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中药治肿瘤的特效药

网络整理 2024-03-31 花卉

很多朋友对于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和中药治肿瘤的特效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肿瘤的中医药诊治方法是什么
  2. 防治甲鱼疾病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3. 治疗蛋白尿的中草药

一、肿瘤的中医药诊治方法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肿瘤的发展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发病较为突然,一般情况下发现肿瘤时已经到了病情的晚期。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凝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多少年来它不仅为炎黄子孙解除病痛,而且还因其确切的疗效远播海外,恩泽众生。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所用的药物与西医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它是几千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在**方面亦有独特的疗效,在许多方面可补西医之不足。临床使用的化疗药品伴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人们试图在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寻找中医药**的方法,特别在增效减毒、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一、传统中医对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与现代肿瘤完全对应的病名,有关肿瘤的记载包含在许多中医病证名称中。当然,这些中医病证名称并非与现代肿瘤完全等同,但对于肿瘤的治疗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现将有关中医记载肿瘤的病证名与类似现代医学的病名对照如下:(一)相当于恶性肿瘤的病症噎膈:食管癌或贲门癌。翻胃(胃反、翻胃):胃体、胃窦部癌。症瘕(积聚):腹腔恶性肿瘤,部位包括肝、脾、**、卵巢、胰腺及肾脏等。脾积(痞气):包括肝癌及肝脾肿大,慢性白血病脾大。肝积(肥气、癖黄、肝着):原发或继发肝癌及肝淋巴肉瘤。肺积(息喷):晚期胃癌。失容:鼻咽癌颈部转移,恶性淋巴瘤,腮腺癌及颈部转移癌。伏粱:胰腺癌或横结肠癌。乳岩(乳石痈):乳腺癌。妒乳:湿疹样乳癌。肾岩:**癌。翻花:**癌或其他体表恶性肿瘤破溃呈菜花状隆起。茧唇:唇癌。舌菌:舌癌。喉百叶:喉癌。五色带下:宫颈癌,**癌,**癌。石瘕:**肉瘤及盆腔良、恶性肿瘤。骨疽:骨的良、恶性肿瘤。上石疽:颈淋巴结转移癌及何杰金病。缓疽(肉色疽):软组织恶性肿瘤。石疔、黑疔、青疔、翻花疮:体表的恶性肿瘤、癌性溃疡。石瘿:甲状腺腺癌,甲状腺腺瘤。肠覃:卵巢、盆腔、胃肠道的恶性肿瘤。肉瘤:据《千金方》记载所描述者,相当于软组织恶性肿瘤;按《外科正宗》描述者相当于脂肪瘤等良性肿瘤。(二)相当于良性肿瘤的病症瘿瘤:甲状腺腺瘤、囊肿及癌。脂瘤:脂肪瘤及皮脂腺囊肿。痰包:舌下囊肿。痰核:慢性淋巴结炎及结核。血瘤:海绵状血管瘤。胎瘤(红丝瘤):小儿血管瘤。筋瘤:腱鞘囊肿。气瘤:软组织肿瘤。耳瘤:外耳道**状瘤。骨瘤:骨良性肿瘤。疣、痣、息肉、赘生物:指体表良性小肿瘤及疣赘。二、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对多数疾病的认识一样,中医认为肿瘤是属于整体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的产生并非是人体某个局部的问题,而是由内因、外因以及患者体质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正虚邪实正虚是指正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侵犯机体,则疾病丛生,肿瘤的发生与正虚有着密切的关系。邪实既指感受邪气,又指体内邪气过盛,无论外感六**,内伤七情,还是饮食劳伤,皆可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七血紊乱,或为痰凝,或为血瘀。而瘀血、痰块又反过来作为致病因素,在正虚的条件下,内外合邪,毒邪留滞,而成肿块,致发肿瘤。故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补先后天功能,增强和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常用的法则,对预防癌瘤、治疗癌瘤、带病延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气滞血瘀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而气血失调,常表现为气滞血瘀。气郁不舒,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结日久,必成症瘕积聚。在治疗上,常于扶正药中配合理气活血之药。凡是癌瘤形见肿块,伴有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故参合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治疗癌瘤不可忽略的主要法则之一。(三)脏腑失调脏腑是指五脏六腑。五脏即心、肝、肺、肾、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作用。若脏腑失调,则引起气血紊乱,或先天脏腑禀赋不足,皆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调整脏腑功能,重建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痰湿凝聚痰湿均属水湿为患。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皆可使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痰湿凝聚。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湿凝聚是肿瘤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在治疗上,切莫忘记应用化痰散结、祛湿解毒**。(五)毒热内结火热为阳盛所生,热多为外**,火常自内生,但火热多混称。火为阳性,易伤津动血,耗气灼阴,常易致肿疡。实火有明显的火盛症状,阴伤症状不明显,如高烧、渴喜冷饮、面目红赤、便秘溲赤等;虚火则以阴伤为主,有虚热证,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尖嫩红等。火热入于血分,可滞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临床上多见癌瘤患者呈热郁火毒之证,如邪热鸱张,呈实热证候,表示肿瘤正在进展,属于病进之象。如系病久体虚、瘀毒内陷,病情由阳转阴,成为阴毒之邪,则形成阴疮恶疽,翻花溃烂,胬肉高突,渗流血水。治实热阳证火毒之邪应投大剂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之品,而对阴毒之邪,则需温补托里,扶正祛邪以调和气血,祛除阴毒之邪。三、中医对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治法从属于治则,其内容十分丰富,一般概以汗、叶、下、和、温、清、消、补等八**之。中医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袪湿、以毒攻毒、养阴清热、健脾益肾、对症治疗等。肿瘤发病较复杂,多属多**、多组织**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基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肿瘤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一)扶正培本法扶正培本治则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旨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扶正培本亦即补法,其常用的益气中草药有黄芪、党参、人参、黄精、白术、淮山药、甘草等;补血中草药有鸡血藤、当归、熟地、干地黄、白芍、紫河车、桂元肉、阿胶等;滋阴中草药有天门冬、麦门冬、沙参、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等;温阳中草药有附子、肉桂、鹿茸、**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扶正培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收效较佳。扶正培本**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 1.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 2.减轻放疗及化疗的毒副反应。 3.提高手术效果。 4.治疗癌前病变。 5.抑癌抗癌。 6.提高机体免疫力。 7.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等。(二)理气活血法肿瘤的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之一,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与血瘀常互为因果,因此,理气与活血常需配合应用。常用的理气药有:八月札、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玫瑰花、檀香、槟榔、沉香、苏梗、旋覆花、厚朴、川楝子、延胡索、降香、**等。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五灵脂、王不留行、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蒲黄、水蛭、穿山甲、土鳖、归尾、泽兰、虎杖、石见穿、全蝎、血竭等。据现代药理研究,理气药可以抑制平滑肌的运动,故能行气止痛。枳实、枳壳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排出而“降气通便”,保持机体气机的调畅,有利于血液、津液的运行和脏腑组织功能正常。川楝子、八月札、玄胡等理气药还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有关活血化瘀法及药物的实验研究开展较多,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作用可概括为: 1.能增强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主要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可从减轻病理损害,促进增生或变性的结缔组织复原。 2.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活血化瘀药为主的方剂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巨噬细胞百分率。 3.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活血化瘀药对中枢神经**有调节作用,可恢复内环境平衡,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又能调整体内内分泌的功能。 4.预防放射性纤维化,减少副反应。 5.杀灭肿瘤细胞;据动物实验筛选及临床实践,活血化瘀药物中具有灭癌和抑瘤作用的药物有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土大黄、全蝎、蜈蚣、僵蚕、丹皮、石见穿、**、五灵脂、归尾、喜树、降香等。 6.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及瘤栓的形成。(三)清热解毒法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之当以清热解毒为法。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其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荚、败酱草、土茯苓、野菊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半枝莲、半边莲、天葵子、七叶一枝花、苦参、黄药子、黄芩、黄柏、山豆根、紫草根、野菊花根、水杨梅根等。有关清热解毒药抗肿瘤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概括起来包括以下诸方面: 1.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经抗癌活性筛选,清热解毒药的抗癌活性最强,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莲,穿心莲、公英、冬凌草、臭牡丹、青黛、龙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莲、黄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3.抗炎排毒作用。 4.调节内分泌功能;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5.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四)软坚散结法软坚散结药物抗肿瘤主要在于直接**癌细胞等作用。有报道称,软坚散结药物的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表明,对体外肝癌细胞有直接**和抑制作用,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五)化痰袪湿法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发展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袪湿为主,处方用药,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常用的化痰祛湿药物有瓜篓、皂角刺、半夏、山慈姑、象贝母、葶苈子、青礞石、海浮石、前胡、马兜铃、杏仁、苍术、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生苡仁、独活、秦艽、威灵仙、穿山甲、木瓜、菝葜、海风藤、络石藤、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金钱草、萆藓、防己等。实验研究表明,有些化痰祛湿药对肿瘤有直接抑制作用。(六)以毒攻毒法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宜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常用的以毒攻毒药物有:**、蜂房、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土鳖虫、守宫、常山、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干漆、洋金花、生附子、乌头、钩吻、独角莲、芫花、大戟、蓖麻、雄黄、硇砂、砒石、轻粉等。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故临床应用以毒攻毒药物防治肿瘤时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并可继之使用无毒或小毒的药物以扶正袪邪。(七)养阴清热法热毒乃肿瘤致病原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另外,肿瘤的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肿瘤常见病因病理之一,养阴清热法为肿瘤防治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道癌、鼻咽癌等肿瘤中应用更为广泛。常用的养阴清热药物有生地、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百合、黄精、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山茱萸、牡丹皮等。养阴清热法既可应用于肿瘤的某一阶段,也可用于全程治疗,还能应用于肿瘤的并发症,此法可归于培本扶**范畴,临床应用较为灵活,多与益气、养血、软坚、解毒等诸法联用,对证属阴津亏耗之肿瘤多有效验。(八)健脾益肾法肾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乃人体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促进、滋养、补充。肿瘤发病是一渐进过程,日久多有脾肾受损。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又有利于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适应能力,故健脾益肾法又为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常用的健脾药物有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苡仁、甘草等;常用的益肾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苁蓉、锁阳、仙灵脾,巴戟肉、枸杞、女贞子、首乌、黄精、紫河车、山茱萸等。健脾益肾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具体应用时有健脾理气、温肾利水、益气健脾、健脾益肾等。健脾益肾法抗肿瘤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机理包括抗癌抑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等。(九)对症治疗法肿瘤除本脏腑组织**受累外,尚多影响全身机能状况而表现全身伴随症状或累及相近相应组织**的局部症候,如发热、疼痛、出血、贫血、昏迷、黄疸、胸腹水、咳嗽、呕吐等等,因而在治疗上除了针对所发生之肿瘤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外,对其伴随诸症,宜作相应处理,有时尚须“急则治标”。 1.发热;肿瘤之发热常表现为内伤发热,实者乃热毒内蕴,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虚者多为肝肾阴虚或肺肾阴虚,属瘀血内结者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属热人少阳者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属气虚发热者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2.疼痛肿瘤多有气机阻滞,气血筋脉运行不畅,故疼痛为肿瘤最常见的症候之一。止痛为缓解病情和减轻患者痛苦最为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止痛较延长寿命更为重要,西药主要靠**和**之类,但却具有耐药性和成瘾性,中医药止痛有时尚有效捷并持久。 3.出血出血为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癌坏死破溃,侵蚀血管,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所致,有衄血、呕血、便血、咳血、尿血等。临证辨治当以出血量的多少、颜色、部位等为依据辨清寒热虚实。 4.昏**迷多因热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或毒人心包所致,常见于脑转移或肿瘤晚期。冶以清热熄风,开窍解毒,方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等,可参照中医内科“昏迷”辨治。 5.贫血恶性肿瘤中晚期正气多受损伤,日久精津气血暗耗,后天生化乏源,故而常表现出贫血征象。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多属热毒伤阴,治宜滋阴养血为主。血小板减少者治宜健脾统血,清热凉血;全细胞减少者,治宜补肾填精。 6.黄疸肿瘤**胆道或有肝门淋巴结及肝转移时常并发黄疸,肿瘤化疗中亦可并发中毒性肝炎而见黄疸,中医学认为黄疸不外寒湿、湿热内阻蕴蒸肝胆所致。湿热黄疸即阳黄,治当清利湿热;寒湿黄疸即阴黄,冶当温化寒湿;血瘀气滞而致胆道不利,胆汁外溢发黄者,治当理气活血,化瘀退黄。 7.便秘;中晚期肿瘤常有便秘并发症,多因阴津亏损,无水行舟,或气虚无力推动等所致。以虚秘多见,治当益气通便、滋阴生津。 8.胸腹水;恶性肿瘤中晚期,胸腹腔内脏器肿瘤或胸腹腔转移时常出现胸水和腹水,大多为血性渗出。因此类患者正气已衰,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根本,攻逐利水应顾护正气,衰其大半即止。胸水者治宜泻肺利水;腹水者若能耐攻,宜泻下逐水。 9.呕吐;胃肠道肿瘤致梗阻或合并感染为呕吐的最常见原因,呕吐为患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在肿瘤患者中多属内伤,在消化系肿瘤晚期,常可见顽固性呕吐,乃胃气败绝之表现。 10.咳嗽肿瘤**或牵引呼吸道,或呼吸道肿瘤或合并肺部感染,或膈下肿瘤**横膈皆可出现咳嗽症,应辨清其寒热虚实后论治。 11.放化疗**反应放疗治疗和化学治疗为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在放化疗中常有**反应出现,如粒细胞计数下降、胃肠道反应等。中医药**还包括针灸、推拿**、气功等诸多方法。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现代研究证明,中医药是能够用于多数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是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一般来讲,只要辨证得当,投药合理,中医药可用于各个**、各种肿瘤的治疗。与其他疗法一样,中医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个体差异也很明显,对于肿瘤患者更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过分依靠什么单方秘方或某种治疗方法,拒绝现代医学的正规科学治疗而失去良好的治疗时机。随着现代科技的引入,尤其是对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剂型改进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中西医结合的广泛开展,必将更加突出显示中医药在**方面的重要作用与良好功效。中医肿瘤学认识主要是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尽管近代和现代的中医肿瘤学受到西医的渗透和影响,但并未能根本改变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临床治疗特征。因此对中医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在现时阶段,不能完全照搬西医的一些硬指标,如肿块缩小,癌细胞**等等,而更应该着眼于中医药整体调节方面。其实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机体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等综合评价指标。因此,中医药治疗癌症疗效的评价方法研究,应以重视证候的量化评价为主,并注重机体免疫调节和血象、骨髓象、代谢、生化等整体生物学指标的评价,适当结合对肿瘤微观、局部的疗效评价,如此才更符合中医药**的疗效特点。“肿瘤绿色综合疗法”是潍坊市肿瘤医院提出的一种肿瘤治疗新理念,“综合疗法”强调从病人的心理以及生理承受能力出发,充分结合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特殊优势,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二、防治甲鱼疾病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中草药是鳖病防治中的主要药物之一,中草药不但有相当的药理作用,其还有许多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营养物质,如多种维生素等。通过多年的实践,在鳖病防治中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中草药在从事养鳖的农村资源丰富,便捷易得,可大大降低用药成本。

(1)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的根和根茎。大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甘肃和四川等地。大黄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此外,还有大黄单宁、蕃泻甙、鞣质、树脂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大黄中蕃泻甙等结合性大黄酸,能增加动物体肠道的张力和**,可促进消化吸收和增进食欲。大黄中的鞣质有收敛和修复创面作用。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改善其脆性,还能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故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大黄煎剂有较好的抗菌和抑菌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还对一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杀灭作用。最近的研究报道还表明,大黄还有较好的抗**和抗肿瘤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内服可防治鳖的赤白板病和肠道出血病;外泼可防治鳖的白点病、白斑病和腐皮病。

(2)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和华南诸省。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占5%~8%,其他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和木兰碱等。酚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黄连煎剂中的活性成分如小檗碱和黄连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真菌和原虫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其中,黄连碱的作用最强,其作用机理在于能有效抑制微生物RNA蛋白质的合成。黄连中的小檗碱型季铵碱,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黄连煎剂中的小檗碱,还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黄连中的有效成分还有较好的抗**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消化道疾病和腐皮等外症。但在采用内服时因黄连较苦,如比例过高会影响鳖的吃食,故以不超过当日干饲料量的0.5%为好。值得注意的是,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小檗碱能与甘草中的甘草甙、黄芩中的黄芩甙、大黄中的鞣质类成分反应后生成难溶性沉淀物,故在应用时应避免与甘草、大黄、黄芩等含甙类和鞣质类含量较高的中药配伍。

(3)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的浙江(杭白芍)、安徽(毫白芍)、四川(川白芍),其他河南、贵州等地也有栽培。白芍根含芍药甙、鞣质、苯甲酸、草酸钙、挥发油等成分。白芍煎剂对革兰氏阳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和致病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芍药甙对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芍药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鳖的肠和肝病。而对亲鳖产后的应用,具有理肝调血的作用。

(4)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我国黄河中下游诸省均有栽培。牡丹皮根皮主含芍药甙、丹皮酚、葡萄糖、苯甲酸、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丹皮酚有抗惊镇静抗应激作用。牡丹皮煎剂还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边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常见的皮肤性真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泼可防治鳖苗阶段的白斑、白点病;内服可防治肝病和白底板病。此外,在进行分养、运输和放养前投喂5天,可起到抗应激、防损伤的作用。

(5)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的树皮。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东北等地区。黄柏主含小檗碱等生物碱,还含有黄柏内脂、黄柏酮、脂肪油和黏液质等成分。黄柏水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杀灭作用,对一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黄柏所含的小檗碱,还有增强血液中白细胞吞噬能力,起到提高动物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小檗碱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破碎。此外,小檗碱还有减轻创面充血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鳖的疖疮病、腐皮病;内服可防治肠炎病。

(6)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黄芩主含黄芩甙、汉黄芩素等5种黄酮成分,还含有苯甲酸、黄芩酶及淀粉等化学成分。黄芩煎剂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一些**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芩有加强皮层抑制过程,从而起到镇静作用。研究表明,黄芩还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体表感染的各种皮肤病;内服可防治肝胆病、**病和各种细菌感染的疾病。由于黄芩味极苦,且木质素和粗纤维较高,故不宜应用于50克体重内的鳖苗内服。

(7)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黄芪主含黄酮类化合物,还有葡萄糖醛酸、黄芪皂甙、大豆皂甙、亚油酸、胆碱和氨基酸等成分。黄芪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黄芪煎剂对多种病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贺氏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枯草杆菌等。黄芪中的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亲鳖产后的补养和成鳖阶段的防细菌感染。

(8)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甘草富含甘草甜素、葡萄糖酸醛和葡萄糖,还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黄甙、甘草醇、苹果酸、生活素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中的葡萄糖醛酸通过物理、化学方式的沉淀、吸附与结合,能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甘草煎剂能使肝损伤和肝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并能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丙谷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甘草还有较好的抗菌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预防肝病。

(9)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囊状虫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的诸省,其中,贵州产量最大。五倍子主含鞣质,约占70%左右,且大多为水解性鞣质,其他还有没食子酸、鞣酸、脂肪、蜡质和淀粉等。五倍子鞣酸能使皮肤、黏膜、溃疡等局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呈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五倍子中的鞣酸能沉淀生物碱,故有解生物碱中毒作用。五倍子煎剂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如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防治鳖苗阶段的白点、白斑病。值得注意的是,五倍子尽量不用于内服,因五倍子中的水解性鞣质对肝脏有很强的损害作用。

(10)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根茎。主要分别于我国的西南、华南等地,目前我国多有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主含甾体皂甙、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七叶一枝花煎剂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七叶一枝花所含甾体皂甙,可使动物的**活动减少。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疖疮和白点病。

(11)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我国的河北安国、江苏南通较多。野生的也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诸省。板蓝根富含靛甙、靛红、芥子甙、水苏糖、板蓝根乙素等有效成分。板蓝根煎剂有较好的抗**和抗菌作用,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

(12)乌梅(酸梅)为蔷薇科樱桃属乌梅的果实。乌梅含苯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蜡醇和三萜等成分,乌梅所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乌梅还有抗体内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等阴性菌,在体外还有抑制真菌的作用。中医理论乌梅有生津止渴、驱虫止痢的作用,在应用实践中,可防治鳖的白点病、白斑病和腐皮病;内服和其他药结合,可治疗红底板病的初起。防治鳖体表疾病时,可用每立方米水体10克的中药煎汁全池泼洒。如与七叶一枝花同量合用,以每立方米水体12克的量煎汁连泼3天,治疗鳖的白点病效果不错。如与仙鹤草、铁苋草、地锦草等量合用打成细粉,以干饲料量1.5%的比例配入连喂5天,治疗鳖的肠道出血病效果也不错。

(13)连翘为目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连翘果壳含连翘酚、齐墩果酸、甾醇;种子含三萜皂甙;枝叶含连翘甙、乌索酸;花含芦丁;植物全株还含维生素P等。连翘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细菌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连翘对**致成动物的肝损伤明显减轻,并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明显下降,表明连翘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防治鳖的脂肪肝和肝炎病。此外也可和其他中药配合外用防治鳖的白点病。

(14)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状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白术富含苍术醇、苍术酮、维生素A、甘露聚糖等有效成分。白术煎剂能促进抗病力和增强活动能力。能活化网状内皮**,增强其吞噬功能。对**所至的肝损害,白术中的苍术酮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白术的醋酸**提取物有较好的利胆作用。白术中的有效成分有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LPO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加机体清除**基的能力。在鳖病防治中,可起到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及养殖快长期的保肝利胆的作用。

(15)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金银花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现多为人工栽培,并以河南、山东产量最多。金银花主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肌醇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金银花水浸剂对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对感冒**、单纯疱疹**等**有抑制作用;金银花中所含的绿原酸,可增进胆汁分泌和肝细胞再生,故呈现保肝利胆的作用。此外,金银花煎剂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和阻止胆固醇的肠道吸收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其能使凝血及出血时间缩短。在鳖病防治中,既有保健作用又有防治疾病作用,如内服可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需要提出的是,金银花有抗生育作用,故在应用于亲鳖时应慎重。

(16)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五加的皮。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中、西南诸省。刺五加主要含4-甲氧基水杨醛、鞣质、花生酸、亚油酸、维生素A、强心甙、生物碱、挥发油及皂甙等有效成分。刺五加煎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与抗菌作用。刺五加中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改变对应激反应的病理过程,使在此过程中肾上腺肥大、肾上腺中胆固醇与维生素C含量降低、胸腺萎缩及肾出血等情况减少。刺五加有促进雄性动物性兴奋和性早熟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应用于鳖在放养、分养及运输等**作环节中作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此药平时不能长用和多用,否则会诱导雄性鳖早熟。

(17)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现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有人工栽培。三七富含皂甙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煎剂主要表现在止血作用上,其作用在于它能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并使局部血管收缩。三七还能明显增加血小板数和缩短凝血时间。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和各种出血症。

(18)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柴胡含柴胡皂苷、柴胡醇、**酸等物质。柴胡中的化学成分,对一些致病细菌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是预防暴发性鳖病的良药,一般与大青叶、板蓝根合用。柴胡还有抗肝损伤作用,故是一种保肝的良药。另外,柴胡提取液还有镇静作用,这对鳖病防治中的意义很大,在高密度工厂养殖过程中减少鳖无谓活动和相互撕咬。在防治鳖由**引发的疾病中,可与板蓝根,连翘、黄芪等中草药合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在苗种阶段,可以干饲料量1%比例把药煎汁后拌入饲料中投喂。如在200克以上的养成阶段,则可把药物打成100目过筛的细粉,以干饲料量1.5%的比例直接把药粉拌入饲料中即可。通常用药为每月10天为好。

(19)马齿苋别名马蛇菜、长寿菜和酱瓣苋等,为马齿苋科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马齿苋全草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还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氨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营养成分。除营养成分外,马齿苋还含有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皂甙、鞣质、黄酮类和蒽醌类等化学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马齿苋中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能促进有损的上皮细胞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并能促进溃疡的愈合。马齿苋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很强的抗细菌和抗皮肤真菌作用。此外,马齿苋还有较好的止血和促进肠道**作用。在鳖的养殖生产中,马齿苋不但是鳖的好饲料,也是预防鳖疾病的好中药,如鳖的腐皮病、肠炎病等。

(20)败酱草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芽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和龙芽败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的一些省份。败酱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外,败酱草还含挥发油、多种皂甙,败酱皂甙由齐墩果酸和鼠李糖、葡萄糖、**糖、半乳糖和木糖等组成。败酱草还含鞣质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败酱草有促进动物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败酱草浸出液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龟鳖鱼的白点病、腐皮病、疖疮病;内服可防治龟鳖鱼的肝病和出血病。

(21)鱼腥草别名侧耳草、猪鼻孔和鱼鳞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分布于我国江南及**等地。据测定,1000克鱼腥草干粉中,含粗蛋白98克,粗脂肪20克,无氮浸出物390克,钙52克,磷31克,并含多种维生素。鱼腥草还富含挥发油、蕺菜碱、钾盐、鱼腥草素、异槲皮甙等有效化学成分。鱼腥草干品煎剂和鲜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鱼腥草挥发油对霉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有效成分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止血作用。但因鱼腥草含有小毒,故在应用内服时应控制用量,否则会引发肠道不适反应而影响吃食,故对鳖的稚、苗阶段尽量不用来内服。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甲鱼的白点病、白斑病、腐皮病;内服可防治龟鳖鱼的肠炎病和出血病。

(22)穿心莲别名一见喜、苦草和四方草等,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穿心莲除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富含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烷、穿心莲蜡、穿心莲酮、穿心莲甾醇、氯化钾、氯化钠和生物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穿心莲煎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痢疾杆菌等。穿心莲还有促进白血球吞食细菌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龟鳖苗种培育阶段常发的白斑、白点病、白眼病的防治,也可用于防治鳖的红底板、白底板病和鱼的肠炎病。值得提出的是,穿心莲味道特苦,在30克以内的甲鱼苗尽量不单用该草内服,以免影响食欲。

(23)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和奶浆草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蒲公英我国各地均用分布。蒲公英每100克鲜草中,含粗蛋白3.3克,粗脂肪1.0克,无氮浸出物5.2克,还含多种维生素。蒲公英干粉含粗蛋白20.4%,粗脂肪5.0%,无氮浸出物24.4%。此外,蒲公英根含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等。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素、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黄呋喃素和维生素B等有效化学成分。蒲公英水煎剂,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蒲公英水浸剂有很好的利胆作用。最近研究报道,蒲公英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在甲鱼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甲鱼的腐皮病、水霉病、疖疮病及肝炎病。

(24)地锦草别名奶浆草、血见愁和铺地红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地锦草除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外,还主含黄酮类化学成分和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地锦草煎剂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研究表明,地锦草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故又叫血见愁。此外,地锦草有效成分还有中和毒物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内服可防治各种出血症和肠炎;外用可防治龟鳖的腐皮病、白点病和疖疮病。

(25)铁苋菜别名野麻草和叶里含珠等,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铁苋菜鲜草中,含粗蛋白1.9%,粗脂肪1.3%,无氮浸出物44.8%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全草还富含铁苋采碱、水解鞣质、黄酮类和酚类等有效成分。铁苋菜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铁苋菜还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故名也叫“血见愁”。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龟鳖、鱼的疖疮病、白点病;内服可预防红底板和白底板病。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三、治疗蛋白尿的中草药

糖尿病病人如果出现了蛋白尿,说明已经发展成肾病。那么降蛋白尿的中草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性甘温,具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等作用。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激活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维持机体CD4/CD8细胞的平衡,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减少尿蛋白。

味甘微温,功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能增强活血化瘀药物的功效,降低尿蛋白。黄芪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减轻免疫性因素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血浆内皮素分泌,增加肾血流量。

辛温,有活血行气止痛、祛风胜湿之功。阿魏酸(FLA)为桂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川芎等常用植物药中,可有效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肾血管收缩,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减少尿蛋白。

味甘性平,功能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葛根素,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抗血小板**,降低血脂;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改善肾血流量,从而预防和治疗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恢复肾小球滤过功能,延缓减轻肾脏损害,减少、缓解蛋白尿的产生。

性平味咸苦,归肝、膀胱经,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临床病理分析表明,肾小球内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沉积与蛋白尿密切相关。水蛭能减少肾小球内FRA沉积,主要机制:①降低血液黏稠度。水蛭对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高血脂等均有减低作用;②抗凝血酶。水蛭是最强的凝血酶特效**之一,它与凝血酶迅速结合,抑制血液凝固;③水蛭可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甘咸性寒,甘能养,咸入肾,寒能清。既能驱风,又能宣肺,发汗消肿以利水之上源。临床上慢性肾炎患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病情复发或加重,蛋白尿增加。蝉蜕通过降低血液内皮素,减少**基释放,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蛋白尿等。

强的松治疗蛋白尿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减轻炎症,减少渗出。一般用于微小病变型和轻度系膜增生形肾炎效果显着,对狼疮性肾炎及血管炎综合佂效果也较好,但对其它原发性肾病疗效差。

环磷酰胺为一种抗肿瘤药,对减少蛋白尿也有效,而且剂量又小,相对比起治肿瘤来要安全得多。但使用环磷酰胺也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有脱发、肝**性、白细胞减低、性腺抑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

这类药除降低蛋白尿外,尚可降压,保护肾功能。主要有苯那普利(进口称洛汀新)和福新暜利(进口称蒙诺)。因其属双通道**,即既从肾脏排谢又从胆道**,避免了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中毒。

雷公藤类制剂,黄葵胶囊属中药提练成分。据报道都有一定降蛋白作用,宜注意其副作用。黄芪,白术等据报道亦有降尿蛋白作用。

这类药也可降蛋白尿,降血压,保护肾功能。

据报道有较肯定的降蛋白尿作用,但**昂贵,停药后易复发是其缺点。

在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在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2)蛋白尿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炎症和疤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细胞生物学变化:

出现蛋白尿的许多肾脏病都存在着细胞过度增生,代表着一种非适应性反应,导致肾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蛋白质可直接调理小管细胞功能,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其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表型表达,可导致小管基底侧释放PDGF、FN和MCP-1,诱导纤维化过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和中药治肿瘤的特效药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