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正文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芍药牡丹诗句最有名一句的问题,以及和芍药花开下一句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芍药诗句最有名一句情诗
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释义: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2、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释义:觉醒以后感到非常惊奇和困惑,这样美丽的芍药花人间难觅,我这是在神仙宫殿的第几重里。
3、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释义:下界有男女咏芍药情诗,唱佳人恋歌。卫国桑中多情的少女,陈国上宫美貌的春娥。
4、自古**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
释义:从古以来芍药花就很**,花朵很娇嫩,紫色的袍服,叶子翻飞像乌鸦。
释义:真想像《溱洧》诗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芍药花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释义:我愿意默默无闻地为芍药编修花谱。
释义:平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唯有这美丽的芍药仍**在今晨。
释义:红色的芍药聚成团,绿色的萱草长成一窝一窝的。
释义:芍药在春天得到了春风的无限娇宠,哪有羡慕牡丹的时候。
释义:芍药绽放,如同红绡一般,花叶在下面的篱笆编织出青色的围栏。
二、谁知道"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哪首诗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三、牡丹诗句最有名一句
何人不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蓤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金粉,含棱缕绛苏。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四、最有名的牡丹诗句
1、最有名的牡丹诗句无疑是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
2、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5、只有**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6、⑴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7、⑵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8、⑶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9、⑷国色:倾国之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色卓绝,艳丽高贵。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10、⑸“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白居易《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11、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12、前两句用的是抑彼扬此的手法,为牡丹的出现作铺垫,而第三句笔锋一转,从正面赞颂牡丹。“唯有”一词,突出强调了只有牡丹才配称“真国色”,表明了诗人对牡丹的偏爱。“国色天香”则成了当时对牡丹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颜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诗却只字未提牡丹的色香,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表现了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里“动”字用得极妙,仿佛使人看到了当时人们为了观赏牡丹而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生动场面。
13、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关于芍药牡丹诗句最有名一句,芍药花开下一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1-11芍药根块带芽种植方法,芍药根块生长过程
- 01-11芍药牡丹诗句最有名一句(芍药花开下一句)
- 01-11芍药牡丹诗句最有名一句?赞美芍药花的古诗
- 01-11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是什么性
- 01-11芍药的功效与作用(芍药对血压的影响)
- 01-11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芍药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 01-11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芍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 01-11芍药的图片 芍药又叫什么名
- 01-11芍药的图片,药用芍药图片
- 01-11芍药的寓意及风水 芍药的寓意和花语
- 01-11芍药的种植方法及管理 大田芍药的种植方法及管理
- 01-11芍药的种植方法及管理,芍药的栽培技术要点
- 01-11芍药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芍药种植技术栽培技术)
- 01-11芍药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芍药怎么种植
- 01-11芍药的种植方法?芍药十月份能种吗
- 01-11芍药的花语和寓意 芍药象征着什么人
- 01-11芍药的花语和寓意(芍药能种家里吗)
- 01-11芍药的花语,7朵芍药花的寓意
- 01-11芍药的花语?蝴蝶兰的花语和寓意
- 01-11芍药的诗句,关于芍药花的唯美句子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