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园林植物配置?花境植物配置案例30种

网络整理 2024-05-12 花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园林植物配置,以及花境植物配置案例30种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及形式
  2. 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有哪些
  3.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配置方式有哪些
  4. 园林植物的配置名词解释
  5. 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及形式

1.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包括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和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4.植物配置应与景点相协调。在运用植物造景时应充分体现整个园林设计的意图,与建筑、山石、水体、园路进行搭配时更应考虑到其协调性。

5.变化协调、多样统一。园林植物配置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防止杂乱无章,设计中应遵循先面后点、先主后宾、先高后低、内外结合的原则。

6.意境明确、诗情画意。根据园林植物的特性和人们赋予植物不同的品格、个性进行植物配置,可以表现出鲜明的园林意境。

7.符合园林的性质和使用功能要求。园林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因此植物品配置要求也不同。

8.园林植物配置应重视品种的多样性。

9.植物配置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明确城市的性质,例如是工业生产中心、海港贸易中心或风景旅游中心等。好的植物配置,应体现出不同性质城市的特点和要求。

10、植物配置应注重人性化设计。

二、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有哪些

1、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包括两个方面:

2、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3、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4、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5、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三、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配置方式有哪些

1、古典园林根据花木的种类、姿态、色香等不同特点,在配置方面有不同的形式。

2、孤植: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者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因此常作为庭院景物的主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丛植: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角上。如网师园的看松读书轩前由罗汉松、白皮松、黑松和牡丹组成的多树种树丛;拙政园的远香堂前由广玉兰、柏、枫杨组成的多树种树丛等。

4、群植:指园林中9株以上的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同一树种的丛植,容易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同时使园景产生变化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遍植的枇杷林、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的梅林等,或以观赏取胜,或以芳香见长,或因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园中引人入胜的景色。

四、园林植物的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五、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的其他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或有生产、经济价值,或有其他一定功能的树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以下各种形式:

在一个开旷的空间,如一片草地,一个水面附近,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株姿态优美的乔木或灌木,称为孤植。孤植树(speci-menplants)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如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雅、线条宜人等;或具有美丽的花朵与果实。“speci-men”意为标本或样品,喻示群体中形象突出的个体,即优异的树才能成为孤植之用。

适合作孤植的树木如雪松、华山松、白皮松、金钱松、日本金松、油松、云杉、南洋杉、美国红杉、广玉兰、白玉兰、樟树、七叶树、垂枝樱花、垂枝桦、榕树、木棉等。成丛的花灌木也有孤植树的效果,如3~5株在一起,枝叶繁密,花朵丰茂,远望如同一座花山,亦可称之为孤植树。如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有一丛波斯**的**,在草地上单独种在一隅,5月初花朵满布,是一丛很理想的孤植树。适合孤植的花灌木还有笑靥花、菱叶绣球、金丝桃等。

3株以上同种或几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称为丛植。多布置在庭园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或建筑物前庭某个中心。

一种植物成丛种植,要求姿态各异,相互趋承;几种植物组合丛植,则有许多种搭配,如常绿树与落叶树,观花树与观叶树,乔木与灌木,喜荫树与喜阳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等,有十分宽广的选择范围和灵活多样的艺术效果。丛植采用的树木,不像孤植树要求的那样出众,但是互相搭配起来比孤植更有吸引力。

同一树种两株并列平行种植或者前后种植,适于布置在草坪、路旁。

双植树应在姿态、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或一仰一俯,或一斜一直,一高一低,以显得生动自然。其栽植距离最大不超过两棵植株成年期树冠半径之和;最小没有太多的**。

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称为群植或树群。群植在功能上,能防止强风的吹袭,如北方防西北风,南方沿海防海风等;供游人夏季纳凉歇荫;遮蔽园内不美观的部分。在园林艺术方面,群植后成片的树林可以形成阴暗的对比,同时它所形成的垂直景观为之丰富起来,与地平线产生方向上的对比,林冠起伏使天际轮廓线也发生较多的变化。树群四周若用灌木装饰林缘或装饰林间隙地,则可使园林中增加许多野趣树群常用作树丛的衬景,或在草坪和整个绿地的边缘种植。树种的选择和株行距可不拘格局,但立面的色调、层次要求丰富多彩,树冠线要求清晰而富于变化。

单一树种或两个以上树种大量成片种植,前者为纯林,后者为混交林。多用于自然风景区或大中型公园及绿地中。

片植可以扩大成为几百株的林地,也可以少到几十株模仿森林景观。在夏季炎热的南方,公共园林内需要有成群成片的林地,除去人工林之外,有不少公园利用了所在山地的树林,如长沙岳麓山,广州越秀山,南京紫金山……等。许多公共园林绿地都是以林木取胜。所以,片植可以是根据园林面积的大小,按适当的比例,因地制宜植造成片的树林,也可以是在园林范围内适当地利用原有的成片树木,加以改造为园林服务。

为了模仿自然,又较自然界更有艺术性,片植可参考以下几点布置要领:①树木不必成行成列,要有疏有密,适当的地点留出小块隙地,增加明暗对比以吸引林内的游人。②小片林地的四周,可按不同的生态条件种植一些灌木,以缓和垂直与水平线条的对比。③林间小路要崎岖自然,路边种植耐荫植物,如玉簪、观赏蕨类、杜鹃、秋海棠、铃兰、细辛等,形成林下耐荫植被景观。④选一种有花或有果可赏的树木,造成一片小型纯林,比丛植更有气魄。国内园林中很少见到白玉兰、**、栾树、流苏树的人工纯林,在有条件的地方不妨一试,种植在开旷地上十分壮丽而别出心裁。⑤林缘不取直线,整个林地不为几何形体,一刀切的边缘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而且布置起来也很为难。⑥中国传统喜好的竹林、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还可以专为秋季变色叶树木造一片“秋色林”,枫香、乌桕、银杏、金钱松、槭树类、黄栌等树种的纯林或混交林都可造成秋色宜人。

中国传统园林多钟情于自然式配置,且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种类不多,都是传统喜爱的植物;二是古朴淡雅,追求画意而色彩偏重宁静。这样的植物景观,在古代的诗、画、园中是屡见不鲜的。如:

居有竹:东晋王徽之爱竹成癖,住在别人一座空宅,种了许多竹树,对着竹唱歌咏诗,还指着竹说:“一天也少不了你啊!”爱到如此深的程度。北宋苏轼写过这样爱竹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画竹的历史起码要从唐代算起,这一千多年来,种竹、画竹、咏竹成了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大特色。人们将竹节比喻为人的“气节”,将竹茎的中空比喻为“虚心”,竹的常绿比喻“虽寒不凋”,这许多使人高洁的比喻,是爱竹的重要原因。所以《园冶》中一再提到“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梅绕屋、余种竹”,“竹里通幽”等以竹为材料的造园手法。

松有画意:松的寿命长,老来更是苍劲古雅,根如蟠龙,枝干如虬,亭亭如盖,颇有画意。北方的油松,南方的黄山松,都给人如画的印象。尤其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的青松,孤傲不惧,历来受到人们的敬爱。

夜雨芭蕉:是园林中体现听觉美的传统手法。芭蕉硕大的片片绿叶,习惯种在屋角或檐前以接受雨水的滴落,奏出忽紧忽慢的弹拨乐,给人以闹中有静的逸趣,古诗中已有不少传颂。夏日炎炎芭蕉又是庇荫的好材料。明代王守仁有诗赞曰:“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浸,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见《明诗别裁集》,中华书局)。

芦汀柳岸:“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传统喜好将耐湿的柳树种在水边,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沿堤插柳”,“堤湾宜柳”,“深柳疏芦”等。芦苇喜生沼泽浅水中,夏季茂密生长,秋季种子成熟,颖壳上吐出白色丝状毛,俗称芦花。柳与芦生态要求相近,是富有诗意的组合。柳枝在风中摇曳,春季荡出柳絮;芦苇荡里常躲着大量的水禽,秋季散放芦花,每到春秋两季,水面上白茫茫一片如烟似雾。一个是“千丝万絮惹春风”,一个是“狂随红叶舞秋声”,历来都是引起诗兴的美景。

编篱种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使得菊与篱常常组合在一起,甚至菊花与陶潜也常联系在一起被人歌颂,如有“陶令篱边菊,秋来色更佳”的诗句。人们喜爱菊花的原因很多,如花期晚有“傲霜”的气节十分感人,并且其花期长而栽培易,所以广为栽培受人喜爱。尤其陶渊明弃官归里,在家中采菊,过着田园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适意,在后来一千多年封建时期的文人心中不知引起了多少涟漪。

以上简单地提了几种传统的植物爱好,其他还有很多,如兰花,常被比为君子之香;梧桐常预示秋天的到来,木材又可以制琴瑟;荷花的洁丽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比为国色天香……。许多植物受到古诗的赞咏,古画的描绘,其传统性和大众性至今在不经意之间深深地影响着园林植物的配置。

至于传统的配植手法不外乎二种,一种为整齐对称式。中国“丽”字的繁体丽是两个鹿并列,证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念相当重视整齐排比的形式,古园林中实例颇多,如寺院、殿堂、陵墓、官员的住宅门口,大都是成对成行地用桧柏、银杏、槐树、榉树等列植,以此来表示庄严肃穆。另一种配植方法是自然式的,这也是古典园林中最常见、流行最广的方式。前面提到的诗情画意就是这种自然式的效果。归纳起来,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是这样体现植物美的:①保留自然滋长的野生植物,形成颇有野趣而古朴的“古树参天”和“草木掩映”之容。②成片林植,具有郁郁苍苍的林相。常用之于竹、松或其他高大乔木选山坡、山谷单种成片,形成“崇山茂林”之幽。③果树又可以赏花的如桃、李、梅、杏、梨之类栽于堂前或成片绕屋,有蹊径可通最有逸趣。所谓“桃李成蹊”之貌。④园界四周种藤本植物,如紫藤、木香、蔷薇、薜荔之类,形成“围墙隐约于萝间”的效果。⑤水池边植柳,浅水处种苇、蒲、鸢尾之类,湿地种木芙蓉等,更有“柳暗花明”之趣。⑥庭院需庇荫,常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需多,形成“槐荫当庭”,“梧荫匝地”。廊边、窗前还可种点芭蕉或矮竹,室内益觉清翠幽雅。⑦花台高于地面,设在堂前对面的影壁之下,或沿山脚种些管理省工、年年有花果可赏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芍药、玉簪、兰花、绣墩草、百合、萱草、晚香玉及南天竹、牡丹、月季等灌木,与园主人的生活接近,造成“对景赏花”之乐。

以上这些习以为常的配置方式,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俯拾皆是,传统喜好的植物与传统的配置手法互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园林美。随着西方造园风格的渗入、国外观赏植物的引种栽培,园林植物配置也要适应不同的需求,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植物美。但必须注意:①给予植物足够的空间,让它充分地生长,尽量表现出可能表现的体形美、色彩美。急于求成、采取密植或以建筑物替代的办法,是违反园林艺术原则的。②只有提供足够的条件来满足植物的生长,如土壤、肥料、水分三个基本条件,才能显示植物生机勃勃的健康美。在建筑垃圾及废墟上植树是注定要失败的。③了解植物引种原产地的情况,其生态学特性,伴生植物等。园林设计者不能为了单纯追求艺术性而种植不适合的种类或不恰当的组合。乡土树种或已经引种成功的树种是最容易体现设计者匠心的材料。④不要随便动用刀、剪、斧、锯等,让植物自然地生长。人工整形修剪的植物,美学家认为是“活的建筑材料”,如同砖瓦一样,自然趣味完全丧失了。⑤以当地的气候与人的户外生活需要为准,决定庇荫乔木的选择。基本要求是人们需要阳光的时候落叶,需要庇荫的时候发叶。终年炎热的城市才大量种植常绿树。⑥树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开旷的草地。景观愈接近自然,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是简朴的,所以有一条“简单也是美”的原则。⑦用乔灌木为主体发挥园林美,既隽永又实用。少用一二年生草花,因其寿命短、费工、费力。为增添色彩美可选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⑧植物要经常保持清洁、干干净净无病虫害。只有草地树木一尘不染的景观,才能使人身心愉快,赏心悦目。所以还有一条“清洁也是美”的原则。⑨植物的个体美与集体美二者比较起来,可多发挥植物的集体美,尤其在大面积的园林中用一种植物成片种植,在功能上效果显著,在艺术上形成一种浩然浑厚的气魄。⑩大小园林都是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胜的,这里不应以建筑美占优势,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务性建筑、休憩建筑或游乐设施占据植物的配置。

总之,园林美以发挥植物美为主的做法,是当前全世界的趋势,东方是崇尚自然美的发源地,我国的古典园林就是自然山水园林,在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袤国土上的自然风景之美的同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模拟再现自然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风景,是园林植物配置所要着意创造的景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