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白芨怎样用种子繁殖

网络整理 2024-02-02 花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以及白芨怎样用种子繁殖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白芨如何种植(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2. 白芨的种植和栽培
  3.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

一、白芨如何种植(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通常情况下,野生白芨,往往生长于丘陵、山溪谷边、林下湿地等区域。由此可知,在白芨栽培中,适宜选择背坡或潮湿地带。在腐殖质层面,应保证含量较高。在土壤层面,应保证疏松性。在排水层面,应保证便利性。探析白芨生长的气温条件,若气温在25℃以上,白芨根部生长较快,且块茎膨大明显。若气温在9℃以下,白芨就会进入休眠期。若气温在0℃以下,白芨块茎较容易出现冻伤及冻死状况。

在白芨种植中,若选用白芨组培苗栽种方式,就要针对组培苗执行炼苗**作。探析炼苗**作,即是瓶苗盖子打开后,将之放置于自然阳光及通风条件下,连续锻炼七天左右,使白芨幼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若小块茎某部分在1cm以上,就需要用剪刀剪掉,并将之放入无菌基质之中,随之执行定根**作,可采用少量“组培小苗定值水”,使之发挥定根作用,其后放置于阴凉处,并执行定植**作,可采用塑料穴盘,使之发挥定植作用。通常情况下,驯化苗生长期为4个月左右,就可将之移栽进大田种植区域。在白芨种苗移栽后,种苗成活的关键就在于原球茎的生命力是否旺盛,若白芨种苗原球茎生命力旺盛,其成活率可达95%。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将白芨种植于温暖阴凉环境中,并保证土壤的疏松性较好、腐殖质含量高、排水状况良好。在白芨种植前,应执行翻地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加入复合肥、腐熟农家肥,分别为75kg、1700kg,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并对地块执行抹平**作。在大田下苗前,还需要执行一次耕地**作,切实保证地块整细耙平,并做一个高畦,其宽度约为130cm。在白芨栽植中,应依照行距开穴,而行距标准一般为15cm×20cm,而穴深一般为10cm。在每年清明节左右,就可开展白芨种苗栽植作业,对于成熟块茎,可将之分成若干个小块茎,并保证每个白芨小块茎均有新嫩芽,随之采用草木灰包裹块茎伤口。其后,对于白芨假鳞茎芽,应将之朝上放置于穴底,每个穴的放置数量为三个,其放置状态为三角形。在白芨栽种后,应做好覆土**作,并保证细土厚度为3-4cm,随之采用稀腐熟粪土水,对白芨种苗进行浇灌**作,并盖上一层土,使之与畦面齐平。

在白芨种植中,较容易长草,应做好中耕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前两年,每年的除草频次应为4-6次。当白芨种苗嫩叶出土后,随时观察,及时人工除草。通常情况下,在四月中旬,应执行一次彻底除草作业。在五月底至六月初,应执行一次除草追肥作业。在九月前,对于白芨种植田,应执行2-3次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的第三年,一般田地中的杂草就会明显减少,应执行2-3次除草作业。在白芨种植的第四年,应执行1-2次的除草作业。在白芨的种植过程中,应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因为该类除草剂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不利于白芨块茎的成熟,甚至会导致白芨块茎中毒,进而大幅削减产量和降低品质。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肥沃的生长环境。由此,在白芨种植中,应做好及时追肥作业,可选择腐熟农家肥,保证施肥频次为2-3次。同时,在白芨叶片之上,可每个月定期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通常情况下,在八月后,若要执行中耕除草作业,就可结合追肥需求,对农家肥执行覆土作业,并将之压入厢面,使白芨充分吸收养分,进而促进白芨块茎的萌芽与膨大。在白芨休眠期,应注意规避田间杂草生长问题。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潮湿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白芨种植中,对于种植地,应始终土壤的湿润度,并在干旱之时做好灌溉作业。在夏天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严重,应在早晚期间各浇一次水。探析白芨根系的常见病害,应包括烂根病,且该病害一般发生于大雨期间。由此,在大雨期间,应及时做好排水作业,切实保证疏水沟畅通无阻。

在白芨种植中,探析白芨生长的主要虫害,其中就包括地老虎、蝼蛄等。通常情况下,在三月底至四月初,对于田间杂草,应及时做好清除作业,进而达成幼虫及蛹的清除目的。在白芨幼苗期,较容易出现地老虎虫害,且该类害虫啃食白芨块茎,将严重影响白芨生长状况。由此,针对地老虎虫害,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在白芨长出嫩叶前,应制作毒土,将之撒施于白芨种植地,使之发挥毒杀幼虫作用。探析毒土的配置比例,应为50%辛硫磷乳油0.5kg,并添加适量水,采用喷拌方式,使之与150kg细土充分混合。在防治期间,可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执行地面喷洒作业。在白芨种植中,探析白芨生长的主要病害,其中就包括黑斑病、烂根病等。针对以上病害,应采取防治为主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雨季期间,烂根病的发生频次较高。由此,在白芨种植田,应做好排水作业。在5月至8月期间,即为烂根病的发病期,且白芨在发病初期,其根茎将呈现黄褐色,随之产生局部腐烂问题,乃至枯萎而死。在烂根病发病初期,可采用100-150ml的奥力克-青枯立克,并融合30ml的大蒜油,定期喷洒1次,每次约隔3天,连续喷施2-3次。在白芨种植中,对于黑斑病,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将之喷洒在白芨叶面,进行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白芨,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生长状况良好,对隐蔽具有耐受能力,然而抗寒性较差,阳光强度也不宜过大。在中医药用领域,常见的白芨品种为三叉紫花大白芨,可依此选择白芨种源,并采用白芨块茎分株、白芨组培苗等栽种方式。探析白芨生长周期,一般为3-4年,若采用块茎种植方法,白芨生长两年就会出现三个假鳞茎,并在下一年**为六个假鳞茎,随着白芨假鳞茎的**,可成倍提升白芨产量。

二、白芨的种植和栽培

种植白芨时,首先要对选好的土壤进行除草,可用火烧、人工或机械除草的办法进行。然后进行翻地和防虫,翻地时,可用机器或人力翻整的方法进行。将土地进行分块和开水沟,施加肥料,接着就能开始种苗。最后做好养护即可。

将选好的土壤进行除草,其方法一种是用火烧,防止草继续生长。第二种方法是人工除草,就是直接将草割掉。第三种方法就是用机器除草。

草除完了之后,就要将地重新翻整一下,翻的时候可用人力翻整的方法,即用工具对土进行翻整。第二种方法就是用机器翻地,这样可节省不少力气,且效率高。然后就要在土上撒一些杀虫药,以防止虫子产生。

将选好的土地进行分块,以方便后期的管理,然后在进行开沟,沟宽在20到30厘米最佳,最后做好排水工作。

土地整好了之后,就要施加一些肥料在里面了,以保证后期的营养,其肥料以有机肥或碧卡微生物菌剂为主。

土壤放上两天之后就能开始栽种了,种的深度只需要在3厘米左右即可。

在冬天的时候要注意给它保暖,可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谷壳。到了夏天的时候还要给它防晒,可在温度较高时盖上一层遮阳网。

三、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

1、白芨对种植的土壤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最好比较丰富,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度要高,否则对白芨块茎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就说明,像沙土、重黏土等土壤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

2、白芨种植地一般是选择沙质壤土、种植地靠近水源地带、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湿、保肥性都要良好。当然如果在土壤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可在土壤中加入沙子,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3、白芨的成活率和温度的关系还是比较大的。如果种植地的昼夜温度过大或者是种植地温度过高、在某季节温度过低等情况下,我们则需要通过人工控温来进行管理,否则会降低白芨的成活率,从而导致白芨减产。

4、白芨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浇水,保持种植地的土壤湿润。田间不能出现积水的现象,当然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是连续降雨天气的话,要及时的做好排水处理,以免影响白芨的生长。

5、还有要注意的就是浇水不能等土壤干旱了才浇,一般是在土壤还有微微湿润的时候就进行浇水,不然对白芨的生长也是有影响的。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和白芨怎样用种子繁殖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