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花木兰图片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网络整理 2024-01-07 花卉

大家好,花木兰图片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花木兰图片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花木兰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花木兰的资料
  3. 历史上的花木兰

一、花木兰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因为关于木兰流传下来的记载较少,所以也确实难以肯定地说出木兰的一些准确的资料,但是木兰这种代父参军的举措至今仍为后人所尊崇。

2、花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人们是从《木兰辞》中所获悉,因为古代从鲜少有女子上沙场的事情,所以木兰参军的故事会引人关注,而木兰的孝心又是我国传统中经常予以提及和鼓励的,所以不少人会对木兰加以关注,然而史记上对于花木兰的记载却极少。但是关于花木兰是哪里人历史上却没有详细记载。

3、因为史记上对于花木兰没有过多的记载,所以后人对于花木兰的故乡都是通过推测得出的。关于木兰到底是哪人,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为何承天曾在《姓苑》中提及木兰是任城人士,然而这种说法赞成的人极少。第二种说法为木兰是河南省虞城的人,因为那里有一座花木兰祠,据说是木兰以前居住过的地方。第三种说法为根据北朝的《木兰辞》,认为木兰是安徽的亳州人,而且现今存有的多块石碑都显示着木兰是亳州人。最后一种说法为木兰是湖北黄陂人士,因为古时候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县城名为“木兰县”,《木兰古传》中也曾提及。

4、后人只能从流传至今的一些细微的细节中推断出木兰是哪里人,但因为各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记载花木兰的一些相关记载,所以花木兰是哪里人现在也难以加以考证。但是现在木兰的故乡大多认为是河北的虞城,虞城县也被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每一年虞城的人们还会因为木兰四月初八的生日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5、《花木兰精神》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曹荣的作品,该书出版于2012年9月,全书共八章,239页。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巾帼英雄,她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卫国家,保卫祖国领土安全。花木兰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她的精神却流传千古,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6、前言部分引出花木兰这个人物,称花木兰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有着古代妇女善良贤惠、勤劳俭朴的优秀品格,又有现代女性**自主、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将古代妇女足不出户、三从四德的陋习抛之脑后,成为那个时代巾帼英雄的典范。花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女性,她的这些性格特点,鼓励了许多追求自我、追求精彩生活的女性。

7、第一章的题目是“优良精神素养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章分了三节,分别从花木兰的勤奋、贤惠、朴实,讲述了花木兰成为英雄并不是通过什么特殊捷径,而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只有勤奋刻苦、善解人意、温柔贤惠的女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还列举了当红一个女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从农家小妹到女歌手的艰难历程。

8、后面的几章依次从花木兰的坚强、重情义、气度、淡泊名利、柔情、气质修养等六个品德来对她进行赞美。最后一章是总结全文,通过花木兰精神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9、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下面这张图片就是花木兰的人物图,这是一张比较贴切的肖像图,很好地体现了花木兰的形象。她既有英俊男儿的帅气,又有俊俏**的气质。她的眉宇间隐隐透出的那股英气,展现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和英雄气概。

10、虽说她是女儿身,但是当她穿上战袍,戴上头盔后,正如图片所示,她那种飒爽的英姿立即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图片上她那漂亮的柳叶眉,玲珑的丹凤眼,坚挺的鼻梁,微抿的嘴唇,我想这些也基本符合古时候那些**子的形象吧。怪不得她的战友们都傻傻分不清她是女扮**。另外,她头盔上随风飘扬的红缨,以及一丝不苟地系在颌下的红丝带都点缀出了她柔情似水的另一面,让人不由得心生怜惜之情。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

12、一位长得沉鱼落雁的美女,在那个芳华绝代的年龄原本应该待字闺中,但是后来却不得不代父从军赶赴沙场驱除鞑虏、杀敌报国。这也能从侧面表现出花木兰孝顺、善良、忠义的优点,她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好榜样。

13、花木兰为人们所熟知的原因一定是她心疼父亲老迈最后代父从军的故事。她的故事流传千百年,她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她的姓氏有好几种说法,有说她姓花,有说姓朱,还有说复姓木兰的。其实,不管她的姓氏是什么,她都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都不会影响她作为一位女英雄的高大形象。

二、花木兰的资料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自**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般,。由被排斥到接受,就在花木兰的军人生活渐入佳境时,她女扮**的身份被揭穿了,她与木须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之下,木兰都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但是原想要为家人带来骄傲的花木兰,要如何回到中原,并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而瞒骗父母出征,欺骗长官从军的欺君之罪,又要会让花木兰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

1.古代民族女英雄古代民族女英雄 2.1927版电视剧1927版电视剧 3.1939版电视剧1939版电视剧 4.1951版电视剧1951版电视剧 5.1956年**戏剧1956年**戏剧 6.1961版电视剧1961版电视剧 7.1964版电视剧1964版电视剧 8.1996年**版杨丽菁主演电视剧1996年**版杨丽菁主演电视剧 9.1996年、1997年时爱红&何赛飞主演电视剧1996年、1997年时爱红&何赛飞主演电视剧 10.1998**版袁咏仪、赵文卓主演电视剧1998**版袁咏仪、赵文卓主演电视剧 11.1998香港TVB版陈妙瑛、王喜主演电视剧1998香港TVB版陈妙瑛、王喜主演电视剧 12.2009年赵薇主演的电影2009年赵薇主演的电影 13.1998年迪士尼版动画片1998年迪士尼版动画片 14.叶蓓的歌曲叶蓓的歌曲 15.郑融的歌曲郑融的歌曲 16.斯普公司开发的游戏斯普公司开发的游戏 17.厦门花屋厦门花屋 18.2011年中国**电视剧2011年中国**电视剧 19.英雄杀花木兰英雄杀花木兰 20.单机游戏花木兰单机游戏花木兰 1.古代民族女英雄编辑本义项花木兰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孝烈将军—花木兰花木兰,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河南通志》记载:“隋木兰,宋州人”,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2009年汇集了中国影坛巨星赵薇,陈坤主演的电影《花木兰》真实自然感人堪称经典,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荣获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等多项大奖。

其它译名: Mulan legendary warrior

出品公司:星光国际,上影,湖南电广传媒

主演:赵薇,陈坤,胡军,房祖名,Vitas

上映时间: 2009年11月27日凌晨0点

拍摄日期: 2009年2月15日至2009年5月11日

原声音乐:木兰情,木兰星Beneath the Glory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魏**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

电影《花木兰》海报,赵薇饰演(18张)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诗》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历史上有一篇赞颂花木兰的北朝民歌——《木兰辞》,又称木兰诗,也是叙事诗。具体请参见《木兰诗》

花木兰(有学者考证,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12年,在从军12年后返乡,因不愿做魏主之妃,**。)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据明人焦绂在其《焦氏笔乘》中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清代《康熙黄陂县志》载:“木兰,本县朱氏女……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可见,木兰本姓朱,西**,出生于今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大城潭村。黄陂朱木兰,有关文献、实物、传记三重证据。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最早言及木兰籍贯的是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一书中言木兰任城人。他认为木兰姓木,乃孔子的**端木赐(子贡)之后。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贡原籍鲁国,即今曲阜一带,东晋南北朝时,曲阜曾属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称木兰是任城人,不过此说学术界并不认可。当前争议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四个地方。虞城由娘娘庙改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家乡;黄陂由木兰树称木兰山,建木兰庙,再附会为木兰故里;延安在黄河西边百余里,也可“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那里有座万花山,也被附会为木兰故里。以上三地都认为木兰是隋朝或唐朝人。花木兰

1、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是木兰故里,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元代、清代祠碑保存完好。2007年5月2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出决定,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并同意虞城县**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满了木兰喜爱的**,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英雄气概。 2、安徽亳州市也有史书文物建筑证明自己是花木兰故里。亳州说认为花木兰是汉朝人,早于北朝的木兰辞,符合逻辑。城郊有陵,并有多块石碑。木兰亳州人之说主要有下列根据:(一)明代,由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统志》载:“木兰姓魏,亳州人。尝代父戍完(县),唐封孝烈将军”。(二)清代,《大清一统志》引《大明一统志》云:“木兰姓魏,亳州人。汉文帝时,匈奴寇北边,发内郡戍之。木兰代父为戍卒,以功为小校,所戍是完县,故完人祀之。孝烈将军,唐所封也。”(三)明清以来的《凤阳府志》、《颍州府志》、《保定府志》异口同声,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归德府志》云:“木兰,亳之谯人也。”(四)古代《亳州志》、《完县志》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五)清代由皇帝钦定的大型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内言“木兰姓魏,亳州人。”(六)明代巡按御史(皇家史官,自称柱下史)何出光曾作《木兰祠赛神曲》12首,他在序文中说:“木兰,亳人,魏氏女。”(七)完县(今名顺平县)木兰祠元代碑刻《汉孝烈将军记》言:“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八)木兰戍边燕山,《燕山丛录》一书对木兰的记载较为详细,云:“完县东门外有孝烈庙,榜曰孝烈将军。”《大清一统志》引《大明一统志》云:“县东或云即木兰女尝代父戍此。唐封孝烈将军。”有古碑称曰:“木兰姓魏,亳州人。”(九)历代学者,如元代学者达世安、明代学者朱国桢、明代诗人吴姚奎等,均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白无误地称:“木兰姓魏,亳州人。”(十)木兰家乡亳州及木兰戍边之地燕山一带均有很多传说,不约而同地认为:木兰是汉代女子,从军的背景也是匈奴犯境。 3、湖北黄陂县:据一些史料记载,湖北黄陂县城北20里为木兰故乡,古时曾置木兰县。在《湖北通志》、《黄陂县志》因黄陂有木兰庙、木兰将军冢。《木兰古传》曰:“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传》称:“木兰朱姓,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史传明示则成为湖北黄陂人“与木兰同籍”的最大理由。黄陂双龙镇有座“木兰山”,山的北坡有一大土冢,冢前墓碑铭刻“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木兰山上尚存“唐木兰将军坊”,上镌“忠孝勇节”。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关于花木兰的身世----究竟有无花木兰此人?她是何朝何代的人?原籍何处?-----为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木兰诗》,不见于正史,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并不是真实人物。也有人说木兰曾被封为孝烈将军,实有此人,因其事迹奇特而成为文学素材,传诵不止。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就曾写诗题赞木兰:“弯弓征战作男人,花木兰

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洒,拂云堆上祝明妃。”但是,即便木兰真有此人,她又姓什么呢?晋宋之际的何承天认为木兰姓木,为古代端木氏之后。安微《毫州志》说木兰“一名花孤,姓魏氏”,其他如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的地方志也说木兰姓魏。《毫州志》还记载:“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命军士至其家。释戎服而服巾帼,同来者皆大惊骇,军士还奏,帝召赴,欲纳之后宫。对:‘臣无媲君之礼。’以死拒之。帝惊悯,赠将军考烈,乡人立祠。以四月八日致祭,盖其生辰云。”木兰生活的时代问题也是个谜。《毫州志》等说她是随唐人,但《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何承天已提到木兰,可见木兰生活的年代不得晚于南北朝,唐人李冗的《独异志》把她列在汉代人物之中,河北完县木兰庙庙碑称她为汉文帝时人。至于《木兰词》中的一些用语,如“可汗”、“策勋十二转”等这是汉以后才出现的,这是后人辗转传唱过程中所作的补充和润饰。关于木兰的故里,说法更多,河南商丘、山东任城、陕西延安、河北魏郡、安微毫州都有木兰故里之称。木兰的“家国情怀”、“忠孝勇烈”之说,早已深入民间百姓心中。体现对木兰的敬仰和怀念的那座木兰山,也从此名声大振。正如明朝诗人徐承颐在《木兰山》诗中所言: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唐代诗人杜牧曾游木兰山,并赋《题木兰庙》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赞颂了木兰女扮**,征战疆场的英雄气节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应该说,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是难以载入史册的。是故木兰到底是否确有其人?又系何朝何方奇女子?实在难以用史料或实物予以确凿定论,神州遍地盛开“木兰花”,也未必是件坏事。因为世人所敬重的是一位巾帼英雄,所崇尚的是一种民族气节。诚如曾经有过的诸葛亮襄阳、南阳之争,既然“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顾嘉衡语)呢!

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翻译: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皇上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给马买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河南虞城木兰祠

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型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漫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部分历史学家**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

河南商丘虞城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人们为了纪念花木兰,在河南商丘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木兰巨型雕像等。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

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20张)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2009年10月26日上午,新落成的虞城县木兰文化广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备受瞩目的中国·商丘第五届国际木兰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行。木兰文化源远流长,木兰故事家喻户晓。“虞城县木兰传说”是2007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确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弘扬木兰精神和民族文化,商丘市从2000年开始举办木兰文化节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2009年12月由星光国际领衔出品的中国电影赵薇版《花木兰》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引国内外媒体关注,创新传统文化树新风。不但在国内上映时候成功迎战多部进口的美国好莱坞**的**,在海外市场上也表现不俗,实现了“走出去”。该片去年11月27日全国公映,作为2009年贺岁档第一部国产**,《花木兰》凭借民族题材和演员阵容的双保险,高举民族题材的大旗,上映时在众多好莱坞**的围追堵截之下,创造了傲人的成绩。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太地区上映以来,票房已经突破1.1亿。《花木兰》海外再扬威,韩国首周末票房飘红华语片《花木兰》自9月2日起在韩国上映,首周票房名列票房榜前列,票房飘红。9月7日晚,在中国电影局参与的电影研讨活动中,现场表彰了近几年在“走出去”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有巨大影响的十部国产影片,《花木兰》、《赤壁》、《建国大业》等优秀影片均在其中。主演《花木兰》的中国著名女演员赵薇更在2010年8月,出任第10届长春电影节形象大使并获得影后殊荣,2010年10月16日荣获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三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影后桂冠。电影《花木兰》成功斩获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花木兰》热映的消息不但登上《新闻联播》还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时代》周刊专门在官网上以《中国VS迪士尼:木兰之争》为题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本土的电影人也开始立足于发掘和创新传统文化,借鉴好莱坞的成功元素和商业**作模式。目前正在热映的《花木兰》正是一个很好的实例,经典题材加上国内一线的演员,以商业**的模式加以运作,同样取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词条图册更多图册电影《花木兰》...(18张)

赵薇版《花木兰》搜狐正版**观看:http://tv.sohu**/s2009/huamulan/

赵薇版《花木兰》**观看及下载:http://**tudou**/home/diary_v1866437.html

关于叙事诗http://baike.baidu**/view/273157.html?wtp=tt

电影,人物,英雄,木兰诗,郭茂倩

三、历史上的花木兰

1、花木兰,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2、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3、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4、“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5、我们现在说的“木兰”,通常是指“花木兰”,即木兰姓“花”。然而,《木兰诗》里对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并没有特意说明,只是用“木兰”二字做了最简单不过的描述。其中,

6、《木兰诗》里的“木兰”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兰,或是名字叫木兰,还是其他什么称谓呢?而根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代僧人智匠《古今乐录》里“木兰不知名”的记载来看,民歌中最初传唱的“木兰”,不过是个笼统的称呼罢了。

7、既然连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兰”的真实身份,那么,后世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是从何而来的?“木兰”究竟姓什么呢。

8、千百年来,木兰女扮**保家卫国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源于对木兰的深切爱戴,历朝历代或赋诗吟咏、或撰文立传、或作史实考证来赞美木兰,文人墨客在《木兰诗》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不断地进行润色、加工和改造。

9、以至于在民歌本身流传的过程当中,也同时出现了许多近似《木兰诗》的“仿作”,这些不同版本之间的种种“差异”,也便形成了历代

10、木兰姓“花”,此说始于明代。明末文学家徐渭在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戏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

11、作品中,徐渭不仅将木兰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连家庭成员的情况也介绍得非常详尽,父亲花弧,母亲姓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称为花木莲,“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小弟则叫花雄。由于史料上缺乏相应的佐证,“花”姓木兰显然是徐渭“改编”而来的。

12、给木兰取“花”姓,为的是突出戏剧中木兰女性美的艺术效果,这一观点在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得到了证实:“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13、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巾帼英雄“花木兰”究竟姓什么

14、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话说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如果把这个图片复原之后,那个结果好像让**跌眼镜了,而且还是那种比较吓人系列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四大美女的复原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15、其实事情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但是她们的尸骨已经无法找到了,所以她们的这个复原图以现在的技术那还是非常难以复原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吓人图呢?其实这个和其他一些古代美女的复原图有关了。

16、其实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复原了很多古代的美女了,但是复原的图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而且还拿出了尸骨图和复原图,虽然复原图不算好看,但是这个尸骨图就比较吓人了,所以就出现了,吓人的情况发生,具体要怎么说呢?下面继续往下看。

17、1934年在新疆的小河墓地发现了这个楼兰女王,发现者是中瑞联合科学考察团的瑞典学者贝格曼,贝格曼惊讶于其美貌,在《考古探险笔记》称是“一个美丽的她”:“一具女性木乃伊面部那神圣端庄的表情永远无法令人忘怀!她有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面冠以一顶具有红色帽带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似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微张的薄嘴唇与微露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微笑。后由中国**学院教授赵成文复原,基本上体现了小河公主生前的面貌。复原图如下:

18、3800年前的楼兰女王复原图和尸骨图

19、复原图看上去还是比较给力的,是一位大美女,但是这个尸骨我就看到害怕了,真的是有点吓人了。

20、2003年在西安发现了一位唐公主。据墓志铭记载,此女名叫李_,系唐太宗李世民的重孙女,病逝于唐玄宗开元24年,时年25岁,至今已有1200多年。此像的复原难度大,遗骸被发现时,整个下颌部分已缺失。负责人像复原的北师大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中心的研究人员运用颅面复原技术与考古学理论,让她美颜再现。从复原图看,这也是古代复原美女中最胖的一位古代美女,符合唐人以肥为美的时尚观点。复原图如下:

21、复原图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看的,但是尸骨就太恐怖了吧,哎呀,最怕这个玩意了。

22、在看在2001年12月在南昌北郊华东交通大学一建筑工地发现了明王妃墓。该墓距地面八米,外围是白色的三合土,其次为墓砖,在墓砖和棺木之间是厚15至30厘米的松香。楠木棺内,盛装裹体,尸体被丝织品包裹,第一层有5个节扣,第二层有12个节扣。解开三层尸布后真空露出:是一位穿戴华丽,黑发细眉,肤色如常的女尸,保存十分完好。从考古发现来看,此为明代宁王王妃墓。女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媳妇,即靖王朱奠培第四夫人吴氏的遗体。中国**学院教授赵成文运用高科技手段,成功将一明代王妃的头像进行复原,从复原图可以看出,明王妃是最典型的具有的鸭蛋形脸庞的东方美女。复原图如下:

23、好吧,复原图有模有样的,非常的好看,但是这个尸骨图,哈哈,这太惊悚了吧,可怕。

24、2001年1月安徽省砀山县城西关梨苑小区建商业住宅楼挖地基时发现香妃的尸骨。发现时栩栩如生,等考古人员知道时,尸体早风化变形了。据说棺木刚打开时还散发扑鼻香味,好几米外都能闻到。她穿着带有麒麟补子的服装下葬,并且服装织物的纹样中还带有大量的龙、凤这些象征着皇权的图案。这不会是一般人家的女子,应该是贵夫人,有人误传其是乾隆宠妃——香妃。更神秘的是她是非正常死亡,脖子上有一个T字形利刀切口,疑是被赐死。后有学者分析她是清一品诰命夫人,切口是尸体被发现后,有人试图撬嘴割喉所致。但她的真实身份和死因到底是什么,是现在最神秘的了。复原图如下:

25、香妃长这样啊?也挺有意思的,但是这个尸骨说实话,挺可怕的,看得人_得慌。

26、所以这些复原图的主人都已经这么好看了,那么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复原图也一定是好看的,只是现在找不到尸骨无法复原,但是可以推测肯定是好看的,但是为什么有吓人的字眼出现了,其实那就是每次专家放古代美女复原图,旁边还要放他们尸骨,所以这一看肯定是吓坏了很多小伙伴的,呜呼哀哉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