首页 > 花卉 / 正文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金叶黄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小叶黄杨有几个品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树叶是**的有哪些树
欧洲金叶杨享有“稀世珍品,世界一绝”之赞誉,填补了世界无金叶杨树的空白。为乔木,杨树的变种,嫩叶**,夏季金**,冬季变桔黄。适应性强,耐寒性强,能耐-34°至-45°低温。
金枝槐,拉丁文名:Sophora japonica cv. Golden Stem,别名金枝国槐等,豆科槐属落叶乔木,生长在山东,河北,保定大汉绿洲园林,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属于国槐的变种之一,树茎、枝为金**,特别是在冬季,这种金**更浓、更加艳丽,独具风格,颇富园林木本花卉之风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鹅掌楸,拉丁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 Sarg.(《Flora of China》)。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金叶女贞(拉丁学名:Ligustrum× vicaryi Hort、英文名:Hybrida Vicary Privet)木犀科女贞属半落叶小灌木。金叶女贞性喜光,耐阴性较差,耐寒力中等,适应性强,以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用于绿地广场的组字或图案,还可以用于小庭院装饰。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洲金叶杨》
二、瓜子黄杨与小叶黄杨的区别
1、性质不同:瓜子黄杨又称黄杨、千年矮,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叶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灌。
2、形态不同:小叶黄杨灌木,生长低矮,枝条密集,节间通常长3-6毫米,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瓜子黄杨树种特征: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花黄绿色。葫果卵圆形。
3、生长环境不同:瓜子黄杨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有栽培。喜光,亦较耐阴,适生于肥沃、疏松、湿润之地,酸性土、中性土或微碱性土均能适应。萌生性强,较耐修剪。小叶黄杨生于岩上,海拔1000米。性喜温暖、半阴、湿润气候,耐旱、耐寒、耐修剪,属浅根性树。
1、在生长期间需要的水分比较多,因此浇水可以稍微多一些,维持栽培土微湿的状态。但是也不能长期大量浇水,容易有积水产生,在高温季节除了要多浇水,还要适当的喷水。
2、当植株上出现不美观的枝条之后,需要尽快剪除,不然就会大大影响美观度。通常在萌发出新梢之后,就要适当修剪掉顶部的1-2节,能防止出现徒长的情况。
3、在生长旺盛期间,也就是5-8月份左右,需要每月施1-2次稀薄的饼肥水。在冬季施肥,通常只施一次基肥就行。
4、黄杨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长势比较好,因此要适当见光,避免长期在阴暗的地方养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叶黄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瓜子黄杨
三、介绍一下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是属于黄杨类的灌木或者是小乔木,正常可以生长到两米左右,胸径可以达到五厘米左右,树皮的颜色是棕灰色,而且还特别的光滑,叶片的颜色是浅绿色且叶片的形状是椭圆形。大叶黄杨的花期是在三月份左右,花朵的颜色是**,花蕊的颜色是白色,有五片左右的花瓣。大叶黄杨的果实成熟期是在七月份左右,果实的颜色是从绿色逐渐的变成**,形状是圆形。大叶黄杨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又凉爽,土地肥沃、疏松和湿润且排水和透气很好的环境种植,还有很好的耐旱和耐寒,但是不耐水涝,在有积水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的把水排出,如果没有及时把水排出的话,会使大叶黄杨烂根,从而影响到大叶黄杨的正常生长。大叶黄杨常常被种植在庭院、行驶路道边、公园等地方,主要是用来观赏或者是绿化城市以及净化空气。
四、金边黄杨 金边女贞区别
金边黄杨是常绿形的灌木或小乔木的一种,它是属于大叶黄杨的变种之一;它的特点是叶子边缘为**或白色,中间黄绿色带有**条纹,新叶**,老叶绿色带白边。
金叶女贞是属于木犀科女贞属性的一种,半绿性的灌木,它也是杂交的一个品种;金叶女贞特点是叶色呈金**,特别在春秋两个季节它的色泽更显得突出。
金边黄杨它开花的时间是在6-7月之间,花的颜色是白色带点绿色的;它果实成熟期是在10月左右,红色的球形种子。
金叶女贞它的花期比金边黄杨要早,在5-6月之间,颜色为白色的;结果也是在10月份左右,椭圆形的紫黑色种子。
五、金叶女贞瓜子黄杨 红叶小檗 小龙柏介绍
金叶女贞(拉丁学名:Ligustrum× vicaryi Hort、英文名:Hybrida Vicary Privet)木犀科女贞属半落叶小灌木。是金边卵叶女贞和欧洲女贞的杂交种。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金叶女贞高1~2米,冠幅1.5~2米。
叶女贞在生长季节叶色呈鲜丽的金**,可与红叶的紫叶小檗、红花继木、绿叶的龙柏、黄杨等组成灌木状色块,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极佳的观赏效果,也可修剪成球形。由于其叶色为金**,所以大量应用在园林绿化中,主要用来组成图案和建造绿篱。
瓜子黄杨黄杨又称黄杨、千年矮,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黄杨产我国中部各省区,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枝端,4~5月**,花黄绿色。葫果卵圆形。
该属尚有雀舌黄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珍珠黄杨,常绿、灌木,叶形,有光泽。以上两种树姿优美,均为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红叶小檗(学名: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Chenault),别名:紫叶小檗,小檗科、小檗属。原产于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多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落叶灌木,枝丛生,幼枝紫红色或暗红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叶小全缘,菱形或倒卵,紫红到鲜红,叶背色稍淡。4月开花,花**。果实椭圆形,果熟后艳红美丽。
紫叶小檗的适应性强,喜阳,耐半阴,但在光线稍差或密度过大时部分叶片会返绿。耐寒,但不畏炎热高温,耐修剪。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根和茎含小檗碱,可供提取黄连素的原料。民间枝、叶煎水服,可治结膜炎;根皮可作健胃剂。茎皮去外皮后,可作**染料。
小龙柏属于常绿小乔木,高度在0.3米~0.8米之间,主要用于绿篱使用,叶片分为鳞状叶与针形叶,而以鳞状叶为主,春天开黄绿色的花朵,十分娇小,浆果**绿,因其枝条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呈现螺旋盘曲的生长姿态,所以才被叫做“龙柏”,并带有浓郁芬芳。小龙柏造型奇特,也很耐修剪,在园林栽培中很受欢迎。
金叶黄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叶黄杨有几个品种、金叶黄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 上一篇:金娃娃萱草介绍(金娃娃萱草冬天枯萎吗)
- 下一篇:金叶黄杨,大叶黄杨介绍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14金叶黄杨,大叶黄杨介绍
- 12-14金叶黄杨?小叶黄杨有几个品种
- 12-14金娃娃萱草介绍(金娃娃萱草冬天枯萎吗)
- 12-14金娃娃萱草介绍?黄花菜与金娃娃萱草的区别
- 12-14金娃娃萱草和大花萱草 大花萱草北方可以露地过冬吗
- 12-14金娃娃萱草和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花语
- 12-14金娃娃萱草图片 金娃娃萱草耐热多少度
- 12-14金娃娃萱草图片(金娃娃萱草的栽培方法)
- 12-14金娃娃萱草图片大全(金娃娃萱草多少钱一平米)
- 12-14金娃娃萱草图片大全?金娃娃萱草耐热多少度
- 12-14金娃娃萱草花期(美丽月见草花期)
- 12-14金娃娃萱草花的寓意(金娃娃萱草是多年生吗)
- 12-14金娃娃萱草花的寓意,金娃娃
- 12-14金娃娃萱草花能吃吗,金娃娃萱草花的寓意
- 12-14金娃娃萱草花能吃吗?阳光金娃娃是万能险吗
- 12-14金娃娃萱草花语 萱草和黄花菜的区别
- 12-14金娃娃萱草花语?金娃娃萱草冬天落叶吗
- 12-14金娃娃萱草花,金娃娃萱草种植方法
- 12-14金娃娃萱草?萱草花
- 12-14金娃娃萱草?金娃娃萱草一年开几次花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