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赤芍可以代替白芍吗)

网络整理 2024-01-11 花卉

大家好,关于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赤芍可以代替白芍**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伤寒论之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2. 芍药 到底是指赤芍还是白芍
  3. 赤芍是芍药吗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4. 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用的是赤芍还是白芍

一、伤寒论之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因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所用的芍药是赤芍,有的则认为所用的芍药是白芍。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达30个之多,但因为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到了后世才有了赤芍、白芍之分,因此《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芍药赤、白不分。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将芍药分为赤、白芍两种。至宋,马志始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苏颂则较详述其形态曰:“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秋时采根……”李时珍则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夭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人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明·《本草蒙荃》:“芍药近道俱生,淮南独胜,开花虽颜色五品,人药惟赤白二根。”清·((本草从新》:“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人药。”可见古人根据芍药的花或根的颜色来判定赤芍、白芍,而不是从加工方法上去区别。现在我们认识到野生的毛蓑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习称赤芍药,其栽培品种为药材白芍,另有川赤芍、草芍药亦作赤芍,但质量稍差,临床上主要用第一种。所以说赤芍、白芍原植物相同,白芍为栽培,赤芍为野生,赤芍为白芍野生品;加工方法各异,白芍去皮,水煮后晒干人药,赤芍原药生用比。赤芍性苦,微寒,归肝经,功擅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赤芍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抗凝血、激活纤溶作用,与其清热凉血功效有关;其还有保肝、镇痛、镇静、解痉、抗胃溃疡及其抗肿瘤作用,与其散瘀止痛功效有关:,白芍性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长于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现代药理研究白芍对动物**平滑肌的收缩活动有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有抗血栓作用,能减轻血小板血栓的湿重,对抗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故其具有调经、止痛、止崩漏作用。白芍还有保肝、镇痛及抗炎等药理作用,与其平肝止痛功效有关;亦有中枢镇静等作用,与其敛阴止汗功效有关。《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散血中之滞。〈本草备要》:“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庙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白芍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二者有同有异,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根据赤芍、白芍各自的性味归经、功用和现代药理研究,赤芍用于温毒发斑,**,咖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疮瘾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证。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不调,自汗,盗汗等证困。《伤寒论》中的芍药应该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见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宗金鉴》、孙尚方、许叔微等认为应为白芍,而《太平圣惠方》、李中梓等认为应为赤芍。现在姜氏图和祝氏也均赞同赤芍之说。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综合分析。《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有偏于扶正的,有偏于祛邪的。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而病人的体质亦有虚实的不同。故余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对于病证为实证且病人体质不虚、需要使用祛邪方剂的应选用赤芍,对于病证为虚证且病人体质偏虚、需要使用扶正方剂的应选用白芍;而对于虚实错杂证需要扶正祛邪兼顾的则可考虑赤芍、白芍同用,再根据虚实的偏重来决定赤芍、白芍的用量比例,偏于实的可加大赤芍用量,偏于虚的可加大白芍用量。正如明·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所说:“如桂枝加芍药汤,乃下之腹满时痛,属太阴,此脾虚也,故用白芍以补之。如桂枝加大黄汤,乃下之因尔腹大实痛,乃脾气实也,故用赤芍药加大黄以利之。如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等,皆用白芍;如大柴胡汤、葛根汤、麻黄升麻汤,皆用赤芍。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他所说去使用芍药,毕竟临床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不能不说他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提示。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可拘泥于全用赤芍或全用白芍。

二、芍药 到底是指赤芍还是白芍

1.《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白芍药、干地黄、牡蛎、桂心。

主治:产后虚热头痛,或腹中拘急痛。

2.《圣济总录》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白芍、防风、麻黄、葛根、黄芩、防己、桂皮、干姜、白术、人参、独活、川芎、竹沥、升麻、牛膝、石膏、陈皮、羚羊角、五加皮。

3.《圣济总录》中的芍药汤为赤芍。

方剂组成:赤芍药、犀角、木通、石膏、升麻、甘草、朴硝、玄参、麦门冬。

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白芍、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现用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属于湿热者。

5.《朱氏集验方》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香附子、肉桂、元胡、白芍。

主治:妇人气血瘀滞、腰胁疼痛。

三、赤芍是芍药吗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1、赤芍是一种市面上还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服用后对我们的身体是有非常多的好处的,而很多人会认为赤芍就是芍药,那么我们便要了解一下赤芍是芍药吗?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2、赤芍是一味中药材,它来自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茎,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赤芍是芍药加工而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所以他们还是有不同差异的。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赤芍可以去除淤血,用来治疗由于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经闭。具有凉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阴虚发热。还可以抑制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长。

3、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药的一种,在临床除了外形不同之外,主要功效也有很大差别。白芍偏向于调经、止汗,可以治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以及**。赤芍的作用更倾向于清热、清肝火,如果出现血热、疼痛,都非常适合用赤芍治疗。赤芍对于凝血症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果患者出现血脂过高,可以通过赤芍降低血脂、抗炎,对于增强免疫力也有很好的疗效。白芍和赤芍的区别是中医医生必备技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用。

4、赤芍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止痛,凉血化瘀的作用。赤芍味苦、性寒,归于肝经,主要用于治疗血分有热所导致的皮肤斑疹、**、鼻粘膜出血,常与生地黄、牡丹皮等配伍。丹参还具有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女性痛经、闭经等症,常与丹参、益母草合用。赤芍入肝经,常用于治疗肝火导致的目赤肿痛、黄疸等。赤芍经常被用来治疗肝炎,尤其是胆型重症肝炎,可取赤芍60g,配伍丹皮15g,丹参15g,生地15g,葛根30g煎服,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如若伴有胃脘部的胀满,可加莱菔子30g。

5、先用水泡半个小时,然后第一煎大火煮开,小火三十分钟,倒出药水,再加水第二煎大火煮开,小火二十分钟,到出药水和前一次的混合,平分成两份。服用调经的中药,可于每次**来潮前5-7天开始服用,至**来潮后停药。一般连服3-5个**周期,就会有明显的效果。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用的是赤芍还是白芍

◎方名:芍药甘草汤(和解之剂)

2.仲景用治误表发厥,脚挛吐逆,与干姜甘草汤以复其阳,厥愈足温者,更作

加减:(1)脉缓伤水,加桂枝、生姜。

方义:(1)气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营气;炙草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

(2)又痛为木盛克土,白芍能泻肝,甘草能缓肝和脾也。

变化方:(1)本方去芍药,加干姜,名甘草干姜汤,金匮用此治肺痿肺冷,吐涎沫,**数。

(2)本方加附子,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3)本方加黄芩,名黄芩芍药汤,治热痢,腹痛,后重,身热,浓血稠黏。及鼻不止。脉洪数。

(4)本方加白术,名白术芍药汤,治脾湿水泻,身重困弱。

OK,关于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和赤芍可以代替白芍**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