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红松树 十大名贵松树排名

网络整理 2024-01-20 花卉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红松树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十大名贵松树排名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叫红松树
  2. 红松树种植方法 红松树种植方法介绍
  3. 谁知道红松这种树木的介绍越详越好

一、为什么叫红松树

1、因为树皮灰褐色或灰色,裂片脱落后露出红褐色的内皮故有红松之称。红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树干上部常分叉,枝**展,树冠圆锥形。

2、针叶5针一束,长6-12厘米,粗硬,直,深绿色,边缘具细锯齿,背面通常无气孔线,腹面每侧具6-8条淡蓝灰色的气孔线;横切面近三角形,皮下层细胞单层。

3、雄球花椭圆状圆柱形,红**,长7-10毫米,多数密集于新枝下部成穗状;雌球花绿褐色,圆柱状卵圆形,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于新枝近顶端,具粗长的梗。

4、掌握正确的修剪方法,对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长有很大影响。嫁接苗栽植后需要连续5-7年的树势管理,即在每年的2-3月份对树体进行一次全面修剪整形,剪去影响接穗生长的砧木侧枝顶端,以确保接穗生长始终处于主枝地位。

5、在定植后的几年内,接穗高生长量小于砧木侧枝生长量,接穗的主枝地位易被砧木侧枝所取代。所以,在修剪过程中,前几年只剪去砧木侧枝主梢,控制其高生长,保留其它营养枝。

6、随着接穗主体地位的确定,并形成新的多层营养枝时,再逐渐剪去砧木侧枝。当嫁接苗接穗形成完整的一株幼树时,树体修剪工作结束。

二、红松树种植方法 红松树种植方法介绍

1、圃地选择:固定苗圃应选择地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地势平缓、避开风口并有良好灌溉条件。

2、整地:有秋翻和春翻。固定苗圃秋翻深度18-24厘米,春翻深度10-15厘米。春翻同时用1-3%硫酸亚铁溶液每平方米2.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3、施肥:根据苗圃地的肥力而定。施有机质肥和厩肥、草炭、土粪、绿肥等为最佳,如留床1-2年不予移植的苗床,每亩可施有机肥1万公斤左右。再加入过磷酸15公斤。

4、作床:有床作和垄作。固定性苗圃现有多数是机械作床。要求床面宽1米,高10-15厘米;垄作要求垄面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高10厘米。长度不限。无论床作垄作均以南北向较好。

5、种子催芽:红松种壳坚厚,不易透水和通气,且含有发芽**以胚发芽较困难,所以在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

三、谁知道红松这种树木的介绍越详越好

关于特点啊什么的,介绍最好详细一些。

红松人工林培育的主要经验与作法

红松是我场所在地的乡土树种,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种子营养丰富,品味俱佳,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主要用材、经济造林树种。1957年以来,我场开展了大面积的红松育苗、造林、抚育间伐、果材兼用林培育,营造、培育红松人工林公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红松人工林的认识与评价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红松的生长速度,一是培育红松的经济效益,三是红松人工林的生态效益。

根据我场多年的红松人工林科学试验结果,认为红松是一个长伐期速生的造林树种。与落叶松相比,红松在造林后10年前生长较慢,林龄10年时,树高可达4.2米,胸径2.7厘米左右,仅为落叶松的50%。到林龄20年时,红松树高可达8.6米左右,胸径11.9厘米左右,与同等立地条件的落叶松相比,树高比落叶松矮3.2米,胸径超过落叶松2厘米,单株材积超出落叶松0.011立方米。到26年时,红松树高可达10米左右,胸径15.5厘米左右,在公顷株数1939株的情况下,公顷蓄积达148立方米,比相同条件下的落叶松林公顷蓄积超出35立方米。

以我场小沙河14林班3小班红松人工林为例,到林龄49年时,红松树高在17.4米左右,胸径27.5左右,公顷株数585株,公顷蓄积296立方米,而相同条件下的14林班11小班落叶松人工林树高27.2米,胸径25.5厘米,公顷株数540株,公顷蓄积318立方米。红松人工林经过次抚育间伐,每公顷获间伐材立方米;落叶松人工林经过次抚育间伐,获间伐材立方米;红松人工林从林龄25年开始结实,累计每公顷结实15000枚。红松人工林每公顷间伐材收入万元,商品种子收入万元,立木价值万元;而落叶松人工林每公顷间伐材收入万元,立木价值万元;红松经济效益是相同立地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的倍。

红松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还是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林最佳选择树种。据我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平均厚度4.2厘米,每公顷枯落物累计量78.53吨,每公顷持水量115.44吨,分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1.35倍、1.30倍和1.2倍;分别是杂木林的0.89倍、1.80倍和2.13倍;红松人工林的每公顷有效蓄水量1505.8吨,饱和蓄水量4740.2吨,分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1.29倍和1.64倍;分别是杂木林的1.36倍和1.41倍。

在多年的红松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我场按照省林业厅指示,大面积造林,合理育林,及时抚育,适时修枝,果材兼用,公私兼顾,红松人工林培育有了较大地发展。

在红松造林中,坚持了适地适树适种源的造林原则,种子多采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草河口和本溪县清河城的红松种子。造林地选择阳坡、半阳坡或半阴坡,阳坡坡度应在200以下。土壤应选择粉沙壤土或壤土中的中、厚层土。造林密度一般以每公顷**0株为宜,林菜、林药间作以每公顷2222株为宜。

林龄12年左右时,进行除伐。割去全部灌丛,摘除藤本植物,伐去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和没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当林木出现分化时,适时进行透光抚育,促进保留木的径、高和蓄积生长。当林龄22年左右,也就是在红松进入结实期后,适当加大抚育间伐强度可促进林分的直径生长和蓄积增长,提高红松结实量,改善林内生态环境,加大抚育强度的幅度,与DB21—706—93森林经营技术规程中的红松人工林适宜保留密度下限相比,加大采伐株数强度的15%为宜。

据我场多年抚育间伐标准地资料表明,每公顷栽植4444株的红松人工林,由于造林密度大,造林投入成本高,而且初次透光抚育开始的时间提前,间伐出材少,经济效益低。在造林后20年,造林密度每公顷**0株的林分,与每公顷3333株和4444株的林分相比,胸径、树高、公顷蓄积均无显著差异。而初植密度小的林分,林木相对营养枝较多,生长势旺盛,结实相对较早。而初植密度大的林分,往往容易造成抚育欠帐,林木生长势较弱,易感染红松疱锈病、红松落针病等。红松进入结实期后,抚育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经营尤为重要,通过强度抚育,既促进了红松结实,又获得了较多的间伐材,蓄积总量逐渐积累,与弱度抚育的相比,可缩短工艺成熟15~20年,林龄41年时,其经济效益对比,强度抚育是弱度抚育的1.7倍左右。

按照省林业厅部署,1993年,我场开始加快红松人工林透光抚育步伐,1994年开始进行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1994年开始落叶松冠下红松更新试验。到2004年,共完成红松透光抚育911公顷,完成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899.5公顷,完成红松人工林除伐公顷,完成红松人工林高修枝公顷,完成落叶松冠下红松更新公顷。目前,我场共有公顷红松人工林,其中有1000公顷红松人工林进入了结实期,有一部分用于分流职工,2000年至2004年共分流职工48人,仅2003年、2004年两年,红松商品种子净收入就高达340万元左右,其中场收入100万元,分流职工收入240万元。预计到2010年,我场仅红松商品种子一项年净收入即可达到**万元以上。红松人工林培育已成为林区新型致富产业。

2004年根据省林业厅指示,我场参加了“红松果材兼用林育苗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山地播种育苗5亩,圃地播种育苗11.5亩,移植40亩,留植、留床8.5亩。改良了圃地土壤,新建了生产用房、种条贮藏窖、深水井等。实行场内职工租赁或股份造林,营造红松商品种子林(嫁接园)公顷。

2005年,我场将圃地播种红松8亩,移植亩,留植、留床亩,圃地嫁接红松万株。建立采穗园70公顷。继续完成土壤改良、灌溉设备铺设等基础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抚育、截干、修枝等手段,完成红松果材兼用林改培300公顷。从2005年起,计划用6年时间,完成红松造林2300公顷,其中2005年完成133公顷,其余每年完成400公顷左右,采伐迹地更新占20%左右,其余为天然林冠下和落叶松冠下更新造林。在采伐迹地更新中,红松嫁接园面积占80%。

到2010年,全场红松面积将达到公顷(含新造林面积),红松嫁接园面积将达到公顷。按现行**,预计到2010年,红松商品种子年收入**万元;到2020年,红松商品种子年收入800万元;到2040年,红松商品种子年收入1500万元。

红松商品林培育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建设性生产任务,在完成这项任务中,必须紧紧依靠省林业厅的领导,尊重科学,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严格管理。我场在今后的红松商品林建设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开展科学试验,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采取林场独资、职工融资、职工租赁、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在全省红松商品林建设工作中,起到科技示范带头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红松树和十大名贵松树排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