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西域三十六国前世今生之前世:月氏人红头发(月氏国在哪里)

网络整理 2022-05-14 最新信息

在上古时代,古印欧人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迁徙中,有一支古印欧系统的游牧民族,在大约公元前2300年的伊朗高原上出现,亚述人将其称为“古提人”。他们对当时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一度推翻了巴比伦王朝,占领了巴比伦。但是他们在公元前2082年被苏美尔人征服,并从历史上消失。一些语言学家们根据在《苏美尔王表》中记载的古提王的名字,发现他们和此后中国西域的吐火罗人使用的语言有相当的关系,因此推测,古提人在逃离巴比伦之后,一路东迁,大约在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到达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后代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吐火罗人,而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他们被称作大月氏人。

上面记载的是吐火罗人来历猜想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至少三种猜想。第一种是西域本土起源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纳兰扬1990年提出,认为印欧语各族本身就是在今天中国西部形成的,因为月氏人从远古时代起就住在黄河以西和中国西域,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对他们为什么长得那么接近欧洲人,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哪一条基因发生了变异,则没有答案。第二种是南西伯利亚起源说,由爱尔兰学者马劳瑞博士1989年提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是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谢沃文化,所以马劳瑞推测吐火罗人的祖先是阿凡纳谢沃人。第三种是中国的考古学家们根据考古发现并加上推测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吐火罗人起源的研究,并在考古、语言和人类学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考古发现已经确认,早在公元前21世纪初,印欧人在新疆的分布已达天山东部的奇台,乃至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孔雀河流域。研究者相信,这些年代最早的、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就是吐火罗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罗人究竟什么时候迁入新疆的?吐火罗文化又是新疆境内哪一类考古文化?为此,他们初步分析了公元前2000年至前1500年间在新疆分布的几种青铜时代文化,终于发现解读吐火罗人起源的关键是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这个文化源于里海—黑海北岸的颜那亚文化,其中一支向东迁徙到阿尔泰山南麓,并在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形成克尔木齐文化;从后者分化的一支南下楼兰,形成小河—古墓沟文化。而塔里木盆地中部的新塔拉文化和尼雅北方青铜文化,则是吐火罗文化与羌文化结合的产物。这种说法的核心,是吐火罗人,也就是中国所说的大月氏人最早从欧洲迁移到了北疆,然后到南疆的。

公元1934年,瑞典人沃尔克·贝格宣布了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罗布泊小河墓地古墓群。2000年小河墓地再次被我国科学家发现,从2003年起,我国经对小河墓地进行初步实验性发掘,发现了十几具至少保存了3000年之久的印欧人特征的木乃伊,大量原始宗教和祭祀文物以及墓地构建完善的防护木墙。由此证明,至少在公元前1000年前,古印欧人(即吐火罗人)已经大规模地迁生活在罗布泊,成为中国新疆地区最早的开发者。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之后,一支游牧部落深入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和华夏文明取得了联系,中国古籍中将他们称为禺氏,也写作或禺支、禺知,在《史记》以及后来的历史典籍中写作月氏。

虽然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认为月氏人应该就是吐火罗人的一支,这是古印欧人迁徙浪潮中,延伸到最东面的一个箭头。

根据战国人著《穆天子传》中的传说,西周穆王曾经来到过祁连山下黑水(即弱水)河畔的“禺知之平”,受到了月氏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是月氏人第一次在传说中和中华文明正面碰撞。

据《管子》记载,“禺氏”人当时手里有不少高级玉器,希望能以白璧和中原王朝做生意,“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当时中国人特别钟爱玉器,早在商代妇好墓中就出土了超过700块和阗美玉,然而,由于中国中原地区并不出产高品质的玉器,所以必须从西域进口,在丝绸之路尚未通畅的年代,占据了河西走廊通道的月氏人已经成为了东西贸易的代理人和中转者,即玉商。

也就是说,月氏人是开通玉石之路的力量之一。

战国时期,月氏进一步强盛,赶走了居于今敦煌附近的乌孙人,统一了河西,正式建都昭武城。今张掖附近的“黑水城遗址”,很可能就是当时月氏都城昭武城的遗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月氏在河西发展到了全盛状态,它“控弦十余万”,统辖的部落从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青海湖一带的湟水流域。在当时河套地区的匈奴迫于月氏的压力,其头曼单于不得不将其子冒顿送至月氏为质。

公元前209年,冒顿逃回匈奴,杀其父头曼单于自立。匈奴在这位雄主的组织下,迅速强盛了起来,开始露出了他锋利的獠牙。

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率匈奴精骑袭击了河西走廊的月氏国,这次出击,给月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月氏一战而国灭,所有被俘虏的月氏人被匈奴人屠杀殆尽,幸存的月氏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向中亚地区迁徙。

迁徙的月氏人分为两支,少部分行动不便的月氏人,向东南方向迁入了甘南青海一带的羌人吐蕃人区域定居下来,并开始逐渐使用羌或者吐蕃人的语言,他们被后人称为小月氏。而月氏主力,则离开甘肃,穿过戈壁沙漠,沿着他们祖先古印欧人开辟的道路,向西逃亡,他们被称为大月氏。

大月氏迁徙的第一站是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流域(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公元前176年,大月氏人来到该地后,击败了当地的塞人部落,占据了伊犁河谷,被击败的塞人被迫向南迁徙,南面的土著居民在塞种人的影响下又有了迁移,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然而,大月氏人在伊犁河谷流域并未站稳脚跟,当初被月氏人赶跑的乌孙人,早于大月氏人来到阿尔泰山以东,伊塞克湖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地区,正好处于伊犁河流域以北,又成了逃难的大月氏人的邻居。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乌孙人随即与匈奴人结盟,不断攻击伊犁河的月氏人。至前155年左右,大月氏人被迫再次集体南迁。

大月氏人穿越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今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来到大宛西南部,阿姆河以北地区。这一地区在西方历史地理名词中称索格底亚那或粟特。

大宛地区当时在阿富汗的希腊化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书称大夏)的统治下,大月氏人的到来,控制了阿姆河,切断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大宛和阿富汗领地。而大月氏还频频劫掠大宛,公元前145年,大宛的历史名城埃斯哈塔亚历山大被大月氏人焚毁,这个由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经由塞琉古王朝和巴克特里亚王朝不断修建,兼蓄了西方希腊风格和东方波斯元素的著名城市化为灰烬,大宛的希腊化文明也基本在这一时期被清除。

公元前128年,西汉帝国伟大的旅行家、外交家张骞访问了大月氏,虽然他的外交使命并未完成,但通过他的游历和叙述,我们得知当时大月氏人迁徙的具体位置:大月氏位于大宛以西1000公里左右,在阿姆河以北,他们的南部疆界同大夏为邻。大月氏当时主要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但也已经在该地的蓝氏城建城为都。有学者认为该城在发音上与坎达城一致,而坎达城是希腊化城市马尔坎达的缩写,而马尔坎达就是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由此大概能推测出大月氏都城的位置。

大月氏人的主力迁移到了大夏附近,但迁移所经过之处,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种族,其中主要在新疆各地。后来的三十六国中,有一部分便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前世今生之前世:月氏人红头发

Tags:匈奴   阿尔泰山   天山   考古   新疆   史记   战国时期   文化   我在宫里做厨师   罗布泊   祁连山   西伯利亚   敦煌   文物   额济纳河   秦始皇   黄河   甘南   丝绸之路     青海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