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 / 正文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香椿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香椿的功效与作用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吃香椿的好处和坏处
香椿还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等功效。在这样多雨、闷热交替的季节里,来一碗香椿豆腐,能使人提神醒脑,它的祛风利湿作用还能帮助能防治风湿病,调理糖尿病。现代研究表明,香椿对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
香椿还是一个温性的食物,对我们的脾、胃以及肾都有温暖的作用。香椿自身是一种阳气很足、生长能力特别强的植物,只要有阳光,它就能长得飞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香椿芽一般不打**、不施化肥,是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香椿还含有的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香椿为发物,食易诱使痼疾复发,如有旧疾,或是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过敏性体质者应少食或不食,怕引起过敏症状。再有,患有湿疹、皮肤病之类的人群也应慎食。
香椿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比一般蔬菜都要高。如要食用,应谨记以下几点:
1、香椿发芽初期的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所以在食用香椿的时候,以越嫩越好,因为含有的硝酸盐越少。所以在食用香椿时,应以新鲜采摘为宜。
2、食用香椿时不管是热炒、凉拌还是做馅,都要先用沸水焯烫。这样可以除去香椿中所含的大部分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80元一斤的香椿怎么吃才健康真能降"三高"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谷雨后吃香椿可排出体内湿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椿
二、香椿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香椿,又被称为香椿芽,是早春上市的树生蔬菜。早春的香椿头无丝,有浓郁的香味,尤其以山村农家小院中的那种野生头茬香椿芽为最佳。
香椿的营养价值较高,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香椿,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等功效。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症。早在汉朝的时候香椿就已经被全国百姓所接受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香椿具有以下功效和作用:
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早在唐代,香椿就列入贡品。那时的皇帝已经懂得用香椿去除油腻了。
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
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用鲜香椿芽捣取汁液抹面,可治疗面疾、滋润肌肤,具有较好的养颜美容功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
香椿能够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利尿解毒的功效,对于肠炎和痢疾以及泌尿**感染等病症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民间又有一个这样的说法,那就是“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用鲜椿芽、蒜瓣、盐捣烂外敷,对治疮痛肿毒有较好疗效。
香椿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的功效。
三、香椿读音
1、椿是无患子目、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干皮灰色,平滑或微纵裂,树冠扁球形,耐旱、耐盐碱,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2、落叶乔木,高达30米,干皮灰色,平滑或微纵裂,树冠扁球形,小枝褐黄或红褐色,有疏生点状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枚,卵状披针形,全缘或近波状,叶基两角各具1-2个圆形腺体。
3、扩展资料:分布范围为中国原产种,栽培分布极为广泛,北自辽宁南部,南至江西、福建,西至甘肃,东至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均有栽培。树干挺直,树皮光滑,冠如伞盖,叶大荫浓,夏季黄花,初秋果红,是一个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在荒旱、轻盐碱地区和厂矿附近作为行道树种最为适宜。
4、繁育栽培以播种繁育为主,播前先将种子除去种翅再用40℃水浸泡一昼夜,播后即可发芽整齐,椿树虽耐瘠薄,但苗期却应加强肥水管理。
5、椿庭[chūn tíng]父亲的代称。椿萱[chūn xuān]父母的代称。香椿[xiāng chūn]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圆披针形,花白色。臭椿[chòu chūn]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有臭味,花白色带绿,果实是翅果。椿龄[chūn líng]祝人长寿之词。
四、香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香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很多人对这种食物并不是很了解,因为生活中也较少有人食用它,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要了解的话,食用药材必须适量,香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养生必备。
香椿芽被称为“树上蔬菜”,更是“绿色食品”。每100克香椿头含蛋白质9.8克、钙143毫克、维生素C约115毫克、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以及铁和B族维生素等。
香椿芽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抗菌消炎、祛虫疗癣,防治脱发、胃溃疡、蛔虫病、疮癣、疥癞等病。
每年春季清明后谷雨前采食,香椿树发的'嫩芽即香椿芽可做各种菜肴,下面主要介绍香椿怎么吃。
吃香椿前须用开水烫,否则容易产生唇喉麻木、腹胀乏力等过敏症状。常见食谱: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煎香椿饼、椿苗拌三丝等。香椿炒鸡蛋:香椿**克,鸡蛋5枚。香椿洗净后下沸水稍焯,捞出切碎;鸡蛋磕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倒人鸡蛋炒至成块,投入香椿炒匀,加盐炒熟。
但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香椿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植物,它内部蛋白质、钙、维生素C的含量在众多蔬菜中都名列前茅,被人们誉为“树上蔬菜”。香椿的烹饪方法也非常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简单的做法就是香椿炒鸡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怎么做吧。
准备材料:香椿150g、鸡蛋5个、食盐、食油
1、首先我们要将香椿身上比较老的部位都掐掉并将它清洗干净,再烧一锅开水将洗好的香椿放入其中焯水。我们还可以往水中滴入一点食油,这样可以让焯出来的香椿颜色更翠绿。
2、等香椿变软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它捞出来,再攥**内部的水分切段。随后把鸡蛋磕入碗中打散,将切好的香椿和食盐倒入其中搅拌均匀,这样香椿炒鸡蛋的前期准备就完成了。
3、起锅烧油,把香椿鸡蛋液倒入锅中用小火加热直到蛋液略微凝固之后才能锅铲翻动它们,当锅中的蛋液都被翻炒至颜色金黄就可以将它们盛出来食用了。
如果我们平时对鸡蛋的腥味比较敏感的话,就可以在打散蛋液的时候往它里面添加少量的料酒,这样可以很好的减淡鸡蛋的腥味。同时我们也不要翻炒鸡蛋过久,不然鸡蛋的口感就会变差。
五、怎么辨别香椿
1、从叶子的外观上。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
2、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叶数。臭椿是奇数叶,香椿是偶数叶。
3、也就是香椿每一枝叶片数目总是双数。比如,六对、七对、八对等。
4、而臭椿每一枝叶片数目则是单数,它总是在几对之外,上端再多长出一片来,形成六对半、七对半、八对半等。
5、从气味鉴别。拿一片叶子用手一搓,闻闻是什么味儿。“樗”,俗称臭椿。貌似香椿然而气味怪异,令人难以接受。
6、树干不同。臭椿树干表面较光滑,不裂,香椿树干则常呈条块状剥落。
7、果实不同。臭椿果实为翅果,香椿果实为蒴果。维管束不同。观察叶痕,臭椿维管束为9个,香椿为5个。
关于本次香椿和香椿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 上一篇:香椿(香椿和臭椿的区别)
- 下一篇:香桃木精油?芳构叶精油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5香桃木精油?芳构叶精油
- 12-05香椿 香椿的功效与作用
- 12-05香椿(香椿和臭椿的区别)
- 12-05香椿三种人不宜吃(香椿种子偏方药用价值)
- 12-05香椿三种人不宜吃?香椿子的功能主治
- 12-05香椿叶的功效与作用,香椿的干老叶子可以做什么用
- 12-05香椿叶的功效与作用?用香椿叶捕鱼的视频教程
- 12-05香椿含有致癌物已确定(香椿相宜相克的食物)
- 12-05香椿含有致癌物已确定?香椿的正确腌制法
- 12-05香椿和臭椿的区别(香椿图片)
- 12-05香椿子的功效与作用 香椿根煲老母鸡的功效
- 12-05香椿子的功能主治 香椿树上结的种子有什么功效
- 12-05香椿子的功能主治?香铃子主治哪些病
- 12-05香椿怎么做好吃 腌的香椿芽怎么做好吃
- 12-05香椿怎么做好吃,老一点的香椿叶的吃法大全
- 12-05香椿怎么吃 香椿可以吃吗
- 12-05香椿怎么吃(干香椿的做法大全)
- 12-05香椿木做什么家具最好 红香椿木材多少钱一方
- 12-05香椿木做什么家具最好 香椿木可以做家具吗
- 12-05香椿木的作用与功效(红香椿木材多少钱一方)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600)
- 不完美妈妈 (580)
- 历史 (410)
- 一直在身边 (371)
- 美好 (371)
- 汕头 (324)
- 明朝 (287)
- 文化 (264)
- 唐朝 (236)
- 清朝 (227)
- 政治 (221)
- 经济 (197)
- 三国 (196)
- 曹操 (184)
- 恋爱 (177)
- 宋朝 (172)
- 汉朝 (165)
- 交个朋友吧 (158)
- 中国历史 (158)
- 广东 (151)
- 广州 (151)
- 东莞 (145)
- 熊猫宝来 (144)
- 刘邦 (143)
- 诸葛亮 (140)
- 日本 (138)
- 刘备 (137)
- 史记 (135)
- 美女 (129)
- 春秋战国 (128)
- 康熙 (126)
- 秦始皇 (125)
- 唐太宗 (122)
- 小说 (121)
- 战国时期 (119)
- 朱元璋 (117)
- 服装 (115)
- 三国演义 (114)
- 北宋 (113)
- 雍正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