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猇亭之战典故)

网络整理 2022-06-06 最新信息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被魏、蜀、吴三方集团所瓜分……

对刘备而言,荆州是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从它北上可经襄阳打许昌,东下则可直捣吴国腹地,令蜀汉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形。

然而,孙权却一直对刘备不肯归还荆州一事耿耿于怀。终于,在公元219年的时候觅得了战机,一举夺回了荆州,还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杀了。

此时,丢了荆州又痛失爱将的刘备怎肯善罢甘休?于是,便在公元221年七月,亲率军队数万人,对孙权方面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这场战争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那么,刘备究竟是如何指挥这场战争的?而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权方面又是怎样应对的呢?

按理说,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后,刘备就应该静下心来总结经验教训,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以便日后报仇雪恨。

但是,刘备并没有这样做……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双流县的武担山称帝,立国号为“汉”,并开始调兵遣将,御驾亲征攻打东吴孙权。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便下令张飞率部赶到江州与其会合。谁料,还没等出发,张飞就被自己的部下斩杀了,并将他的首级送到了孙权那里。

此时,刘备身边的得力武将,就只剩下赵云、马超与魏延三人,而谋士就只有诸葛亮一个了。可是,为了防止曹操方面的进攻,马超与魏延二人,一直在北边驻守无法脱身。而赵云却因为不赞成刘备攻打孙权,再三劝阻惹恼了刘备,因而使得刘备不信任他,也不让他随行。

所以,此次跟随刘备前去攻打孙权的人,在文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可谓是出师不利、将帅乏人……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备为何还要坚持发动这场战争呢?

马超、魏延驻守北边,谨防曹操来犯;赵云认为曹操才是国贼,主张先攻打曹魏,因而惹怒了刘备,不得随行;诸葛亮要留下镇守成都,脱不开身。可即便是这样,刘备依然坚持发动战争,这又是为什么呢?

按照传统说法,刘备此举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其实,刘备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其中不乏有给二弟关羽报仇的因素存在。毕竟,刘备与关羽二人在名义上是君臣,可实际上却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兄弟被人杀害不去报仇,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

然而,这却不是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政治家,刘备阵营的战略特征就是以攻为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刘备集团就必须用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至于刘备为何不攻打曹魏,而是攻打孙权,其原因恐怕和吕蒙当初主张不打徐州、打荆州是一个道理:专捡软柿子捏!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还有一点很重要!

荆州是个战略要地,刘备无论如何都要将它夺回来,因此才坚持发动了这场战争。

只不过,此时的刘备太浮躁……

当时,随刘备出征的将领中,有个叫黄权的人曾向刘备建议,东吴军队向来英勇善战、不好对付,如果我军顺江之下的话,怕是易退难进。黄权表示,自己愿意做个先锋,上前去探探虚实,并请刘备在大后方坐镇指挥。

按理说,黄权的建议是很不错的。可是,刘备非但不听,还将黄权派到其他地方驻防去了。

那么,面对这场危机,孙权方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公元219年,孙权逞一时之快,杀了关羽夺回了荆州,也彻底将娄子捅大了……

孙权深知,自己杀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就此与刘备结下了血海深仇,一场火拼已无法避免。于是,在面对刘备将帅乏人的情况下,也要和自己拼命的架势,孙权也不免有些汗颜。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不过,在决定杀关羽的那一刻起,孙权也料到了刘备会发兵来攻打自己。因此,在夺取荆州后,他就一直在未雨绸缪……

在政治上,孙权一方面宣布,不承认刘备的益州牧身份,说益州牧还是刘璋;而曹操则宣布,荆州牧是孙权……

关羽死后,孙权命人将其头颅送到了曹操那里,意思很清楚,他想让曹操来背这个锅。只不过,曹操不认这个帐,还命人将关羽按诸侯的礼节厚葬了。

此次,孙权算是彻底得罪了刘备,而孙刘联盟也彻底决裂。孙权心里很清楚,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刘备集团单独抗衡,还是有些问题的。因此,在夺回荆州后,孙权集团便公开倒向曹操一方,和刘备撕破脸。

另一方面,孙权默认了自己和曹丕的君臣关系……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次子曹丕继承了他的魏王爵位,于同年逼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是为魏文帝。

此后,刘备集团声讨声一片,个个大骂曹丕是汉贼篡汉。

对此,孙权不但没有表态,还在次年八月,向曹丕上表称臣了。三个月后,孙权更是接受了曹丕赐给他的吴王封号。

孙权的意思很清楚,他默认曹丕称帝,自己向其称臣,其实都是权宜之计,目的就是为了联合曹魏的力量,来对抗刘备集团。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在军事上,孙权也同样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原本,孙权的都城在建业(现在的南京),可为了对抗刘备,他便迁都到了武昌(湖北省鄂州市)。

可以说,孙权迁都一事,在当时是很困难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毕竟,有很多的建业人都不愿意到武昌去,但孙权认为一定要居安思危,这样做有备无患。

不得不说,孙权是很聪明的!

在政治上,他不惜忍气吞声向曹丕称臣,以此来换得曹魏集团的支持;在军事上,他更是不顾国人的反对,执意迁都武昌,并一直都在积极地规避着战争的风险。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数万兵马进攻东吴,史称“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蜀国军队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那么,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孙权方面又有谁能够站出来,应对此次危机呢?

众所周知,在荆州争夺战后,吕蒙就去世了,而接替他的人就是陆逊……

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夷陵,次月,刘备也到达了猇亭。此时,面对士气正旺、来势汹汹的刘备军队,陆逊担心出师不利,反而毁了整个战局,因此决定按兵不动,随后还命令部队撤退,将几百里范围的崇山峻岭全部让给了刘备。

对此,吴军的将领们也是心生愤恨,觉得陆逊胆小怕死,就是个书呆子。

刘备扎好营寨后,见陆逊还是不肯应战,就命人在平地上再建一个军营,想要引他出战。此时,吴军将领很是生气:“之前,刘备在山里的时候,大帅不让出兵攻打。如今,刘备到了平地,我们总可以打上一场了吧?”,陆逊只是告诉将领,这其中必定有诈。

不出所料,刘备见陆逊还不应战,显然有些沉不住气了,就命令山谷里的八千伏兵全部杀了出来,吴军将领这才恍然大悟,并对陆逊表示佩服。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刘备一次次地进攻,陆逊都不予理睬,蜀军将士们的士气也越发地消沉了,此时的刘备急躁得就像一只抓狂的老鼠一样,四处乱窜。而陆逊却成了一只稳坐军中,伺机寻找敌人破绽的猫。

对峙了整整四个月,陆逊终于找到了蜀军的破绽!

当时,刘备将水军全部搬到了岸上,还将战线拉得很长,足足有七百里,几十座军营一路连过去。刘备的布阵方式很快就传到了曹丕的耳朵里,连曹丕都为此嘲笑道:“看来,这刘备是真不会打仗呀!”。

当然,陆逊也从中看出了破绽!

于是,陆逊下令:吴军所有将士每人手上准备一把茅草,一起向刘备的营寨发起进攻。就这样,将士们齐集猇亭,杀敌的杀敌、放火的放火,一气之下就拔掉了刘备的四十多座营寨,这就是有名的“火烧连营”。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在这场战争中,数万蜀军几乎伤亡殆尽。而刘备更是靠着众将领的以命相搏,才得以逃出生天。经此灾难后,蜀汉基本上也就失去了与曹魏、东吴争夺天下的能力。

刘备一生征战,最终却输给了小自己二十多岁的后生陆逊,也令自己的一世英明从此付诸东流,不禁令人感到可惜。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陆逊的胜利不是来自天意,而是人谋!

首先,高度重视,志在必得。在猇亭前线时,陆逊就曾向孙权表示:夷陵和猇亭这两个地方是东吴的咽喉,决不能丢。因此,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其次,知己知彼,胸有成竹。陆逊早已抓住了刘备必败的三个因素:其一,刘备远离大本营,劳师远征,本就不妥;其二,刘备是个不会打仗的人,总是胜少败多;其三,刘备放弃了水军,七百里连营。

故事:夷陵之战时孙权方面是如何应对的?又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

另外,沉着应战,后发制人。在这场战争中,心理战的成分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全程都很急躁,而陆逊却异常地沉着冷静。

最后,忍辱负重,一心为公。作为一个名气不大的人,陆逊手下都是有功的老将或者亲贵,因此这些人都不愿听他的指挥,直到战争胜利后,大家才对他另眼相看。对此,孙权也曾问过陆逊:“听说,你手下的将领都不愿听你指挥,你为什么不向我报告?”,陆逊答道:“众位将军都是国之栋梁,是主公以后要依仗的人,我虽无本事,但也懂得什么叫以大局为重。”。

综上所述,就是夷陵之战陆逊胜利,而刘备大败的原因。

Tags:孙权   刘备   荆州   关羽   黄权   马超   魏延   曹操   赵云   曹丕   诸葛亮   我在宫里做厨师   吕蒙   三国   刘璋   赤壁之战   成都   襄阳   长江   湖北   汉献帝   张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