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 芙蓉叶外敷可以治疗什么病

网络整理 2024-03-15 花卉

今天给各位分享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芙蓉叶外敷可以治疗什么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草药: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
  2. 木芙蓉叶的药用价值
  3. 木芙蓉有哪些功效

一、中草药: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

【异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木荚蓉花"条。

【采集】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药材】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选方】①治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②治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③治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④治缠身蛇丹(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⑤治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

⑥治赤眼肿痛:荚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⑦治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⑧治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⑨治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简便单方》)

⑩治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临床应用】①治疗局部化脓**染

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二、木芙蓉叶的药用价值

【异名】芙蓉叶、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

【采集】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1、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2、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3、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4、缠身蛇丹:缠身蛇丹即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5、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

6、赤眼肿痛:芙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7、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8、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9、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简便单方》)

10、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1、局部化脓**染: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2、烫伤: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3、流行性腮腺炎: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1、体外抑虫、抑菌:林浩然等运用木芙蓉叶水煎剂及粉剂对滴虫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40g·L-1管中滴虫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80g·L-1管中未见活动的虫体,经传代培养48h也未见活动虫体,说明木芙蓉对滴虫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也显示,木芙蓉对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1∶2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1∶4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

2、抗非特异性炎症:木芙蓉叶中有效组分为总黄酮,张凤华等经过大鼠鹿角菜致肿实验、大鼠蛋清致肿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耳肿胀实验,对木芙蓉叶有效组分抗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于鹿角菜及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于**造成的小鼠非特异性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表藤碱)相比有同样的抗炎消肿作用。林浩然等研究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切除大鼠双侧肾上腺后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仍有显著抑制作用,说明木芙蓉具有明确的抗非特异性炎症作用。

3、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观察大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状态下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李孝鹏等研究木芙蓉叶有效成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灌注24h后,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BUN和SCr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升高,肾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ECHM治疗组大鼠血BUN和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肾脏恢复血流灌注的1、3h,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均较手术组明显升高,且ECHM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应的时间点,ECHM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也明显较对照组为低。

三、木芙蓉有哪些功效

1、木芙蓉的叶、花与根均可药用。芙蓉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的功能。芙蓉叶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芙蓉根主治痈肿、秃疮、臁疮、咳嗽气喘、妇女白带等症。

2、木芙蓉花可食用,制作多种保健菜和保健茶饮。木芙蓉的树皮纤维可用于织布或制绳,既美观又耐用。

好了,关于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和芙蓉叶外敷可以治疗什么病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