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送花灯图片,花灯有什么样子的图片

网络整理 2023-12-18 花卉

其实送花灯图片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花灯有什么样子的图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送花灯图片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送花灯的介绍
  2. 送花灯的花灯风俗
  3.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图片

一、送花灯的介绍

送花灯是汉族民俗文化。即是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二、送花灯的花灯风俗

1、作为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最重要的事情是送花灯。按照老人的说法,正月十五元宵节送送花灯,让孩子们走走,可以除百病,保一年的身体健康。这可是一件大事。于是,家长们早早就开始做起了花灯,花灯的架子是早已做好的,有木头做的,有高粱秆编的,有铁丝纽的,甚至有电焊焊的。有一些好强的家长每年都会做一个花灯的架子,以保证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最醒目最突出。架子是花灯的基础构架,要想让花灯看起来漂亮,表面文章很重要。于是,家长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装扮花灯,剪最好看的剪纸,增加一些流苏样的点缀物,真是各尽其能!

2、为了让花灯亮起来,手段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用的是煤油灯,有的是蜡烛,还有的是用手电筒的小灯泡。我不喜欢小灯泡,因为它看上去冷冰冰的,一点也不温暖;蜡烛容易倒,会把花灯烧了;我喜欢煤油灯,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还因为煤油的味道很好闻。

3、元宵节的晚上终于到了,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大队的院子里。当然以孩子居多,大人们要么是光棍,要么是孩子还小,没法送。领头的是村里很有些年头的两面鼓。根据发音的不同,村里人分别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大一些的鼓声音淳厚,名曰“偷偷砍”。小一些的鼓声音清越,名曰“起梆腔”。就这样,一挂大鞭炮响过之后,在“起梆腔”和“偷偷砍”的鼓声中,送花灯开始了。

4、送花灯的路径通常是绕村子一周,这时候,家长们通常会等在门口,等待自己的孩子出现,比较谁家今年的花灯做的最好看。孩子们挤在一起,免不了推推搡搡,平时不熟识的,因为站在一块,就熟了起来,吹着牛、耍着、闹着,真是说不出来的高兴。突然,东家的小孩花灯里面的灯倒了,把花灯然着了,眼明手快的顺手从旁边抓过一把土洒了上去,火是灭了,灯也不成样子了;行走间,一阵风吹过来,把西家的花灯吹灭了,旁边有人拿着火柴,连忙划着火柴去点,结果,花灯也免不了着火的命运。就这样,一圈下来,能够保留原样的花灯没有几个了,如同打了败仗一般,一个个掂着花灯架子回家去了。但是,孩子们收获着快乐,放飞着今年能够健康的期盼。

三、元宵节的美好寓意图片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图片,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就是在春节的后面,那么你知道元宵节的美好寓意图片是什么吗。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此时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同时国人历来重首尚新,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比如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同时,元宵节还突破了长安宵禁的**,使得民众社会娱乐空间和时间大大拓展。与此相对应的,是女性这一历来为礼教所束缚的群体,也暂时获得**,可以尽兴参与到元宵节狂欢中。在唐朝,不仅平常深锁宫闱的宫女们可以参加元宵节的盛装游乐,长安郊县的少女**们,也可以在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这狂欢喜庆的习俗,随着明清市民社会的发展,不仅日趋极盛,还增加了舞狮子、闹龙灯、猜灯谜等新的习俗。小说《镜花缘》里记载多九公在智佳国猜了一个出典于《孟子》、谜面为“万国咸宁”的灯谜,谜底为“天下之民举安”,可见元宵节还有祈求国泰民安的寓意。

说到祈福,这也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文化主题。清代苏北地区,元宵夜要引火烧田,祈求丰收,童谣唱:“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场边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陕西一带还有挂灯笼“照黑角”的习俗,寓意把家里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驱邪纳福。另外,清代广东还有妇女元宵节祈子的习俗。

元宵节还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节日。有**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终成眷属。前者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里所载的“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描写。后者有《太平广记》所记载的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饱经世乱而忠贞不渝,最终破镜重圆的温暖故事。这些,都为元宵节注入了温馨的文化气息。

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鼓舞和温暖了我们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我们一定要把它珍惜好、传承好。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节。

OK,关于送花灯图片和花灯有什么样子的图片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