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白芨的种植方法及价格

网络整理 2024-02-02 花卉

大家好,关于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白芨的种植方法及**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白芨种植和栽培方法
  2.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
  3. 白芨如何种植(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一、白芨种植和栽培方法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把土翻耕20公分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公分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_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公分,深5—6公分,按株距10—12公分放块茎—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千克,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好喷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次磷酸ニ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次水。白芨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二、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

1、白芨对种植的土壤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最好比较丰富,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度要高,否则对白芨块茎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就说明,像沙土、重黏土等土壤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

2、白芨种植地一般是选择沙质壤土、种植地靠近水源地带、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湿、保肥性都要良好。当然如果在土壤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可在土壤中加入沙子,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3、白芨的成活率和温度的关系还是比较大的。如果种植地的昼夜温度过大或者是种植地温度过高、在某季节温度过低等情况下,我们则需要通过人工控温来进行管理,否则会降低白芨的成活率,从而导致白芨减产。

4、白芨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浇水,保持种植地的土壤湿润。田间不能出现积水的现象,当然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是连续降雨天气的话,要及时的做好排水处理,以免影响白芨的生长。

5、还有要注意的就是浇水不能等土壤干旱了才浇,一般是在土壤还有微微湿润的时候就进行浇水,不然对白芨的生长也是有影响的。

三、白芨如何种植(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通常情况下,野生白芨,往往生长于丘陵、山溪谷边、林下湿地等区域。由此可知,在白芨栽培中,适宜选择背坡或潮湿地带。在腐殖质层面,应保证含量较高。在土壤层面,应保证疏松性。在排水层面,应保证便利性。探析白芨生长的气温条件,若气温在25℃以上,白芨根部生长较快,且块茎膨大明显。若气温在9℃以下,白芨就会进入休眠期。若气温在0℃以下,白芨块茎较容易出现冻伤及冻死状况。

在白芨种植中,若选用白芨组培苗栽种方式,就要针对组培苗执行炼苗**作。探析炼苗**作,即是瓶苗盖子打开后,将之放置于自然阳光及通风条件下,连续锻炼七天左右,使白芨幼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若小块茎某部分在1cm以上,就需要用剪刀剪掉,并将之放入无菌基质之中,随之执行定根**作,可采用少量“组培小苗定值水”,使之发挥定根作用,其后放置于阴凉处,并执行定植**作,可采用塑料穴盘,使之发挥定植作用。通常情况下,驯化苗生长期为4个月左右,就可将之移栽进大田种植区域。在白芨种苗移栽后,种苗成活的关键就在于原球茎的生命力是否旺盛,若白芨种苗原球茎生命力旺盛,其成活率可达95%。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将白芨种植于温暖阴凉环境中,并保证土壤的疏松性较好、腐殖质含量高、排水状况良好。在白芨种植前,应执行翻地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加入复合肥、腐熟农家肥,分别为75kg、1700kg,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并对地块执行抹平**作。在大田下苗前,还需要执行一次耕地**作,切实保证地块整细耙平,并做一个高畦,其宽度约为130cm。在白芨栽植中,应依照行距开穴,而行距标准一般为15cm×20cm,而穴深一般为10cm。在每年清明节左右,就可开展白芨种苗栽植作业,对于成熟块茎,可将之分成若干个小块茎,并保证每个白芨小块茎均有新嫩芽,随之采用草木灰包裹块茎伤口。其后,对于白芨假鳞茎芽,应将之朝上放置于穴底,每个穴的放置数量为三个,其放置状态为三角形。在白芨栽种后,应做好覆土**作,并保证细土厚度为3-4cm,随之采用稀腐熟粪土水,对白芨种苗进行浇灌**作,并盖上一层土,使之与畦面齐平。

在白芨种植中,较容易长草,应做好中耕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前两年,每年的除草频次应为4-6次。当白芨种苗嫩叶出土后,随时观察,及时人工除草。通常情况下,在四月中旬,应执行一次彻底除草作业。在五月底至六月初,应执行一次除草追肥作业。在九月前,对于白芨种植田,应执行2-3次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的第三年,一般田地中的杂草就会明显减少,应执行2-3次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的第四年,应执行1-2次的除草作业。在白芨的种植过程中,应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因为该类除草剂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不利于白芨块茎的成熟,甚至会导致白芨块茎中毒,进而大幅削减产量和降低品质。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肥沃的生长环境。由此,在白芨种植中,应做好及时追肥作业,可选择腐熟农家肥,保证施肥频次为2-3次。同时,在白芨叶片之上,可每个月定期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通常情况下,在八月后,若要执行中耕除草作业,就可结合追肥需求,对农家肥执行覆土作业,并将之压入厢面,使白芨充分吸收养分,进而促进白芨块茎的萌芽与膨大。在白芨休眠期,应注意规避田间杂草生长问题。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潮湿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白芨种植中,对于种植地,应始终土壤的湿润度,并在干旱之时做好灌溉作业。在夏天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严重,应在早晚期间各浇一次水。探析白芨根系的常见病害,应包括烂根病,且该病害一般发生于大雨期间。由此,在大雨期间,应及时做好排水作业,切实保证疏水沟畅通无阻。

在白芨种植中,探析白芨生长的主要虫害,其中就包括地老虎、蝼蛄等。通常情况下,在三月底至四月初,对于田间杂草,应及时做好清除作业,进而达成幼虫及蛹的清除目的。在白芨幼苗期,较容易出现地老虎虫害,且该类害虫啃食白芨块茎,将严重影响白芨生长状况。由此,针对地老虎虫害,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在白芨长出嫩叶前,应制作毒土,将之撒施于白芨种植地,使之发挥毒杀幼虫作用。探析毒土的配置比例,应为50%辛硫磷乳油0.5kg,并添加适量水,采用喷拌方式,使之与150kg细土充分混合。在防治期间,可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执行地面喷洒作业。在白芨种植中,探析白芨生长的主要病害,其中就包括黑斑病、烂根病等。针对以上病害,应采取防治为主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雨季期间,烂根病的发生频次较高。由此,在白芨种植田,应做好排水作业。在5月至8月期间,即为烂根病的发病期,且白芨在发病初期,其根茎将呈现黄褐色,随之产生局部腐烂问题,乃至枯萎而死。在烂根病发病初期,可采用100-150ml的奥力克-青枯立克,并融合30ml的大蒜油,定期喷洒1次,每次约隔3天,连续喷施2-3次。在白芨种植中,对于黑斑病,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将之喷洒在白芨叶面,进行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白芨,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生长状况良好,对隐蔽具有耐受能力,然而抗寒性较差,阳光强度也不宜过大。在中医药用领域,常见的白芨品种为三叉紫花大白芨,可依此选择白芨种源,并采用白芨块茎分株、白芨组培苗等栽种方式。探析白芨生长周期,一般为3-4年,若采用块茎种植方法,白芨生长两年就会出现三个假鳞茎,并在下一年**为六个假鳞茎,随着白芨假鳞茎的**,可成倍提升白芨产量。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芨的种植方法及**、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