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正文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马蔺花,以及马莲花长什么样子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马蔺花怎么念
1、种植时间。种马蔺花要选在春季的时候进行,气候适宜,种下之后种子能更快萌发出芽。具体时间要看所在的地区。要是南方地区,温度高些,就早种,北方地区就要推迟,等温度稳定在15度左右时再进行。
2、浸泡种子。马蔺花的种子在入土之前要先浸泡处理。直接放在清水里浸泡一天,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住,每天都喷水将毛巾浸湿,控温在20-25度之间,这样处理利于种子发芽。
3、配制土壤。虽然马蔺花的生命力强,但种植的时候还是要提供疏松,透气性能好的土壤。处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小苗能更好的生长,还能避免积水沤根。
4、入土栽种。栽种方法很简单,直接将处理好的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三公分左右的薄土。之后适量浇水,让土壤湿润些,环境越适宜,小苗就能越快长出。
5、后期管理。在小苗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控温,遮光处理。初期不耐强光,每天让它晒晒散光照就行,避免强光晒伤。此外,还要多让植株通风,提供温暖,湿润,通风好的环境。
二、怎样种马蔺花 种马蔺花的方法
1、浸泡种子。其实对于这个**作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因为花草树木的种子都会有一个坚硬的外壳,所以浸泡种子能够让外壳变得更软,更利于种子的发芽,大家只需要把马蔺花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天,然后取出种子,用湿润的毛巾覆盖住表面,保障温度在20-25度左右,这样的温度下,更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保持毛巾的湿润直至种子发芽。
2、土壤。马蔺花的适应能力比较好,而且生命力也比较顽强,但是马蔺花选择土壤也比较关键,需要选择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因为这种土壤有利于根部的生长,避免出现烂根或者是根系不发达的情况,透气性和透水性比较有保障,对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极好的效果。
3、播种。大家都知道种子已经经过处理,想要发芽其实很简单,所以最后一步就是播种,大家只需要把马蔺花的种子埋入准备好的土壤中,埋入土壤3厘米左右即可,保持盆土的湿润性,发芽后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充足的光照,避免因为光照不足的问题,导致马蔺花植株生长不力。
三、马蔺花的药材
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线形,长2.5~3厘米,直径2~4毫米,多皱缩,顶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枚,花药多碎断或脱落,有残存的花丝,花柄长短不等。质轻,气显著,味微苦。以整齐、色紫者为佳。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黑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地。咸酸微苦,凉。
①《本草述》:味甘辛,气平温,无毒。
②《山东中草药手册》:咸酸苦,微凉。马蔺花:味咸,酸,微苦,性凉,可清热解毒。止血利尿,主治喉痹,**,衄血,**不通,**,疝气,痈疽等症。
马蔺子: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止血,主治黄疸,泻痢,白带,痈肿,喉痹,疖肿,风寒湿痹,**,衄血,血崩等症。
马蔺根:可清热解毒,治喉痹,痈疽,风湿痹痛。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衄血,**不通,**,疝气,痈疽。
④《江苏植药志》:治**,衄血,金疮;又为利尿解热药;消痈肿及疝痛。
⑤《河北药材》:利尿。治淋疾,解诸毒药。
⑥《山西中药志》:破宿血,养新血,断血利,解毒。治腹中急痛,痔疮,诸症寒热,绞肠痧痛等症。①治咽喉闭不通:马蔺花一两,蔓荆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暖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②治**不通: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为末,每酒服二钱。(《十便良方》)
③治痈肿疮疖:马蔺花二钱,马齿苋一两,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面及鼻病酒皶:马蔺子花,杵,敷之。(《肘后方》)
四、马蔺花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中医大辞典》·马蔺花 3.1马蔺花的别名 3.2来源及产地 3.3性味 3.4功能主治 3.5马蔺花的用法用量 3.6化学成分 4《*辞典》·马蔺花 4.1出处 4.2拼音名 4.3马蔺花的别名 4.4来源 4.5生境分布 4.6性状 4.7性味 4.8功能主治 4.9马蔺花的用法用量 4.10注意 4.11附方 4.12摘录 5参考资料附: 1用到中药马蔺花的方剂 2用到中药马蔺花的中成药 3古籍中的马蔺花 1拼音
mǎ lìn huā
sweet iris flow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wordlike iris flow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马蔺花为中药名,出自《珍珠囊补遗药性赋》[1]。
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pallasii Fisch. var. chinensis Fisch.的花。产江苏、河北等地。[1]
清热凉血,利尿消肿。治咯血,**,衄血,**不通,**,疝痛,咽喉肿痛,痈肿疮疖。[1]
剧荔花(《吴普本草》),蠡草花(《本草图经》),马楝花(《水东日记》),潦叶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旱蒲花(《江苏药材志》)。
鸯尾科植物马蔺的花蕾,4月开花后,择晴天采摘,晒干或阴干。勿沾露水,以免变色。贮藏干燥通风处,以防霉烂。
产河北、山东、山西、陜西、江苏等地。
干燥花朵具花被6片,线形,长2.5~3厘米,直径2~4毫米,多皱缩,顶端弯曲,基部膨大,呈深棕色或蓝紫色;雄蕊3枚,花药多碎断或脱落,有残存的花丝,花柄长短不等。质轻,气显著,味微苦。以整齐、色紫者为佳。
①《本草述》:"味甘辛,气平温,无毒。"
②《山东中草药手册》:"咸酸苦,微凉。"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衄血,**不通,**,疝气,痈疽。
④《江苏植药志》:"治**,衄血,金疮;又为利尿解热药;消痈肿及疝痛。"
⑤《河北药材》:"利尿。治淋疾,解诸毒药。"
⑥《山西中药志》:"破宿血,养新血,断血利,解毒。治腹中急痛,痔疮,诸症寒热,绞肠痧痛等症。"
内服:煎汤,1~2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①治咽喉闭不通:马蔺花一两,蔓荆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暖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②治**不通:马蔺花(炒)、茴香(炒)、葶苈(炒)。为末,每酒服二钱。(《十便良方》)
③治痈肿疮疖:马蔺花二钱,马齿苋一两,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面及鼻病酒皶:马蔺子花,杵,敷之。(《肘后方》)
⑤治偏坠疝气:马蔺花二两(萝白子同炒),川楝子一两五钱(橘核同炒),吴茱一两(浸酒,炒),木香二钱(不见火)。为末,每服一、二钱,用好酒调,空心服。(《本草述》)
五、马蔺花怎么念 马蔺花的介绍
1、马蔺花拼音:[mǎ lìn huā]。
2、马蔺(学名:Iris lactea Pall. var.chinensis(Fisch.) Koidz.);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旱蒲、马韭等,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
3、根茎叶粗壮,须根稠密发达,长度可达1米以上,呈伞状分布。叶基生,宽线形,高度可达到1**px,宽度0.4~25px,灰绿色,花茎高约**px,2~4朵花,花为浅蓝色、蓝色或蓝紫色,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蒴果长椭圆状柱形,有6条明显的肋,顶端有短喙;长4~150px,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棕褐色,略有光泽,种子9月份成熟。花期5-6月,果期 6-9月。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马蔺花和马莲花长什么样子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上一篇:马蔺花种子图片(旱金莲花图片)
- 下一篇:马蔺花 马蔺是什么植物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4马蔺花 马蔺是什么植物
- 12-04马蔺花(马莲花长什么样子)
- 12-04马蔺花种子图片(旱金莲花图片)
- 12-04马蔺花种子图片(马莲草的种子多少钱一斤)
- 12-04马蔺花种子长什么样,马蔺花在9月播种会发芽吗
- 12-04马蔺花种子长什么样?马蔺属于宿根花卉吗
- 12-04马蔺花种子?马兰花种子怎么种植方法
- 12-04马蔺花种子?马蔺花怎么种
- 12-04马蔺草 马蔺草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 12-04马蔺草(马蔺草何时收割最好)
- 12-04马蹄兰花的图片?马蹄莲的寓意
- 12-04马蹄图片 马蹄荸荠的吃法
- 12-04马蹄图片?马蹄的功效和作用图片
- 12-04马蹄子图片(马蹄子的作用与功效)
- 12-04马蹄子图片?羊蹄子图片
- 12-04马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荸荠的功效不包括什么)
- 12-04马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马蹄糕的制作方法
- 12-04马蹄的功效与作用,马蹄荸荠
- 12-04马蹄的功效与作用?吃马蹄的十大好处
- 12-04马蹄草 马蹄草和积雪草一样吗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