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慈孝竹,慈孝竹能长多粗

网络整理 2024-04-02 花卉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慈孝竹,以及慈孝竹能长多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刚竹和慈孝竹的区别
  2. 慈孝竹名称由来
  3. 紫竹、慈孝竹、阔叶箬竹、凤尾竹的区别有什么
  4. 毛竹和慈孝竹有何区别,要具体详细。

一、刚竹和慈孝竹的区别

刚竹秆高10-15米、径8-10厘米,淡绿色。枝下各节无芽,秆环平,但分枝各节则隆起。全秆各节箨环均突起,新竹**,微被**;老竹仅节下有**环。节间具猪皮状皮孔区,秆箨密布褐色斑点或斑块,先端截平,边缘具较粗须毛,无箨耳和繸毛。箨舌紫绿色,箨叶带状披针形,平直、下垂,每小枝有2-6片叶,披针形,翠绿色至冬季转**。

合轴丛生竹,秆高3~8米,径2-4厘米,节间圆柱形,绿色,老时变**,长20-30厘米,秆箨宽硬,先端近圆形,箨叶直立,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渐尖而边缘内卷;鞘硬而脆,背面草**,**,腹面平滑而有光泽;箨耳不明显或不发育,箨舌甚不显著,全缘或细齿裂,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5-13厘米,宽6-12毫米,顶端渐尖,叶表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鞘**,叶耳不明显,叶舌截平。6-9月发笋。

二、慈孝竹名称由来

1、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故名慈孝竹。

2、慈孝竹,又名孝顺竹。为禾本科灌木型丛生竹,地下茎合轴丛生。竹秆密集生长,秆高2~7米,径1~3厘米。幼秆微被**,节间圆柱形,上部有白色或棕色刚毛。秆绿色,老时变**,稍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原产中国,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西南等省区。多生在山谷间,小河旁。长江流域及以南栽培能正常生长。山东青岛有栽培,是丛生竹中分布最北缘的竹种

三、紫竹、慈孝竹、阔叶箬竹、凤尾竹的区别有什么

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Lodd. ex Lindl.)Munro):竿高4-8米,稀可高达10米,直径可达5厘米,幼竿绿色,密被细柔毛及**,箨环有毛,一年生以后的竿逐渐先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绿色,但脉为紫色,舟状,直立或以后稍开展,微皱曲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片质薄,长7-10厘米,宽约1.2厘米。花枝呈短穗状,佛焰苞4-6片,除边缘外**或被微毛,叶耳不存在,鞘口繸毛少数条或无,缩小叶细小,通常呈锥状或仅为一小尖头,亦可较大而呈卵状披针形。小穗披针形,长1.5-2厘米,具2或3朵小花;花药长约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下旬。

合轴丛生竹,秆高3-5(8)米,径2-4厘米,节间圆柱形,绿色,老时变**,长20-30厘米,秆箨宽硬,先端近圆形,箨叶直立,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渐尖而边缘内卷;鞘硬而脆,背面草**,**,腹面平滑而有光泽;箨耳不明显或不发育,箨舌甚不显著,全缘或细齿裂,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5-13厘米,宽6-12毫米,顶端渐尖,叶表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鞘**,叶耳不明显,叶舌截平。6-9月发笋。

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丛生竹,为孝顺竹的一种变异。它的株型矮小,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支干纤细,竹竿上端由于枝繁叶茂,干细。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cm,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竹秆及枝为实心或近实心者称为“观音竹”,空心的则称为“凤尾竹”。

原产中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能够吸收**,净化空气,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各地,日本、印度都有栽培。

四、毛竹和慈孝竹有何区别,要具体详细。

毛竹: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箨环有毛,老竿**,节下逐渐变黑色,顶梢下垂;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末级小枝具1-3叶;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长4-11厘米,宽0.5-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6对,再次脉9条。花枝穗状,长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1-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当此时则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1-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28毫米,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椭圆形,长4.5-6毫米,直径1.5-1.8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8月。

竿高5-10米,梢端细长作弧形向外弯曲或幼时下垂如钓丝状,全竿共30节左右,竿壁薄;节间圆筒形,长15-30(60)厘米,径粗3-6厘米,表面贴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其长约2毫米,以后毛脱落则在节间留下小凹痕和小疣点;竿环平坦;箨环显著;节内长约1厘米;竿基部数节有时在箨环的上下方均有贴生的银白色绒毛环,环宽5-8毫米,在竿上部各节之箨环则无此绒毛环,或仅于竿芽周围稍具绒毛。

箨鞘革质,背部密生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惟在其基部一侧之下方即被另一侧所包裹覆盖的三角形地带常无刺毛),腹**光泽,但因幼时上下竿箨彼此紧裹之故,也会使腹面之上半部粘染上方箨鞘背部的刺毛(此系被刺入而折断者),鞘口宽广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箨耳无;箨舌呈流苏状,连同繸毛高约1厘米许,紧接繸毛的基部处还疏被棕色小刺毛;箨片两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脉,先端渐尖,基部向内收窄略呈圆形,仅为箨鞘鞘口或箨舌宽度之半,边缘粗糙,内卷如舟状。

竿每节约有20条以上的分枝,呈半轮生状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显著,其下部节间长可10厘米,径粗5毫米。

末级小枝具数叶乃至多叶;叶鞘长4-8厘米,**,具纵肋,无鞘口繸毛;叶舌截形,棕黑色,高1-1.5毫米,上缘啮蚀状细裂;叶片窄披针形,大都长10-30厘米,宽1-3厘米,质薄,先端渐细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表面**,下表面被细柔毛,次脉5-10对,小横脉不存在,叶缘通常粗糙;叶柄长2-3毫米。花枝束生,常甚柔。弯曲下垂,长20-60厘米或更长,节间长1.5-5.5厘米;假小穗长达1.5厘米;小穗轴**,粗扁,上部节间长约2毫米;颖0-1,长约6-7毫米;外稃宽卵形,长8-10毫米,具多脉,顶端具小尖头,边缘生纤毛;内稃长7-9毫米,背部2脊上生纤毛,脊间**;鳞被3,有时4,形状有变化,一般呈长圆兼披针形,前方的2片长2-3毫米,有时其先端可叉裂,后方1片长3-4毫米,均于边缘生纤毛;雄蕊6,有时可具不发育者而数少,花丝长4-7毫米,花药长4-6毫米,顶端生小刺毛或其毛不明显;子房长1毫米,花柱长4毫米或更短,具微毛,向上呈各式的**而成为2-4枚柱头,后者长为3-5毫米(彼此间长短不齐),羽毛状。

果实纺锤形,长7.5毫米,上端生微柔毛,腹沟较宽浅,果皮质薄,黄棕色,易与种子分离而为囊果状。笋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续数月之久。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