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正文
很多朋友对于爬山虎图片真实和爬山虎的毒性有多大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怎样画上山虎
上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也被称为剪刀藤、爬山虎等。如果您想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上山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材料:-画纸-铅笔-颜料或彩色铅笔/蜡笔-水彩刷子、水和调色板(如果使用水彩)步骤:1.准备画纸,选择适合的尺寸和质地。可以使用普通纸张或者绘画纸。决定画山虎的大小和位置,然后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山虎的外形。2.给山虎的茎画出主干,可以选择画直线或呈弧度的线条,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参考图片(如果有的话)来决定。将主干延伸到需要的位置,可以画多条茎,添加一些分枝。3.画出山虎的叶子。山虎叶子通常呈卵形或椭圆形,有一条中脉和多条侧脉。从每个叶子的干系开始,向两侧画出叶子的轮廓。叶子可以交错、重叠或遮挡住茎,以增加画面的丰富感。4.给山虎的叶子增添纹理。使用细笔或彩色铅笔/蜡笔,细致地绘制出叶脉和纹理,使叶子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和真实感。根据参考图片,注意叶脉的走向和细节。5.上色。如果您使用颜料,可以在调色板上调配出山虎叶子的颜色,使用水彩刷子将颜色均匀地涂抹在叶子上。留意阴影和亮点,使叶子看起来更立体。如果您使用彩色铅笔/蜡笔,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叠加涂抹,使用混合和涂抹技巧来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叶子颜色。6.仔细观察参考图片,根据需要,绘制出一些小枝或花朵等额外的细节。7.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更多的背景元素,如树干、石头或其他植物,以补充整个画面的效果。以上是画山虎的简单步骤,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愿望和技能水平进行调整和添加。享受创作的过程,并尽量保持细致和耐心,相信您会画出美丽的山虎作品!
二、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十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采用重点语句品悟法、图画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法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使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植物,它是爬墙的高手,可以不借助任何藤架就能够爬满墙,还记得这种植物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围绕爬山虎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品悟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啊,是那么引人注意,它吸引了作者的眼睛,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写叶子的语言更美。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叶子的美。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在学生感悟品读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引读:
这是新鲜得快要滴出水的叶子,看着那么舒服,你能读出来吗?
这是新鲜得发亮的叶子,耀人的眼,你能读出来吗?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顺”、“均匀”体会叶子排列的整齐美。
出示图片感情引读: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这样铺满墙。你能读出来吗?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在学生想象出海上波浪般的美丽后,引导学生读出这种美。
观看**:你们真了不起,已经完全体会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美,老师决定送给你们一个小礼物(播放**,起风时爬山虎的叶子。)
感情朗读: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一面爬山虎铺成的墙前,在那绿意盎然的叶影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清爽气息。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过渡:爬山虎之所以绿得这么鲜亮,是因为脚能牢牢地抓住墙壁,才能使它舒枝展叶,任意**阳光,显出这般的勃勃生机。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又长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勾出脚的位置,用曲线勾出脚的样子。
脚的位置:学生找出脚的位置的语句后,教师出示画有爬山虎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找出图中脚的位置。
脚的样子:在学生找出脚的样子的句子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枝状、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再在小黑板上画脚,其他学生拿彩笔在练习本上画。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黑板上脚的对错。
观看脚的**:想看一看爬山虎真实的脚吗?认真观看,看看它和叶圣陶先生写得是不是一样?跟你画得是不是一样?
你觉得叶圣陶先生写出脚的特点了吗?他是怎样做到的?这段中也有一个词表明他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是那个词?(注意)正是因为他注意了,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再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出脚的特点。
(三)读书与探索相结合发现爬的秘密。
作者不仅观察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还观察了它怎样爬的。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
思考:爬山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指的是怎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发生了变化: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细丝由直变弯;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脚发生变化的用途:变成小圆片是为了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是为了将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爬的情景。
课件演示爬墙的过程。一边看课件一边用书上的语言描述。
思考:你明白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吗?
总:爬山虎长一只脚巴住墙,然后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不断长脚,不断向上爬,向左爬、向右爬,最后,爬满整面墙。
四、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精神。
总:事物的美、事物的`特征、事物的奥妙,是不容易一下子被发现的,需要进行认真地观察、甚至长期的观察。你看,叶圣陶爷爷认真观察了爬山虎很长时间,才发现了爬山虎特征。这长期、认真观察、反复观察是多么重要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它呢?它有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读课文。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1、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朗读第二自然段。
4、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5、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6、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师生引读和生生互读法,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形状美、颜色美和动态美。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不同的爬的方式?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什么密切关系?结合植物与阳光雨露的关系谈)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4、阅读延伸:本书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三、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1、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爬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2、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6、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7、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8、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9、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10、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11、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2、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13、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14、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15、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拼读。
16、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17、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18、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19、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0、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21、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22、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3、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24、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25、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26、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27、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28、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9、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30、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31、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32、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33、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34、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35、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6、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7、 3.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8、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9、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40、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41、 2.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42、 1.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3、 2.通过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的方法。
44、创设情境、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5、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文章。文章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教学时可采取如下策略:
46、 1.运用长文短讲的教学理念,紧紧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突破学习难点。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虽然重在叙事,但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领学生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资料引入、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这些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7、 2.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补充课外资料、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8、 2.作者肖复兴在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两个故事?(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49、 3.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50、 5.是什么让你们有这些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回到1963年,再现当年的情景。
51、【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读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学生的原始认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52、 1.叶老是怎样给“我”修改作文的?请你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
53、 3.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预设学生说到第3自然段。
54、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55、(1)假如你就是肖复兴,你有怎样的感受?(叶老改得认真)哪些字词给你的感触最深?
56、(3)出示插图: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作文原稿。
57、在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叶老为肖复兴修改的地方多达140余处。而在这些修改中,每个标点、每个字,叶老都关注到了,像这样的修改,几页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呢?(叶老对待文章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58、(4)带着这种崇敬,谁来再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
59、(5)你知道吗,当时叶老担任**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他的工作该是多么繁忙!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如此认真、细致地为“我”这样一位15岁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时的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0、【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引入课外资料,通过图片、数字的说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叶老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61、 4.预设学生说到第4自然的内容。
62、(1)大家再默默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从叶老的批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63、用字准确;长句断成短句;删除多余的字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用词确切……
64、(3)再次出示插图,寻找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65、(4)老师总结:此时此刻,我们又想到了叶老在百忙之中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66、(5)这千般感受化为一句话,谁来读读?
67、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68、(6)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温暖、舒服)带着你的感觉再来读一读。
69、【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利用课外资料学习,使课外资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在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时,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方法,更让他们对叶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产生了崇敬之情。
70、 5.预设学生说到第5自然的内容,出示叶老给“我”的评语。
71、(1)从这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对一个中学生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72、(2)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段话。
73、 6.刚才,我们和15岁的肖复兴一起仔细地翻看、感悟了叶老修改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按照“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我的感受”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把叶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74、【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前5段的学习,让学生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75、 1.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走进了叶老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请大家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76、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77、(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切、认真、质朴)
78、(2)本文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减,原文还有这样一些描写,自己读一读。
79、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80、(3)读完,你又有什么收获?(平易近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与叶老见面的真实感受。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81、(4)请继续读课文,作者看到了什么?(一墙的爬山虎)读读这句话。
8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83、(5)在课文中,作者还写了一处爬山虎,请读一读这两段话,想想爬山虎给了你什么感受?
84、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的光点。
85、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86、(6)学生读书,交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爬山虎美、有生机)
87、(7)这确实是一幅幅很美的画面,作者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种美的意境。可这美的意境仅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吗?(不是)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这里描写景物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品行啊!
88、【设计意图】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线,课文中几次描写了爬山虎,内涵深刻,有丰富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写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义,缓缓地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加深对叶老人品的认识并产生敬意。最后通过写景与写人的写法关联,让学生学习这种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
89、 4.叶老与“我”的故事讲完了,作者的感触更深了,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90、(1)作者为什么说“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91、(2)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课件:作者资料。
92、(3)正因为有了叶老的帮助,肖复兴才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了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93、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94、(4)这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的作家”。作为当时年仅15岁的肖复兴,在30年后回忆起这两件事,仍然觉得──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95、(5)所以,每每回忆往事,肖复兴总有这种感觉。
96、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97、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98、【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非凡”的意义,感悟“绿”的意义,在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幸运来自于叶老的影响,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叶老为文为人的品行,永远陪伴、鼓励着我们。
99、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100、 2.练习用本课学过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101、【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102、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103、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104、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05、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学习作者的写法。
106、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107、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08、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109、《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110、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111、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12、预设:植物为什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113、 2.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114、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朗读第二自然段。
115、 1.品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16、(1)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17、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18、教师追问: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119、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120、教师追问: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121、(2)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122、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123、教师引导: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看着为大家读出这种美来?
124、(3)教师总结:多么新鲜的叶子啊,多么茂密的叶子啊,多么美丽的叶子啊。作者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叶子下面的脚吗?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认真观察。
125、【设计意图】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美好的描写背后,都需要认真观察作为基础。
126、 2.细读课文,探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127、(1)教师引导:作者还认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读读3~5自然段,将作者认真观察到的内容用横线画在书上。
128、师引导:这是写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129、师引导:这是写脚的样子。样子像──蜗牛的触角。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脚比作触角。)
130、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131、师引导: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好,把作者注意的这些综合一下,你认识爬山虎的脚了吗?在纸上画出你认识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132、师引导: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完整生动地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
133、【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就会更加生动。
134、(2)教学过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脚来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没有注意它的脚是怎么爬的呢?请用笔在文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35、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爬。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36、师引导:和同桌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137、师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爬──同学接读课文。
138、过渡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这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139、师引导: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能换位置,是按顺序写的。)
140、师小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141、(3)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142、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143、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144、师引导: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145、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146、(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147、师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148、【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体会出作者是在长期的认真观察后,才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文章。
149、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美吗?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能把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写得这么有魅力呢?
150、预设:观察仔细。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进行了细心观察,观察了很长时间。
151、师引导:是呀,只要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你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来参加快乐尝试活动,大家愿意吗?
152、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描述一下图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说说你喜欢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吗?
153、预设:我喜欢柳树的枝条,微风一吹,她随风摇曳,像一位美丽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154、预设:我喜欢仙人掌,虽然它的外表长满了尖刺,却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155、预设:我喜欢含羞草,它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就会左右合并,过一会儿又会散开。
156、预设:我喜欢月亮姐姐的脸,她的脸是多变的,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半圆的,有时候只露出小半边脸。
157、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长的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158、 2.回家后去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的植物,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惊喜发现,然后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下星期的语文习作课进行交流。
159、 3.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上一篇:爬山虎图片简笔画 爬山虎花简笔画
- 下一篇:爬山虎图片真实,爬山虎的植物特点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2-15爬山虎图片真实,爬山虎的植物特点
- 02-15爬山虎图片真实,爬山虎的毒性有多大
- 02-15爬山虎图片简笔画 爬山虎花简笔画
- 02-15爬山虎图片简笔画?爬山虎画画一等奖
- 02-15爬山虎图片,爬山虎的脚课件ppt免费
- 02-15爬山虎开花的图片,爬山虎的毒性有多大
- 02-15爬山虎开花的图片,爬山虎秋天的样子
- 02-15爬山虎怎么种植(四年级爬山虎60字结尾)
- 02-15爬山虎怎么种植(爬山虎种植时间和方法)
- 02-15爬山虎怎么种植方法,爬山虎盆栽需要多大盆
- 02-15爬山虎植物怎么种植,爬山虎的毒性有多大
- 02-15爬山虎植物怎么种植?爬山虎枝用水能泡出根吗
- 02-15爬山虎植物资料 动物爬山虎图片
- 02-15爬山虎植物资料 爬山虎属于什么科
- 02-15爬山虎植物?爬山虎的百科知识
- 02-15爬山虎的功效与作用 爬山虎的根茎可以治什么病
- 02-15爬山虎的功效与作用(爬山虎的毒性有多大)
- 02-15爬山虎的图片(爬山虎四季的变化图片)
- 02-15爬山虎的图片(爬山虎长什么样子图片)
- 02-15爬山虎的图片全部图,爬山虎果实有什么功效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