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正文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扬州鲜花店订花,以及广州番禺花店订花送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扬州鲜花**市场在哪里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东路491号。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扬州鲜花**市场在扬州阿波罗花木**市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长江东路491号。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江苏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介于北纬32°15′—33°25′、东经119°01′—119°54′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二、扬州同城送花怎么送,扬州怎么送花上门
想要在扬州为身边人送上鲜花来表达心意,应该考虑的问题至少有:**、花材、花店地点、送达地点、路线等等。那么扬州同城送花怎么送?扬州怎么送花上门?其实选择网上订花是非常合适的,这里有扬州市内相对齐全的全城花店**和**信息以供选择,还可以提供鲜花配送服务。接下来就走进扬州的送花服务,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扬州,江苏省下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旧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扬州是世界遗产城市、美食之都、运河之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整个中国古代几乎经历了连续的繁荣,并伴随有文化上的兴盛。扬州是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的称呼,被称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国运河第一城”,有着扬一益二、月亮城的誉称。
扬州市下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1个县,代管高邮市、仪征市2个县级市,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而在这样一座城市之中,若想要把鲜花尽快尽准地配送到收花人手中,及时掌握各方地理位置就显得很重要,而显然这并不容易。不过,网上订花平台能够综合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在通过网上订花平台订购鲜花时,平台方会安排扬州市内的连锁花店保质保量地提供方便快捷的送花服务。同时,平台总部也将提供售后服务保障。从而保证花材新鲜、送花及时,令售后问题可以得到调解或者解决。
三、关于扬州的现代诗句
1.那些古诗和现代诗中写到了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旭日映,绿野春风晴。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罪,何妨作帝京。
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遣怀杜牧落魄**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薄幸名。
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年代:宋作者:苏轼再入都门万事空,闲看清洛漾东风。当年帷幄几人在,回首觚棱一梦中。
采药会须逢蓟子,问禅何处识庞翁。归来邻里应迎笑,新长淮南旧桂丛。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纵豆蔻词工,**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朱自清有一篇散文,题目是《看花》,写到了扬州人家是如何种花、买花、赏花的,文章的第一节即写道: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
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
但这只是普通点缀,不算是爱花。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他对家乡的生活习俗是很了解的。
在扬州人家的住宅小院里,的确如朱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常常是筑上一座花台,养上几十盆花木。应该说,这院子里一定有一位爱花的主人,但朱先生却说:“这只是普通点缀,不算是爱花。”
扬州真正爱花的是什么样子呢?真正爱花的大概就要算郑板桥《梅庄记》里,家住于“广陵城东二里许”的敬斋先生了,这位敬斋先生,性嗜梅,“与梅最亲切,扑者培之;卧者扶之;缺者补之;茸者削之”,不仅如此,这位梅痴还于霜凄月冷,冰魂雪魄之时,“徘徊其下,漏点频催,不忍就卧,盖念梅之寒,与同寒也。”而当室外风号雨溢,电激雷奔之际,他又“披衣而起,挑灯达旦,周遭巡视,视梅之安而后即安。”
这位喜梅、嗜梅的敬斋先生,已是视梅如友,爱梅如子,相依相伴,难分彼此,这或许就是朱先生心目中的爱花人了。当然,郑板桥笔下的敬斋先生毕竟还是少数,但扬州人把莳养花木视为怡情悦性之举,倒是十有**,几乎家家如此。
早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徐湛之在广陵做南兖州刺史,他就在构筑的园林里广植花木,出现了“果竹繁盛、花木成行”的景象。到了唐代,在诗人姚合的笔下,扬州已是“园林多是宅”,在园林化的宅院里,当时的扬州人家一定是花木扶疏,景象葱茏。
清代,扬州的繁盛,使扬州人更为讲究居住环境和生活品位,花木栽植成为民居住宅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里栽花当种田”和“有地惟栽竹,无处不养鹅”,己成为当时扬州人崇尚和追求的生活情趣。旧时,扬州大户人家都有花园,稍次一点的,也有花房。
这些花园、花房里一年四季都是繁花似锦、花木葱茏。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北郊的梅花岭、傍花村及堡城、茅山、雷塘一带皆有花院,园种户植,接架连荫。
该书卷二中说道:湖上园亭,皆有花园,为莳花之地。……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
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花则月季丛菊为最。
冬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以备正月园亭之用。
李斗的讲述,较为精练简略。事实上旧时花园里的花匠,每天清晨,都要把精心培育出的四时鲜花,装盆后送到城里主家的客厅、书房和庭院中的花架上,使得主家住宅内外,一年四季总是鲜花盛开,芬香馥郁。
扬州著名的茶馆富春茶社,其主人在盐阜路上就有一处花园,富春花园的四时花卉就由花匠每天清晨准时送到主人位于得胜桥的住处,主人的住处也就叫做富春花局,现今的富春茶社就是在富春花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盆花栽植时都是用泥盆,泥盆透水透气,有利花木生长,但用于室内陈设,就不太雅致。
于是扬州人家多备有上好的瓷盆和紫砂盆,专门用于套放泥盆。那些瓷盆有青花、有粉彩,那些紫砂盆有乌泥、有红袍,等等。
什么盆配什么花,都是有讲究的,花匠都会依据主人的喜好合理搭配,如兰花配红袍,衬托出浓密的兰叶青绿如云;海棠配青瓷,映衬下殷红的花瓣艳而不妖。扬州人家在客厅、书房里又多有搁花用的几案,这些专用的几案称为“花几”,花几多为红木紫檀的质料,其本身就是制作精巧的工艺品。
花几有高有低,高可及肩,低仅过膝。还有更低的,是置放在书桌茶几之上的,那就是“花托”。
花卉、花盆、花几,三者相得益彰,越发显现出主人的情趣和雅致。当然,有花匠专门送花上门,那已不是寻常人家了。
但普通民众也有自己特有的赏花乐趣。有条件的,在天井里筑一花台,矮矮的一围短墙,也会用小瓦和旺砖拼搭出或圆或弧,或方或角的几何图形,形似大户人家的花窗。
若是无处筑台,有人家就会在窗下搭架,花架形似阶梯,层层置放花盆,占地不大,但却错落有致,颇具匠心。花台上泥土不多,但很肥沃。
所植的花木也不多,也不会太名贵,常见的有秋海棠、玉簪花、炮杖红、凤仙花、天竹、菊花、腊梅等,但在主人的莳养下,这些四时花木也不负主人的一片照料之情,倒比那些名花佳卉,更显得枝叶扶疏,繁茂一片。其实,普通人家赏花比大户人家更多一层乐趣。
大户人家赏花,是花匠莳养好了的,赏花人全然不知花木的荣枯盛衰、四时更替。普通人家是自己动手,虽有泥土之污、修剪之劳,但劳作后的欣赏,更为亲切,更为悦目。
扬州人喜爱在家中庭院里赏花,更喜爱到郊外野地赏花。扬州人历来有郊外赏花的习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载:“画舫有市有会,春为梅花桃花二市;夏为牡丹芍药荷花三市;秋为桂花芙蓉二市。”
其实,秋天还有菊花一市,冬日还有腊梅一市,李斗大概是漏记了。扬州人到郊外赏花,有两种花最引人注目,这就是芍药和琼花。
芍药、琼花早在宋代就已遐迩闻名。欧阳修。
顾伯逵(1892—1969),号九峰居士、片石斋老人。
扬州人。9岁随出家镇江金山寺的舅父竺仙学画,并云游四方。
18岁**作画,兼收石涛、板桥、伯年等名家之长,渐成俊逸洒脱、**奔放的艺术风格。早先着意画猴,维妙维肖,自成一绝。
兼工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偶制灯彩、风筝,亦匠心独运。
新中国建立后,多次在上海、南京及扬州举办画友联展或个人画展。1956年,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副画师,以后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教授。
为江苏省美协和华东美协会员,扬州市政协**、**代表。晚年作品以花鸟山水为主。
代表作有《松猴图》、《松鼠图》和《三唱雄鸡东方红》等,其中《三唱雄鸡东方红》曾获华东地区创作奖,被北京人民大会堂选用。任中敏任中敏(1897—1991),名讷,以字行,笔名二北、半塘。
扬州人。**年间,先后在扬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任教。
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1978年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80年6月调回故乡,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1991年12月13日,病逝于扬州,终年95岁。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
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主要撰著有《敦煌曲初探》、《敦煌歌曲校录》、《唐戏弄》、《教坊记笺订》、《优语集》、《唐声诗》、《郭煌歌辞总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其中,《唐戏弄》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唐声诗》获“江苏省首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荣誉奖。
1991年,获**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王万青王万表(1899—1967),扬州人。
11岁随父王必成习昆曲,3年后改学扬州清曲,同时学二胡和琵琶。20岁加入清曲团体“南局”,曾多次与先辈及曲友同台演出。
在艺术实践中,融汇众空之长,形成王派风格。工窄口,唱旦。
嗓音清亮圆润,吐字清晰有力,行腔丰满,板眼精确,运气自然;能熟练运用断、让、穿、闪、抑、扬、顿、挫等各种技巧,确切把握曲目主题,深刻表现人物性格与思想感情。所演《黛玉悲秋》等唱段,催人泪下。
**20—24年,上海“大中华”、“百代”、“高亭”等唱片公司为他灌制了《黑牡丹》、《九腔十八调》等唱片,发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执教于江苏省戏曲训练班、江苏省青年扬剧团。
1961年起任莎曲艺团副团长,致力于扬州清曲资料的收集和艺术研究工作。晚年悉心总结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经验,写成《扬州清曲唱念艺术经验》和,扬州语音》两文,刊于《扬州戏曲》。
1962年,**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章鸣来扬州,为他录制了《月儿呀》、《黛玉葬花》等20首唱段,现珍藏于中国音乐研究所。张玉良张玉良(1899—1977),扬州人。
年幼贫孤,被舅父骗卖入安徽鞠湖**,后为芜湖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娶作外室,改称潘玉良、潘张玉良。**7年,入刘海粟所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
9年赴法,先后入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和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习油画和雕塑。18年回国,应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兼教授。
因世人偏见,终未发聘书。是年,其作品参加“全国首届美殿”。
后在上海先后4次举办个人画展,以《我之家庭》、《瘦西湖之春》等作品轰动画坛。23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
她绘画既师承西洋画法,又采国画各流派之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普遍赞誉。终因潘之嫡室不容和世俗偏见,于26年再度赴法,在弥尔画苑作画和从事雕塑。
曾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并以“中国画家潘玉良”名义,在瑞士、意大利、希腊和比利时四国巡回展出个人画作。34年,当选为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并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
1952年,张玉良在刘海粟的协助下,与潘赞化取得通讯联系,积极筹备归国。后因潘病逝等故,断绝归意,继续侨居海外,倾全部精力于艺术创作。
1958年,在巴黎多尔赛画廊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报刊竞相撰文评价。1959年,获巴黎大学“多尔烈奖”,1966年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奖章”。
后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临场作画,在国际画坛留下深远的影响。1977年7月,病逝于巴黎,亦葬于此,墓碑上嵌有她本人的浮雕像。
她留下2000多件作品,全部捐献给了祖国。孙龙父孙龙父(1917—1979),名珑,名字行,号赤城居士、弄斧等。
祖籍泰州,后居扬州。弱冠之年,其书画金石即初露头角。
**战争期间,曾在镇江、扬州等地鬻金石书画,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名噪一时。扬州解放后,先执教于扬州中学,后任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今扬州师范学院)教师、副教授。
教学之余,曾与孙家讯、陈达祚等人整理出版了王少堂扬州评话《武松》、《宋江》等。孙龙父书法工真、草、隶、篆,尤以章草名闻海内外,是扬。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任广陵)
落魄**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薄幸名。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投。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罪,何妨作帝京。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枫叶初丹,苹花渐老,蘅皋谁系扁舟。故人思我,征棹少淹留。一尊潋滟西风里,共醉倒、同销万古愁。况今宵自有,明月照人,逼近中秋。常爱短李家声,金闺彦士,才高沈谢何刘。片帆初卷,歌吹是扬州。此心自难拘形役,恨未能、相从烂熳游。酒醒时,路遥人远,为我频上高楼。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写的是扬州)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我出生在扬州,所以童年的回忆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理。
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的遗址,明清私家园林。
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景,把扬州装扮得更加美丽。我家附近有一处名瘦西湖之地,那里风景优美,是可以散步的地方。
瘦西湖在江苏省扬州西北部,因湖面瘦长,故称“瘦西湖”。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
两岸有小金山,徐园,白塔等景点。清乾隆、康熙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
当地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瘦西湖附近,也有两处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个园与何园。
个园园主花大力财力修建此园,其最负盛名的乃是四季假山。其令我最喜欢的是冬山,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
何园园主何芷舟刀在光绪年间修建此园。园内布局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
家乡还有许多民间小吃,特色工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像那蜜蜂与花朵,小草与土壤似的。
那种感情使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名师点评:“扬州不仅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也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读者对扬州的深刻印象。
扬州的重点写的是瘦西湖和个园何园。“胡道迂回曲折,仿佛圣女的腰带”点出了瘦西湖的特点在于一个“瘦”;个园“冬山宣石似未消积雪”令人心旷神怡;何园“乃是中西合璧,住游结合,是人居,游玩的好地方”让人心生向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短短一句,激起后世多少人对这个城市绵绵不绝的向往。扬州的存在,对于骨子里浪漫的中国文人,更多是一种对意气风发的怀念,即使没去过,仅仅从前人的诗句里,便不乏对她的动人想象。
哪怕到了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通都大邑,但“扬州”二字,却依旧包**不尽**,永不失其“繁华似锦地”的精神感染力。这一切,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运河。
中国的城市,多因水而兴,扬州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大运河未开凿以前,扬州在历史上的出镜率是很有限的。
大家盖棺论定的暴君隋炀帝,想想还是有功绩的,唐代诗**日休就有诗云“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至少在我看,那些贤明圣主,很少有象他这样,兴修了一个工程——不管他的动机如何——能够遗惠至今的。
被东西走向的大河横切的中国,于是有了南北的沟通,由此也造就了扬州第一个大红大紫的兴盛时期——唐代。今天,扬州的东北方有个茱萸湾公园,西边紧挨着京杭运河。
说是公园,到了那儿才发现,冷冷清清,无甚游人。通向公园深处的寂静路上,两旁满眼是枝蔓丛生的灌木、树林,河边风很大,快半人高的蒿草被吹得颤颤巍巍,透着荒凉。
几乎难以想象,在隋唐时期,运河由北向南进入扬州的第一个码头便是这里——茱萸湾。看着寂静的河面,一个人,有点儿“**小桥风满袖”的意味。
于是在那儿,我又一次听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音乐声起,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两个城市:长安和扬州。不同以往的是,站在茱萸湾,我终于身临其境——这里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往南直通长江、出海口,往北可入黄淮、关中,放眼全国,再无这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航运连接点。
一年四季,千帆竞会,万商云集,随之而来的少不了有各色店家、梨园子弟、墨客**人……而街市坊间,绣户珠帘,每华灯初上,觥酬交错吟咏唱和,其一时之盛,不让京师,天下人号为“扬一益二”(天府之国四川都没这里富足)。就连寻道访仙的李白,听说哥们孟浩然要去广陵,也带着几许神往,留诗“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不得不叹息自己想象力的平乏。对于扬州当年的盛境,我始终不能刻画周全,就象去完成一幅画,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大致,但一落笔,出来的总是一鳞半爪的局部。
可能时间的跨度太大,我的想象要向源头洄游,其所能凭籍的,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某些方言。“麻胡子”就不说了,还有其它的例子。
比如从小就学会的一句,叫“波斯献宝”,地道的扬州话。唐朝的扬州是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不少外国人从海道来此,其中波斯商人、僧侣,辗转来扬州一带居住的不下数百人,大多做珠宝生意。
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波斯献宝”一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另外一句扬州话“吾儿碌山”,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检点、吊儿郎当。
这个词的来源更戏剧化:据传安碌山作乱之前,颇骗得唐玄宗赏识,常出入宫禁,后来便与杨玉环有了一腿,某日二人在浴池嬉戏,》昊帝进来,情急之下,杨贵妃大呼:“吾儿碌山!帮我递上ΧΧ东西”,安录山借机匍匐而前,非但把场面掩饰了,就此还捞了个干儿子当。呵呵。
儿时学会的这些话,长大了慢慢竟发现能剥出一些关于历史的内核,这真是很有意思。我常忍不住去想,在唐代的大都会扬州,一些社会现象与宫廷绯闻,真真假假的,它们怎么就慢慢地从街谈巷议变成了固定的词汇;而且当它们所产生的那个时代一点一点湮没于风尘,它们却代代相传,充满了生命。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扬州鲜花店订花和广州番禺花店订花送花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上一篇:扬州鲜花店订花?订花乐鲜花网
- 下一篇:扫一扫识别花草树木?百度花卉扫一扫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01扫一扫识别花草树木?百度花卉扫一扫
- 04-01扬州鲜花店订花(广州番禺花店订花送花)
- 04-01扬州鲜花店订花?订花乐鲜花网
- 04-01扶桑树图片?桑树和扶桑树的区别
- 04-01扶桑树,扶桑树长什么样子
- 04-01扶桑树?金乌扶桑典故
- 04-01扶桑花为什么不能在家养(朱槿花可以在室内养吗)
- 04-01扶桑花为什么不能在家养,扶桑花怎么扦插
- 04-01扶桑花为什么叫死人花,扶桑花什么时候换盆最好
- 04-01扶桑花为什么叫死人花,扶桑花如何扦插
- 04-01扶桑花在泰国的寓意(扶桑和木槿花的区别)
- 04-01扶桑花在泰国的寓意,泰国别在耳朵的花
- 04-01扶桑花在风水上的意义(扶桑花适合在家养吗)
- 04-01扶桑花在风水上的意义?扶桑花图片和寓意
- 04-01扶桑花女孩 扶桑花简介
- 04-01扶桑花女孩?扶桑花女孩电影介绍
- 04-01扶桑花家里养能吉祥吗 在家种扶桑花好吗
- 03-31扶桑花家里养能吉祥吗(扶桑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03-31扶桑花怎么养(扶桑花用深盆还是浅盆)
- 03-31扶桑花怎么养?扶桑花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