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芍药一般指的是白芍吗

网络整理 2024-01-11 花卉

大家好,关于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芍药一般指的是白芍**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伤寒论之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2. 张仲景用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3. 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用的是赤芍还是白芍
  4. 芍药 到底是指赤芍还是白芍

一、伤寒论之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因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所用的芍药是赤芍,有的则认为所用的芍药是白芍。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达30个之多,但因为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到了后世才有了赤芍、白芍之分,因此《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芍药赤、白不分。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将芍药分为赤、白芍两种。至宋,马志始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苏颂则较详述其形态曰:“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秋时采根……”李时珍则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夭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人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明·《本草蒙荃》:“芍药近道俱生,淮南独胜,开花虽颜色五品,人药惟赤白二根。”清·((本草从新》:“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人药。”可见古人根据芍药的花或根的颜色来判定赤芍、白芍,而不是从加工方法上去区别。现在我们认识到野生的毛蓑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习称赤芍药,其栽培品种为药材白芍,另有川赤芍、草芍药亦作赤芍,但质量稍差,临床上主要用第一种。所以说赤芍、白芍原植物相同,白芍为栽培,赤芍为野生,赤芍为白芍野生品;加工方法各异,白芍去皮,水煮后晒干人药,赤芍原药生用比。赤芍性苦,微寒,归肝经,功擅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赤芍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抗凝血、激活纤溶作用,与其清热凉血功效有关;其还有保肝、镇痛、镇静、解痉、抗胃溃疡及其抗肿瘤作用,与其散瘀止痛功效有关:,白芍性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长于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现代药理研究白芍对动物**平滑肌的收缩活动有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有抗血栓作用,能减轻血小板血栓的湿重,对抗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故其具有调经、止痛、止崩漏作用。白芍还有保肝、镇痛及抗炎等药理作用,与其平肝止痛功效有关;亦有中枢镇静等作用,与其敛阴止汗功效有关。《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散血中之滞。〈本草备要》:“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庙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白芍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二者有同有异,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根据赤芍、白芍各自的性味归经、功用和现代药理研究,赤芍用于温毒发斑,**,咖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疮瘾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证。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不调,自汗,盗汗等证困。《伤寒论》中的芍药应该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见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宗金鉴》、孙尚方、许叔微等认为应为白芍,而《太平圣惠方》、李中梓等认为应为赤芍。现在姜氏图和祝氏也均赞同赤芍之说。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综合分析。《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有偏于扶正的,有偏于祛邪的。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而病人的体质亦有虚实的不同。故余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对于病证为实证且病人体质不虚、需要使用祛邪方剂的应选用赤芍,对于病证为虚证且病人体质偏虚、需要使用扶正方剂的应选用白芍;而对于虚实错杂证需要扶正祛邪兼顾的则可考虑赤芍、白芍同用,再根据虚实的偏重来决定赤芍、白芍的用量比例,偏于实的可加大赤芍用量,偏于虚的可加大白芍用量。正如明·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所说:“如桂枝加芍药汤,乃下之腹满时痛,属太阴,此脾虚也,故用白芍以补之。如桂枝加大黄汤,乃下之因尔腹大实痛,乃脾气实也,故用赤芍药加大黄以利之。如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等,皆用白芍;如大柴胡汤、葛根汤、麻黄升麻汤,皆用赤芍。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他所说去使用芍药,毕竟临床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不能不说他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提示。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可拘泥于全用赤芍或全用白芍。

二、张仲景用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1、通过查阅古籍,从不同时代的命名依据以及炮制方法的角度,比对古今关于赤芍、白芍的区分方法,进而考证《伤寒杂病论》中所用芍药的类别。

2、在《本草经集注》成书之前的中医古籍中未有赤芍、白芍之分,至清代主要根据植物的根、皮、花的颜**分,现代中药学主要根据是否去皮来区分。认为《伤寒杂病论》中无去皮要求的芍药应为现代的赤芍。

3、经典名方中芍药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4、芍药在南北朝之前不作区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始提出芍药有白芍、赤芍2种,但未明确界定;宋元以来提出以花色、根色进行区分芍药的方法;明代提出以采收加工方式来划分赤芍、白芍的方法并为后世所延续;近代以来确定了以不同的生长模式及加工方式对赤芍、白芍进行划分的方法。

5、白芍逐步形成杭、川、亳三大栽培道地产区,而赤芍近代以来推崇**多伦等地所产的野生药材。考证认为宋代推崇白芍,宋人重校前代文献时将"芍药"统一改为"白芍"并沿用至后代,故宋代之前经典名方中芍药的基原当通过处方功能主治与方义衍变相结合进行确定;

6、宋代之后处方中"赤芍""白芍"的基原与今基本一致,应遵循古方记载;对于宋代之后仍记载为"芍药"的处方,可通过功能主治与方义衍变确定其药材基原。

7、以上内容参考:知网-经典名方中芍药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8、以上内容参考:知网-仲景方中芍药当为现代的赤芍

三、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用的是赤芍还是白芍

◎方名:芍药甘草汤(和解之剂)

2.仲景用治误表发厥,脚挛吐逆,与干姜甘草汤以复其阳,厥愈足温者,更作

加减:(1)脉缓伤水,加桂枝、生姜。

方义:(1)气血不和,故腹痛;白芍酸收而苦泄,能行营气;炙草温散而甘缓,能和逆气。

(2)又痛为木盛克土,白芍能泻肝,甘草能缓肝和脾也。

变化方:(1)本方去芍药,加干姜,名甘草干姜汤,金匮用此治肺痿肺冷,吐涎沫,**数。

(2)本方加附子,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3)本方加黄芩,名黄芩芍药汤,治热痢,腹痛,后重,身热,浓血稠黏。及鼻不止。脉洪数。

(4)本方加白术,名白术芍药汤,治脾湿水泻,身重困弱。

四、芍药 到底是指赤芍还是白芍

1.《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白芍药、干地黄、牡蛎、桂心。

主治:产后虚热头痛,或腹中拘急痛。

2.《圣济总录》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白芍、防风、麻黄、葛根、黄芩、防己、桂皮、干姜、白术、人参、独活、川芎、竹沥、升麻、牛膝、石膏、陈皮、羚羊角、五加皮。

3.《圣济总录》中的芍药汤为赤芍。

方剂组成:赤芍药、犀角、木通、石膏、升麻、甘草、朴硝、玄参、麦门冬。

4.《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白芍、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现用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属于湿热者。

5.《朱氏集验方》中的芍药汤为白芍。

方剂组成:香附子、肉桂、元胡、白芍。

主治:妇人气血瘀滞、腰胁疼痛。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和芍药一般指的是白芍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