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石菖蒲与水菖蒲的区别,水菖蒲的根是什么样的

网络整理 2024-01-28 花卉

大家好,石菖蒲与水菖蒲的区别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水菖蒲的根是什么样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石菖蒲与水菖蒲的区别和水菖蒲的根是什么样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水菖蒲和石菖蒲的区别
  2. 石菖蒲和水菖蒲的区别
  3. 石菖蒲 菖蒲的区别
  4. 水菖蒲与石菖蒲的区别

一、水菖蒲和石菖蒲的区别

根叶区别:水菖蒲的根茎粗度在5mm~10mm之间,叶片长度在90cm~150cm之间,为绿色,中肋明显;石菖蒲的根茎粗度在2mm~5mm之间,叶片长度大约在20cm~30cm左右,为暗绿色,中肋不明显。生长区别:水菖蒲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每年2~9月开花;石菖蒲生长在半阴的环境中,每年4~5月开花。

水菖蒲的根茎粗度在5mm~10mm之间,颜色呈黄褐色,肉质根粗5cm~6cm左右,须根都呈毛发状的。水菖蒲的叶片呈剑状,长度在90cm~150cm之间,叶片为绿色,光泽明亮,中肋明显。

石菖蒲的根茎粗度在2mm~5mm之间,颜色呈淡褐色,带有淡淡的香味,肉质根茎,伴有很多须根,节间的长度一般在3mm~5mm。石菖蒲的叶片极薄,呈线性,长度大约在20cm~30cm左右,叶片为暗绿色,中肋不明显。

水菖蒲喜欢生长在湿润、温暖的环境中,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25℃左右。水菖蒲的花期在每年的2~9月,花期长,花开为黄绿色。水菖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一般生长在水边、湖泊和沼泽湿地中。

石菖蒲喜欢生长在半阴的环境中,不能直接接触阳光,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石菖蒲每年4~5月开花,花茎叶状,呈现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繁多,淡黄绿色,浆果肉质,呈倒卵圆形。

二、石菖蒲和水菖蒲的区别

1、石菖蒲与水菖蒲的区别是根茎区别。

2、石菖蒲的根茎粗度为2-5mm左右,并有着淡淡的芳香,它的颜色为淡褐色,根茎是肉质的,上面还有很多的须根,节间的长度通常为3-5mm。

3、水菖蒲的根茎是横走的,粗度是5-10mm左右,同样有芳香,但它是黄褐色的。它的肉质根是5-6cm左右,须根都是毛发状的。

4、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

5、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芳香,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节间长3-5毫米,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渐狭,脱落;叶片暗绿色,线形,长20-30厘米,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毫米,先端渐狭,无中肋,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三、石菖蒲 菖蒲的区别

石菖蒲、九节菖蒲、水菖蒲三种菖蒲的鉴别

名字含“菖蒲”二字的植物很多,如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唐菖蒲、钱菖蒲等。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植物,有的可入药用,有的可供园林观赏。由于其相近的名字和相似的外表容易导致混淆。有的书中只写“菖蒲”二字,言其叶似剑形,功可通窍、明耳目、豁痰、安胎漏、解毒等。显然是混淆了石菖蒲和九节菖蒲的功用。由于市场上三种药材**相差较大(石菖蒲29~30元,水菖蒲13~14元,九节菖蒲105~130元),一些药商会将三种菖蒲混淆**,虽然外形相近,但是功效不同,因此我们要注意区分。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从植物来源、形态特征、药材特征等方面对上述几种“菖蒲”进行汇总和对比。

【植物来源】天南星科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

【文献记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云:“上洛郡居梁州,严道县在蜀郡,今乃处处有之。生石碛上,概节为好。在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不堪服食”。南北朝之前菖蒲药用包括大根的泥菖蒲(水菖蒲)和细根的石菖蒲两个品种,即《神农本草经》所载的生池泽为泥菖蒲。《雷公炮炙论》中记载:“凡使采石上生者,根条嫩黄,紧硬节稠,长一寸九节者,是真也”。古代认为根条长,环节多者为佳,故有“一寸生九节者为佳”之说,并俗称为“九节菖蒲”。但此“九节菖蒲”只是代表石菖蒲中品质上乘的外形特征,与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干燥根茎,药用名称九节菖蒲不同。民间应用常易混淆,定当注意。

【产地】长江流域各省均有野生,喜生于溪流浅水石上或河边石缝间。主产浙江的浦江、兰溪、乐清、文成、长兴,江苏的苏州、泰州、宜兴,安徽的歙县、六安,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佳。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将根茎挖出后,去掉茎叶、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

【植物形态】常绿多年生草本,高可达750px左右,根茎横生,全株具香气。硬质的根状茎横走,多分枝。叶剑状条形,两列状密生于短茎上,全缘,先端惭尖,有光泽,中脉不明显。4~5月开花,花茎叶状,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淡黄绿色。浆果肉质,倒卵圆形。

【药材特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500px,直径0.3~25px,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2~8mm,具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品质】以身干、条长、粗壮、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

【功效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本草纲目》记载:“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说明其具有安胎之功,但今少用之。

【植物来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干燥根茎,又称节菖蒲、九菖蒲。

【文献记载】历代本草均无记载,1963版和1977版《中国药典》曾收载,现在为华北及西北地区地方用药,商品名为“九节菖蒲”。

【产地】野生于西北山区,喜生于1000~1200m的山坡林下、沟边、阴湿地、灌丛中。主产陕西太白、宝鸡等,河南灵宝、栾川等,山西闻喜、绛县、平陆等,甘肃天水、徽县等。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将根茎挖出后,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晒干,干后搓去细毛,簸净杂质既可。

【植物形态】九节菖蒲为多年生草本,高11~575px。圆柱形,有许多须根。基生叶,有时早枯,不存在;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花两性,单朵顶生;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瘦果卵球形,有白色柔毛。花期3-5月,果期4-7月。

【药材特征】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100px,直径3~5mm。表面棕**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粉性,有淡**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本品根茎入药,有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疥癣。该品有毒,不可替代石菖蒲用药。

【植物来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又名藏菖蒲、泥菖蒲等。

【文献记载】本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与石菖蒲同等入药,由于质量不及石菖蒲,所以大多由饮片**商加工,主要销往小城市及乡镇。

【产地】全国均有生产,主产于湖北、湖南、辽宁、四川,北京怀柔、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等山区浅水河流及琥珀中有野生(俗称泥菖蒲、石菖蒲、臭蒲子根)。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及茎根,洗净泥沙,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稍扁,分枝,直径5~10mm,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根多数,长5~150px,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90~3750px,中部宽l~75px。花序柄三棱形;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花黄绿色。浆果长圆形,红色。花期2~9月。

【药材特征】形似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但较粗大,分枝,长5~500px,直径0.5~62.5px。表面黄棕色或棕色,粗糙,环节稀疏,节间长0.3~37.5px,节间有细须残存。质坚硬,易折断,断面淡红色或淡灰白色,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横切面可见明显的环状内皮层,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味辛辣。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胃经。

【功效主治】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

4.石菖蒲、九节菖蒲和水菖蒲的鉴别

表1石菖蒲、九节菖蒲和水菖蒲鉴别

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

秋季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晒干,干后搓去细毛,簸净杂质既可

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及茎根,洗净泥沙,晒干

叶剑状条形,先端惭尖,有光泽,中脉不明显

基生叶,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

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淡黄绿色。4~5月开花

花两性,单朵顶生;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期3~5月

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花黄绿色。花期2~9月

扁圆柱形,常有分枝,长3~500px,直径0.3~25px,细

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150px,直径0.3~17.5px,小又细

扁圆柱形,有分枝,长10~600px,直径1~37.5px,粗

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粗糙,多环节,节间长0.2~20px,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

表面棕**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

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有细环纹,节间长0.3~37.5px,节上残留棕红色毛须

质硬脆,折断面呈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

质硬,折断面呈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

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

粉性,有淡**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

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

各取粉末1g,用10ml**浸泡20分钟,取浸提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颜色

上表总结了三种“菖蒲”的植物和药材特征信息。简单来说,以石菖蒲为正品标准,九节菖蒲和水菖蒲与其显著区别点在于:1.阿尔泰银莲花叶为三出复叶,宽卵圆形,花瓣状,白色,与其石菖蒲剑形叶,肉穗花序完全不同;2.九节菖蒲药材较小而细,多环节;3.石菖蒲喜生于石碛之间,而水菖蒲多生于池泽,水湿之地,剑形叶比石菖蒲长很多,且药材也比石菖蒲粗大。

虽然以上几个区别点非常明显,但是实际鉴别中并非每个药材都具有这些显著特征,所以在鉴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仔细对比,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您日后鉴别石菖蒲提供帮助。

来源于鸢尾科唐菖蒲的干燥根茎。又称十样锦、剑兰、菖兰、荸荠莲等。原产非洲热带与地中海地区。喜凉爽的气候条件,畏酷暑和严寒。要求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株高40~3750px,每株有刚直的叶片6~9枚,规则的嵌迭排列,长35~1500px,宽4~150px,硬质,叶梢锐尖,叶脉6~8条,凸起而显著,呈平行状。花茎从叶丛中抽出,穗状花序,长30~1875px,每个花穗着花8~24朵,通常侧向一边,排成两列,花冠直径8~400px,有红、黄、紫、白、蓝等单色或复色品种。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喇叭形,钟形等,稍向上弯曲。

唐菖蒲地下部分具球茎、须状根和收缩根。球茎为休眠**。球茎扁圆形或卵圆形,球茎的外部包有4~6层褐色膜被,对球茎起保护作用,球茎上有芽眼3~6个,成直线排列,中间的为主芽,旁边的为侧芽。《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唐菖蒲的球茎入药,名曰标杆花、八百锤、千锤打、铜锤。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用治腮腺炎,疮毒,淋巴结炎。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钱菖蒲的根茎。又称鲜菖蒲、细叶菖蒲。李时珍曰:“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蒲是也。”这与现代应用的钱菖蒲想吻合。本品为矮小纤细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px,叶狭如韭,宽2~3mm。根状茎细而稍扁。多分枝,长3~15,直径5mm。表面浅黄棕色,有紧密明显的环节,节间长2~2mm,有残留鳞片,节下生根。质脆气微香,味微辛。

本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北京地区作鲜菖蒲用,名医孔伯华、王逢春、施今墨都曾用此药作芳香开窍之用。新中国成立后为简化经营,这个传统有效新鲜中药材也随之绝迹。全国中药鉴定专家金世元老先生认为应该继承中医中药遗产,恢复此药经营,以促进临床疗效。

四、水菖蒲与石菖蒲的区别

石菖蒲与水菖蒲的叶子有什么区别?

石菖蒲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全株具香气。

硬质的根状茎横走,多分枝。叶剑状条形,两列状密生于短茎上,全缘,先端惭尖,有光泽,中脉不明显。

4~5月开花,花茎叶状,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花绿色,无观赏价值。浆果肉质,倒卵圆形。

水菖蒲是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上海地区有野生分布。

全株有特殊香气。具横走粗壮而稍扁的根状茎,径0.5-2厘米,上生有多数须根。

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50-120厘米,端渐尖,中部宽1-3厘米,叶基部成鞘状,对折抱茎。中脉明显,两侧均隆起,平行脉每侧3-5条。

6-9月开花,花茎基出,扁三棱形,长20-50厘米。佛焰苞长20-40厘米,肉穗花序直立或斜生,圆柱形,黄绿色。

浆果红色,长圆形,有种子1-4粒。

水菖蒲与石菖蒲的性状如何鉴别?

根茎扁圆柱形,少有分枝,长10~24cm,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有细纵纹;节间长0.2~1.5cm,上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节上残留棕红色毛须。质硬,折断面呈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苦、辛。

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粗糙,多环节,节间长0.2~0.8cm,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侧有圆点状根痕,节部有时残留有毛鳞状叶基。质硬脆,折断面呈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菖蒲分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三种,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由于市场上三种药材**相差较大:节菖蒲32~34元/kg;石菖蒲8~9元/kg;水菖蒲3~4元/kg.一些药商将三种菖蒲相互混淆**,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别。

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

药材性状: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6cm,直径3~7mm.表面棕**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粉性,有淡**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药材性状: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2~8mm,具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医学教育网

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2~15mm.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

三者从药材个头上最易区别。节菖蒲细,直径0.3~0.7cm;石菖蒲直径0.3~1cm;水菖蒲最粗,直径1~1.5cm.

各取粉末1g,用10ml**浸泡20分钟,取浸提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节菖蒲显浅绿色荧光;石菖蒲显紫红色荧光;水菖蒲显蓝紫色荧光。

节菖蒲,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节间3-5毫米长,根肉质,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可达5毫米宽,可达数至叶片中部,渐尖,落叶;叶深绿色,线形,长20-30(50)厘米。

石菖蒲,根茎芳香,粗2-5毫米,外层淡褐色,节间3- 5毫米长,根肉质,具许多须根,上根茎密被分枝,植株因此丛生,分枝通常须质宿存叶基部。

叶无柄,叶片薄,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叶片中部,渐狭,后脱落;叶片深绿色,线形,长20- 30(50)厘米,基部折叠,中部以上展开,宽7- 13mm,先端渐尖,无中心肋,平行脉多,稍高。

节菖蒲,生于海拔1200-1800m的山地沟谷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

石菖蒲,喜阴湿环境,可以生长在茂密的树下。但它不耐阳光,否则树叶会变黄。不能抵抗干旱。稍耐寒,可露头生长在长江流域。它常见于海拔20-2600米的茂密森林中,生长在溪流旁的**上。黄河以南的生产省份。也发现于印度东北部和泰国北部。

节菖蒲横断面于荧光灯下观察:显蓝色荧光。取2%兔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浮液1滴,放置于载玻片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滴入1%的菖蒲生理盐水,使其与红细胞接触,红细胞迅速溶解。

石菖蒲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叶迹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束鞘纤维发达;内皮层凯氏带明显。柱状散列中维管束以周皮为主,周皮环排列紧密。周皮环以周皮为主,周皮环排列紧密,,有少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石菖蒲与水菖蒲的区别和水菖蒲的根是什么样的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