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花卉 / 正文

木芙蓉(木芙蓉的花语是什么)

网络整理 2024-03-15 花卉

大家好,关于木芙蓉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木芙蓉的花语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木芙蓉的寓意和象征风水
  2. 木芙蓉和木槿的区别去是什么
  3. 木芙蓉有哪些形态特征
  4. 木芙蓉有哪些特征
  5. 木芙蓉又叫什么

一、木芙蓉的寓意和象征风水

1、木芙蓉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往往被人们用来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芙蓉还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风水学中。

2、首先,木芙蓉被视为“君子之花”,寓意着高雅、高尚、高贵的品质。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木芙蓉经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高贵,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就被比喻为“木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其次,木芙蓉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根据风水学的理论,木芙蓉的花语是“富贵荣华”,代表着吉祥、富贵和荣耀。因此,在风水布局中,经常会将木芙蓉摆放在家庭或企业的财位上,以带来财运和好运。

4、此外,木芙蓉还被视为“爱情之花”。在古代诗词中,木芙蓉经常被用来表达爱情之美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如“木芙蓉花开三日,十里桃花不如你”等。因此,在现代人们的婚礼中,木芙蓉也常被用作场景布置和花束装饰。

5、综上所述,木芙蓉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还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代表着高尚的品质、吉祥的运势和美好的爱情。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木芙蓉的寓意,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的象征和注脚。

二、木芙蓉和木槿的区别去是什么

芙蓉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原名:木芙蓉,别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木槿花、朝开暮落花,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树皮灰褐色,分枝多、角度小,树姿较直立。木芙蓉的花色是非常特别的,它在早上盛开时粉红,中午白色,傍晚深红,不过在植物界,有类似特点的并不仅仅只有木芙蓉,木槿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人们常容易将两者弄混,那么木芙蓉和木槿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木芙蓉】:叶片通常为浅绿色,外形为阔卵圆形或圆卵形,最显著的特征是掌状并开裂,裂片一般有5-7片的三角形。

【木槿】:叶片颜色为深绿色,外形为卵形或菱状卵形,叶片通常不开裂,少数会在叶尖除开3裂,木槿的叶子通常要比木芙蓉小很多,这是主要的木芙蓉和木槿的区别之一。

【木芙蓉】:木芙蓉花期一般为8-10月,花的颜色以红、粉红、白色为主,木芙蓉花特点鲜明,它的花色会一日三变,因此也被称为三变花,又因为是生长于陆地的木本植物,所以被称为木芙蓉。

【木槿】:木槿的花期一般在夏季,比如7-9月之间,花的颜色以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为主。花形是钟状,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

在木芙蓉和木槿的区别中,两者的生长习性是不同的,木芙蓉是小乔木或者落叶灌木,它主要分布在华南、黄河流域等地,以四川、湖南居多;而木槿为落叶灌木,常分布在华北、西北以及东南亚等地。

三、木芙蓉有哪些形态特征

1、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名芙蓉花、三变花、九头花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2、植株高2~5米。枝被星状短柔毛。叶大,互生,阔卵形至圆卵形,长10~20厘米,宽9~22厘米。花腋生或簇生于枝端,直径7~10厘米;早晨开花时白色或粉红色,至下午变深红色,花冠大而美丽,花瓣5,单瓣或重瓣;雄蕊花丝结合成圆筒形,包围花柱。花期7~10月。蒴果球形。

3、经过长期栽培,木芙蓉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品种,常见的有白花木芙蓉,花白色;醉芙蓉,重瓣,花初开时为纯白色,后变为深红色。

四、木芙蓉有哪些特征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别名芙蓉花、木莲花、拒霜花。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亦有栽培。四川、湖南等省种植历史悠久。《成都记》载云:“孟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云。”早在1000多年前,湖南芙蓉就遍及湘江沿岸,唐末诗人谭用之就写有“秋风**芙蓉国”之句,故湖南有“芙蓉国”之称。以花入药,叶、根亦供药用。花含棉花黄甙,少量蜡梅甙,以及矢车菊素-3-接骨木二糖甙;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鞣质、还原糖等。药理实验证明:花的水提取物,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叶、根的水提取溶液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花味微辛,性凉;有清热、解毒、消肿、凉血之功能;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崩漏、白带等疾病。叶有凉血、解毒、排脓、消肿等功能;用于治疗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根有能清肺热、补气益血的功能;治疗痈肿、秃疮、咳喘、白带等症。

此外,木芙蓉茎皮含纤维素39%,纤维柔韧而耐水,可作缆索和纺织品原料,亦可造纸。

株高2—6cm,全株被灰色星状短柔毛,尤以叶背为多。根皮黄白色。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卵圆状心形,长6—16cm,宽7—18cm,掌状5—7裂,基部心形,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花大,直径7—10cm,单生叶腋或簇生枝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小苞片8;花萼5裂;花瓣5或为重瓣,白色或粉红色,后变深红色,宽倒卵圆形,先端**,边缘稍有波状弯曲,基部与雄蕊柱合生;花药多数,生于柱顶;雌蕊1枚,柱头5裂,子房5室。蒴果近球形,径约3cm,密生淡**刚毛及绵毛。种子肾形,有长毛(图17—2)。

由于木芙蓉在我国分布较广,其物候期因地而异(表17—3)。在江西南昌于3月底至4月上旬萌芽、抽生枝叶,9月下旬始花,11月中、下旬初霜后花期结束。每朵花一般**2天。11—12月蒴果陆续成熟。12**霜后,叶片完全枯萎脱落。

(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第4号)

花大而美,且日变三色,清晨初开为白色,中午粉红色,傍晚则变为深红色,故有人喻为“三醉芙蓉”。据研究,芙蓉花所含甙类随花的颜色变化而变化,清晨花淡黄白色时不含甙类物质,中午粉红色和傍晚深红色时才含甙类,傍晚甙类含量为中午的3倍。

性喜温暖的气候。在四川、湖南、江西等气候温和地区,生长繁茂。《学圃余疏》记载:“芙蓉入江西,俱成大树,人从楼上观,吾地如榛荆状,故须三年一斫却。”但性亦颇耐寒,能经受轻度霜冻和短期-10℃以上的低温。在-10℃以下,地上部分即受冻而枯死,而呈宿根状,翌春从根部萌发新枝,故在冬季较寒冷的地区栽培,应注意防寒。

喜湿润,不耐干旱。适宜池畔、水滨或低洼潮湿而不积水的地段种植。《长物志》载:“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植他处,绝无丰致。”苏东坡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性喜阳,略耐荫蔽。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繁茂,花多而艳;过于荫蔽,则生长**,植株瘦弱,花少而无艳色。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低山、丘陵、平原均可种植。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对氯化氢也有一定抗性,亦宜于在大中城市及工矿区栽培。

对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强,但以选择向阳、湿润、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为好。

定植前,将土地进行全垦或穴垦。按株行距2×3m开穴,穴宽、深各40—50cm,底部要平,并适施腐熟的厩肥、堆肥。

分株、播种、扦插等繁殖方法均可,但生产上多用扦插繁殖。

根际萌蘖力很强,常呈丛生状,多者每丛可达30—40株。春季萌芽前,挖起株丛,分割萌蘖,带根移栽。

种子有纤毛,常随风飘扬,自落自生。人工繁殖时,于11—12月间采摘成熟果实,晒干脱粒后干藏。翌年3—4月播种育苗。苗床宜选潮湿砂地,作成宽1.2m的高畦,并施适量有机肥与土拌匀,整平畦面,按20—25cm行距开浅沟,将种子匀播沟内,薄覆细土,畦面盖草。播后15天左右出苗,苗高约7cm时间苗,16—17cm即可定苗,保持株距10—12cm。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适当追肥。育苗一年,即可出圃定植。

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可在2—3月间直接从母株上剪取插穗,随剪随插。在冬季气候寒冷的地区,由于地上部分易受冻枯死,所以在秋季落叶后,于离地面50cm处剪下全部枝条,选粗壮枝梢分截数段,捆成小把,集中贮藏。在地势高燥、排水通畅的朝南地段,挖深0.6—1m的土窖,窖底和四周铺一层稻草,将枝条放入窖内,上面覆土高于地面18—20cm,呈龟背形。翌年3月取出枝条扦插。3月初做好插床,在床面按行距50cm开沟,将枝条剪成长17—20cm的插穗,上端剪口离芽,0.3—0.4cm,每支插穗具芽3个以上,按株距10—13cm斜摆沟内,覆土压紧,以插穗上端露出土面3—4cm为度。扦插后浇透水,畦面盖草。如遇天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期除草、追肥2—3次。当年育苗地如有植株开花,应将花蕾及时摘除。在福建、广东等地当年即可定植,而江、浙一带,则应在冬季用草木灰、垃圾肥等壅蔸、培土,保护苗木过冬,翌春定植。

在冬季气候温暖地区,可于2—3月间,直接从母株上剪取插穗,或将窖藏的枝条取出,剪成17—20cm长的插穗,直接**定植穴,每穴插2支,地面露出3—4cm,浇透水,再覆盖枯草烂叶。成活后每穴留苗1株。

一般在3月上、中旬苗木萌芽前进行定植。在定植**先填一层表土,再将苗木栽好。栽植深度以超过苗木原入土部分2—3cm为宜。浇透定根水。

分株和扦插繁殖的植株,定植后当年即可开花,实生苗则需两年后才能开花。定植后每年于夏、冬季各进行1次中耕除草,冬季适当培土。

每年结合中耕追肥2—3次。春、夏季追施人畜粪水或化肥为主,秋、冬季收花后,在株旁开穴或环状沟,施入堆肥、厩肥或垃圾肥,施后覆土,如能适施磷肥,可提高花数和花的质量。

在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地上部分生长繁茂,可适当修剪过多的萌蘖、过密和过高的枝条。冬季气候寒冷地区,一般于冬前在离地面50cm处砍去上部枝条,培土壅蔸,以利翌春多发新枝。

(Tetranychus bimaculatus Harvey)

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吐丝结网进行为害,被害叶片呈现灰黄斑点,严重时,叶片焦黄、脱落。一年发生十多代,以雌成虫在杂草附近的土缝或树皮下越冬。翌春平均气温达5—7℃以上时开始活动,3月中旬产卵,4月上旬孵化,5月中旬转移到木芙蓉等植物上,5—6月为害严重。如遇天气高温干燥,为害尤为猖獗。防治方法:为害早期,及时喷洒73%克螨特3000倍液或20%双甲醚乳油1000倍液防治;注意保护瓢虫、草蛉、蓟马等天敌,如有条件可引进天敌,人工释放。

〔Empoasca biguttula(Shiraki)〕

和小绿叶蝉〔E.flavescens(Fabricius)〕棉叶蝉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年发生十多代,寄主植物多达29个科、66种。成、若虫在叶背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变黄或皱缩。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成虫活泼,为害较烈;温度低于15℃时,行动迟钝,6℃以下,即完全处于休眠状态。小绿叶蝉一年发生5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和树皮缝隙内越冬,次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先行产卵、繁殖,并进行为害,直至10月。成虫隐蔽于新梢和叶背,并将卵散产于叶脉组织内。8月份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烈。被害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叶片苍白,提早脱落。防治方法:清洁田园,铲除杂草,剪除被害枝,消灭越冬场所,减少虫源;发现叶蝉为害时,可在有晨露时喷5%西维因粉剂防治。

(Popillia quadriguttata Fabricius)

和无斑孤丽蛂(P.indigonacea Motschulsky)前者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在6—9月间出现,咬食叶片,6、7月发生数量多,为害重;后者也是一年发生一代,越冬虫态不详,6—7月出现成虫,咬食叶片,7—8月发生数量多,为害烈。防治方法:成虫盛发期喷40%**1000倍液或5%西维因粉剂毒杀;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

(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

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茎秆、枯叶、杂草等处越冬,翌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有强趋光性,夜出活动,并行交尾,卵产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食害叶肉,3龄后分散,吐丝卷叶,躲在卷叶内取食,粪便排在卷叶内。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为害严重时,造成很多卷叶,食害后仅剩残叶。防治方法,及时剪除虫苞叶;冬季清除杂草、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幼虫孵化期喷40%**乳剂1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防治。

夏、秋两季采摘叶片阴干或晒干,研成粉末贮藏。秋季采摘**花朵晒干或烘干。收花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五、木芙蓉又叫什么

1、木芙蓉又名芙蓉花,原产自中国,由于木芙蓉不耐寒、忌干旱,所以人工栽培的时候需注意栽培环境。木芙蓉不但可以用于观赏,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并且还是成都市的市花,可见其受人喜爱的程度。

2、木芙蓉(原变型)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混的细绵毛。叶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直径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主脉7-11条;叶柄长5-20厘米;托叶披针形,长5-8毫米,常早落。

3、拉丁学名:Hibiscus mutabilis Linn

4、别称: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木芙蓉和木芙蓉的花语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