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牡丹皮,牡丹皮清心火还是肝火

网络整理 2024-02-14 花卉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牡丹皮的一些知识点,和牡丹皮清心火还是肝火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2. 牡丹皮的功效和作用
  3. 中药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一、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是一种中药,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牡丹皮是清热凉血、虚热、瘀与它!可以用牡丹皮来炒菜,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功效。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牡丹皮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有效抵抗炎症,杀灭细菌。

夏天的时候可以煎服一些牡丹皮,其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我在夏季就使用过,可降低暑热。

牡丹微微增加免疫力,人体的免疫**的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身体受到**感染。

牡丹微微增加免疫力,人体的免疫**的防御能力

对于经常发热、发烧的用户,食用牡丹皮可以退热、清凉,减轻症状。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

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通过腹腔注射或口服丹皮酚小鼠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对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对人工发热引起的注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也解热、抗电击或药物诱导惊讶周。

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饬寒杆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后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作用,但给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则结果不一,故其抗**作用尚不能肯定。

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

喜马拉雅山产之喜马牡丹热浸液对各种动物**均有兴奋作用,但对蛙心则抑制,对兔、豚鼠肠管有解痉作用。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兴奋**,抑制大鼠及兔肠管,轻度降低大白鼠血压,但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电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1、治疗高血压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反应增至1两。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

2、治疗过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二、牡丹皮的功效和作用

1、丹皮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每年秋季或次年初春,选择栽培4~5年的牡丹采挖,洗净泥土,刮取根皮,晒干入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牡丹皮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2、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3、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4、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5、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6、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7、用于肠痈腹痛,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8、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9、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10、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衄血等。

11、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衄血、尿血、**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12、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不调等最为适宜。

13、配青蒿:二药都能凉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热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二药相合,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14、配桃仁:二药都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及妇女血瘀经闭、腹痛等。

15、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相配可用于血阻脉络的胸痛、瘀血腹痛。

16、配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可用治热病或脏腑火盛所致的**、衄血、尿血等。

17、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18、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19、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不尽,内余瘀血,面黄,**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20、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21、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三、中药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的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牡丹皮吗?是什么?下面我给你详细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吧!

1.张元素:牡丹皮,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能泻阴中之火。牡丹皮入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牡丹皮治无汗之骨蒸,须与青蒿子、天麦门冬、沙参、地黄、五味子、牛膝、枸杞之属同用,始得其力。

2.李杲: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

3.《本草纲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4.《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5.《本草汇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师方》用牡丹皮,同当归、熟地则补血;同莪术、桃仁则破血;同生地、芩、连则凉血;同肉桂、炮姜则暖血;同川芎、白芍药则调血;同牛膝、红花则活血;同枸杞、阿胶则生血;同香附、牛膝、归、芎,又能调气而和血。若夫阴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药不能去;产后诸疾,非配归、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顺气疏肝,和以青皮、柴胡;达痰开郁,和以贝母、半夏。若用于疡科排脓、托毒、凉血之际,必协乳香、没药、白芷、羌活、连翘、金银花辈,乃有济也。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权方治女人血因热而将枯,腰脊疼痛,夜热烦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验。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冲,阴虚发热。又按《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诸症,总属血分为眚。然寒热,中风,此指伤寒热入血室之中风,非指老人气虚痰厥之中风也。其文先之以寒热二字,继之以瘛疭惊痫可知已,况瘛疭、惊痫,正血得热而变现,寒热又属少阳所主者也。6.《本草正》:丹皮,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缓,总之,性味和缓,原无补性。但其微凉辛,能和血、凉血、生血,除烦热,善行血滞。滞去而郁热自解,故亦退热。用此者,用其行血滞而不峻。

7.《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川柏为使。

8.《本草求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伤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9.《重庆堂随笔》:丹皮虽非热药,而气香味辛,为血中气药,专于行血破瘀,故能堕胎,消癖。所谓能止血者,瘀去则新血自安,非丹皮真能止血也。血虚而感风寒者,可用以发汗,若无瘀而血热妄行,及血虚而无外感者,皆不可用,惟入于养阴剂中,则阴药藉以宣行而不滞,并可收其凉血之功,故阴虚热入血分而患赤痢者,最为妙品。然气香而浊,极易作呕,胃弱者服之即吐。诸家《本草》皆未言及,用者审之。

10.《本经疏证》: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1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12.《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13.《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14.《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15.《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无汗骨蒸。

16.《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17.《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18.《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牡丹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牡丹皮清心火还是肝火、牡丹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