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正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罗汉松造型技术图解这个问题,罗汉松整形几月份可以整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罗汉松修剪技巧图解
1、造型修剪:罗汉松进行适当的修剪处理,能利于株型的优美,更具有观赏价值,造型修剪也是罗汉松修剪方法图解之一,可以采用一些金属丝或者螺杆等工具,将枝条进行弯曲倾斜,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造型,多余的枝干剪掉,以利于美观。
2、疏剪处理:疏剪处理主要是从基部开始剪除,可将病虫枝剪下来集中销毁,还要将影响美观的枝条及时剪去,叠生枝和平行枝要进行疏剪,徒长枝、主枝上的直立枝、下垂枝都要剪除,以增加冠内的透光性,使植株加速成型。
3、短截处理:在整形中可将多余的密枝剪去,剩下的枝条进行短截处理,以促进分芽的萌发,当新芽萌发后及时进行第一次短截,这样能增加造型枝的数量,剪除的长达约为5公分左右,不宜修剪幅度过大,以免影响美观。
4、缩剪处理:缩剪主要是对多年生的枝条进行回缩修剪,这样可以促进罗汉松新枝生长,恢复树势,对于株型较大的树种可及时进行缩剪,以利于造型盆景,对于那些萌芽力强的罗汉松,缩剪量可适当增大,只需要留取主枝,以利于萌发新枝。
二、罗汉松修剪方法图解
罗汉松在生长过程中,长势较好的情况下可进行造型修剪,主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将枝条压弯倾斜,以利于株型的美观,还要将病虫枝或者徒长枝剪去,主要从基部剪起,剩下的枝条进行截短处理,剪除的长达约为5公分左右,以促使新枝的生长。
罗汉松进行适当的修剪处理,能利于株型的优美,更具有观赏价值,造型修剪也是罗汉松修剪方法图解之一,可以采用一些金属丝或者螺杆等工具,将枝条进行弯曲倾斜,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造型,多余的枝干剪掉,以利于美观。
疏剪处理主要是从基部开始剪除,可将病虫枝剪下来集中销毁,还要将影响美观的枝条及时剪去,叠生枝和平行枝要进行疏剪,徒长枝、主枝上的直立枝、下垂枝都要剪除,以增加冠内的透光性,使植株加速成型。
在整形中可将多余的密枝剪去,剩下的枝条进行短截处理,以促进分芽的萌发,当新芽萌发后及时进行第一次短截,这样能增加造型枝的数量,剪除的长达约为5公分左右,不宜修剪幅度过大,以免影响美观。
缩剪主要是对多年生的枝条进行回缩修剪,这样可以促进罗汉松新枝生长,恢复树势,对于株型较大的树种可及时进行缩剪,以利于造型盆景,对于那些萌芽力强的罗汉松,缩剪量可适当增大,只需要留取主枝,以利于萌发新枝。
三、罗汉松修剪方法图解,只需要三点步骤造型美观茂盛
我们在养殖植物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修剪。若是长期不修剪则就会导致枝叶徒长,过分消耗不必要的养分,严重还会引起病虫害侵袭。罗汉松是一种著名的盆景植物,那么罗汉松修剪方法图解是怎样的呢?下面我来为你作个具体的介绍,希望能提供有用帮助。
1、罗汉松因造型古朴,型姿优美,枝叶翠绿,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深受大家的欢迎与喜爱。许多人热衷于养殖罗汉松,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给它进行修剪,那么罗汉松修剪方法图解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2、首先我们可以进行摘心处理,其好处是能增加分枝量,促进植株花芽分化。一般来说摘心最好是在春秋季节进行最好,例如在罗汉松抽生出的嫩枝开始出现木质化后可进行摘心。
3、若是在进行摘心的时候,出现一些开花的现象,则可要及时将花蕾进行摘除,一方面可节省出一些养料的消耗;另一方面就是促进枝叶生长,在造型上更加美观。
1、首先我们可以进行疏剪,例如将枝条从基部修剪掉,将一些病枝、枯枝、丫杈枝、交叉枝一一剪除掉,保持植株的通透性,使其生长的更加茂盛。
2、在每次发芽的时候,可进行一次短剪。一般就是在进行疏剪后,可对留下的造型枝短剪。通过短剪可让枝条回缩的很短,不至于那么徒长。这样能有效控制生长,保持植株矮性,达到一种美观目的。
3、我们还可以对多年生枝条进行缩减,将枝叶剪除掉,只留下骨架,**剪口下萌发新枝。达到促使萌芽新枝,恢复树势的造型目的。使大树变小,有利于盆景造型。
四、罗汉松摘心图解,4个步骤摘心促进生长
罗汉松摘心需要选择木质化的枝条,在顶部生长点处将叶芽剪掉,顶部的枝条可保留10~15厘米之间的长度,自上到下长度依次增加,枝条之间的空隙需保留3~5厘米之间,若是顶部长有芽点,需及时的去除掉,避免影响采光效果。
罗汉松摘心图解需要选择木质化的枝条,若是刚萌发的嫩枝是不能进行摘心的,摘心过程主要是以主枝枝条为主,侧枝的枝条若是过长,也需适当的进行摘心打顶,促进侧枝的修剪。
取消毒过的剪刀在主枝的生长点生将其剪掉,顶部的枝条可保留10~15厘米之间的长度,靠近主枝的侧枝的长度可在15~18厘米左右,从上之下依次增长,使其植株更加的紧凑,也能提高观赏能力。
罗汉松需要根据生长状况多次进行打顶摘心,促进枝条的萌发,另外还需要合理的进行疏剪整枝,使枝条之间保留3~5厘米的生长空间,加强光照以及通风效果,有利于植株茎干变的更加粗壮。
罗汉松在生长过程中树干的顶部以及基部会长出芽点,这时需要及时的修剪掉,否则在后期不仅浪费养分还会影响采光效果,生长多年的老叶也需及时的摘取掉,会**新叶的生成,也能提高美观效果。
五、罗汉松和红豆杉的图解分析
有这么两种名贵树种,不熟悉的人可能会弄混淆,甚至从图片上远远也不好区分,这就是罗汉松和红豆杉。不过如果我们较为细心的去分辨的话,两种树种完全不是不同的类别,单单从图片的叶子外形就能很好的区分开这两种树种,一起来看看罗汉松与红豆杉的图片区别对比。罗汉松别称罗汉杉、土杉等,红豆杉别称扁柏、红豆树、紫杉等,首先这是两种树种的学名区别。而罗汉松的木材更多作为家具、器具、文具及农具等用,而红豆杉利用它的果实、树皮根茎来作药用使用加多。
罗汉松:罗汉松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栽培于庭园作观赏树,野生的树木极少,日本也有分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弱,耐阴性强,喜排水良好湿润之砂质壤土,对土壤适应性强,盐碱土上亦能生存。而红豆杉:红豆杉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东北部及东南部、贵州西部及东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北部、广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黄山),常生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部,江西庐山有栽培。
罗汉松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至暗灰色,浅纵裂,片状脱落。枝叶稠密,叶条状披针形,螺旋状互生,长7~12厘米,宽7~10毫米,两面中肋明显隆起,表面浓绿色,背面黄绿色。花期4~5月,种子8~9月成熟。红豆杉小枝不规则互生,基部有多数或少数宿存的芽鳞,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直或镰状,下延生长,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淡灰色、灰绿色或淡**的气孔带,叶内无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种子坚果状,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种脐明显,成熟时肉质假种皮红色,有短梗或几无梗。
罗汉松的种植用来做盆栽和庭院树较多,观赏价值特别的高,在南方多用来布置庭院、窗前、塘边和亭畔,如果是要放在室内,罗汉松更好,因为罗汉松能在室内长久摆放。而红豆杉,它在民间其药用功效更是得到大大的认可,当然科学研究也证明确有如此,而红豆杉,特别是曼地亚这个品种的红豆杉,净化空气能力超强,还有防癌,抗癌作用。在通过区分这两种的方法,单纯的从叶子就非常好辨别,大家可以关注文章中关注这两种树种的不同叶片对比,区别一目了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1-14罗汉松造型图片大全?罗汉松造型设计图大全
- 01-14罗汉松造型技术图解 罗汉松整形几月份可以整形
- 01-14罗汉松造型技术图解,罗汉松造型方法
- 01-14罗汉松造型方法,主干直的罗汉松造型方法
- 01-14罗汉松造型方法,罗汉松压弯造型技术
- 01-14罗汉松造型树图片大全 罗汉松盆景价格及图片
- 01-14罗汉松造型树图片大全(庭院罗汉松效果图)
- 01-14罗汉松造型树多少钱一棵(3米高罗汉松价格多少)
- 01-14罗汉松造型树多少钱一棵?大棵罗汉松多少钱一颗
- 01-14罗汉松造型设计图(罗汉松的修剪方法)
- 01-14罗汉竹图片(竹子照片大全大图)
- 01-14罗汉竹最大的忌讳?哪种竹子最上档次
- 01-14罗汉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罗汉竹在北方能过冬吗
- 01-14罗汉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罗汉竹好养吗怎么养
- 01-14罗汉竹的风水作用,罗汉竹的养护方法
- 01-14罗汉竹的风水作用?罗汉竹怎么养才能更旺盛
- 01-14罗汉竹盆景 罗汉竹竹子盆栽图片
- 01-14罗汉竹盆景图片(罗汉竹可以养在家里吗)
- 01-14罗汉竹盆景图片,罗汉竹在室内怎么养
- 01-14罗汉竹盆景,罗汉竹多少钱一棵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