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蓟州兵变:大明王朝自断臂膀,戚家军被杀3300人(明朝吴惟忠)

网络整理 2022-05-22 最新信息

蓟州兵变:大明王朝自断臂膀,戚家军被杀3300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在十六、十七世纪,东亚有一支王牌劲旅,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不论是对付倭寇、蒙古人,还是日本正规军,几乎无一败绩,他们的名字就叫戚家军。

很多朋友认为,戚家军最后的绝唱是在浑河血战,而事实上,在万历二十三年,这支部队已经名存实亡,而下此毒手的,正是大明的朝廷。

朝鲜战场,戚家军力拔头筹

戚继光死后,戚家军分成了三营,总数大概3000多人,其指挥官分别为王必迪、骆尚志、吴惟忠。1592年,朝鲜战争爆发,戚家军奉命出兵援朝,援朝战争总指挥官是提督李如松。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围攻平壤的战役中,戚家军立下头功。是时,李如松一声令下,明军开始疯狂攻城,日军火力猛烈,明军却也死战不退。吴惟忠指挥部队猛攻牡丹峰,在激烈的战场上,吴惟忠本人被铅弹击中,即便如此,他仍然带伤督战,直至拿下牡丹峰。

蓟州兵变:大明王朝自断臂膀,戚家军被杀3300人

副总兵骆尚志同样进展神速,他一手盾牌,一手持戟,率军爬梯攻城,即使被炮石击中,骆尚志也硬是攻上了城头,接着部队接连上城,拔下日军旗帜,插上了明军大旗。

虽说李如松手下的辽宁铁骑战力也很强,但总体来讲,仍不如戚家军,这场战役,戚家军率先登上城墙,立下头功,朝鲜人称之为“南兵不顾生死,一向直前,吴惟忠之功最高。

可见,纵使戚继光已经去世,戚家军的战力也并没有损失,那么为何戚家军在朝鲜战场如此拼命?戚继光、张居正已死,戚家军在朝廷没了靠山,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想在军中立足,就要多立功,证明他们的价值。

可是,李如松对此,却不以为然。

李如松要对此负责

李如松的嫡系部队,就是辽东铁骑,如果辽东军立下头功,给予多高的赏赐,旁人都没有话术,可是李如松偏袒北兵,把首功记在了杨元、李如柏身上,这让戚家军怨恨颇深。

史料记载“当初南兵先登有功,而李提督不为录功,是以南兵多怨对者。”

蓟州兵变:大明王朝自断臂膀,戚家军被杀3300人

事实上,作为万历年间的两个王牌军,双方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李如松对戚家军本就不太服气,而之后的碧蹄馆之役,还让辽东军大丢颜面,甚至李如松本人都差点成了日军的俘虏。

于是,李如松不仅没有给戚家军应有的赏赐,连功劳也是一齐抹去。很明显,戚家军立下头功,为何不给赏赐,不记功劳,李如松的不公待遇,给蓟州之变埋下了伏笔

为此,王必迪亲自找到李如松理论,并当面斥责李如松的偏袒和不公,当时,王必迪官职只是个游击将军,下级指责上级,让李如松极为被动,但碍于道义,李如松最终还是给了戚家军部分赏赐,此事算是不了了之,但南北王牌军的矛盾已经公开化。

众所周知,万历对李如松极为看重,所以才在宁夏之役、朝鲜战争中,让李如松做了前线最高指挥官,一方面,因为李如松的立场,导致朝廷对戚家军有所不满,另一方面,由于李如松挑起的冲突,也让戚家军成了众矢之的。

43两,导致3300名戚家军惨死当场

在平壤大捷、碧蹄馆之战后,大明和日本达成和议,暂时休战,戚家军也撤回了驻地。戚家军原本的年俸禄是18两,而为了鼓舞士气,经略宋应昌曾承诺,胜利之后给军兵增加俸禄,一年是43两。

朝廷的承诺按说要算数吧,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军饷拖着一直没有发,这让戚家军极为不满,于是大家找到总兵王保,讨要他们的薪水。

戚家军为了国家浴血奋战,讨要军饷是理所应当的,不论在和平岁月,还是战争乱世,要想招兵,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军饷,要不凭什么让军兵为你卖命,毕竟当兵的也是人,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戚家军讨薪的做法并不为过。

蓟州兵变:大明王朝自断臂膀,戚家军被杀3300人

之所以戚家军战力强悍,除了严格的训练,最重要的就是高额的奖金,戚继光带兵作战时,就曾给予极高的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加之赏罚分明,戚家军才有如此战力。

此时的戚家军并非当年可比,想必戚家军的将士们也明白,但他们索要的并非高额的奖赏,而是他们应得的俸禄,这件事就成了戚家军被杀导火索。戚家军讨要薪水的行为,在朝廷这里却变成了“鼓噪,挟增月饷”。

史料记载“平壤南兵撤回时,以王赏不给鼓噪于石门寨。总兵王保与南兵有小忿,遂以激变耸惑军门,千三百名保尽诱杀之。”

总而言之,朝廷将戚家军视为不安定因素,从而演变成一场大屠杀。

史料记载“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的一天,总兵王保命戚家军到教军场集合,在将士们心中,可能认为这次要给他们发工资了,于是3000多人全部整齐列队。

可是,等待他们的不是工资,而是无数的火枪,和锋利的马刀,王保一声令下,明军开始对没有武器的戚家军展开血腥屠杀。因为此时不是战时,戚家军没有携带武器,而且杀他们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杀戮一番后,王保竟然开始点名,点到一个杀一个,点到一个再杀一个,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最终3300人,惨死在教军场,戚家军就此被除名。

此次事件,是在明廷的默许下进行的,事后,戚家军没有得到平反,而给他们头上扣上了谋反的帽子!

如果戚家军真的要谋反,那些普通士兵是他们的对手吗?如果戚家军真的要谋反,难道不会携带武器吗?显而易见,这都只是明廷的遮羞布罢了,万历皇帝的不作为、朝廷的讳莫如深、北军对其的嫉妒,就是此次事件的凶手。

朝鲜战争尚未结束,明廷却下此毒手,自断臂膀,着实令人怒发冲冠,由此可见,大明不亡真可谓天理难容!

参考资料:《两朝平攘录》、《朝鲜宣祖实录》、《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Tags:明朝   李如松   戚继光   平壤   朝鲜   日本   武器   李如柏   张居正   交个朋友吧   Jeep指挥官   宋应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