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细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博弈与冷战的开始(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

网络整理 2022-05-27 最新信息

冷战虽然已经过去二十余年,但是这段历史依旧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其影响延续至今。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对冷战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多模糊甚至是错误。本文就以此入手,为大家梳理冷战形成初期的重要事件并分析其中的误解与原因。

首先,我们来梳理冷战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或者说“冷战是从何时开始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众说纷纭,处于不同的立场,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一说冷战的标志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发表演说,他说道“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还有的认为冷战的标志是斯大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宣言”,即1946年2月9日发表的演说,斯大林高调的宣称东西方的战争不可避免。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冷战的形成没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它的形成是一个在东西方对弈中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梳理可以从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开始说起。

细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博弈与冷战的开始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雅尔塔会议被视为战后最重要的国际会议。我们从它召开的时间可以看到,雅尔塔会议召开时二战还没有彻底结束,但是德国和日本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因此,雅尔塔会议承载着两项重任——对二战的收尾和对战后新世界的规划。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对二战的收尾和对新世界的规划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而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三方对雅尔塔会议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执行的认识天差地别。

雅尔塔会议的第一个重要议题是联合国的设置。早在1944年的敦巴顿橡树会议上已经确定了联合国的总体架构:即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以及常任理事国的设置。联合国问题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罗斯福充分吸取了一战后美国退出国联的教训,坚定地认为只有设置一个新的国际机构,并且美国积极地参与进去才能保住胜利的成果,避免“凡尔赛体系”那样的失败。但是,斯大林甚至丘吉尔都没有将此视为头等大事。二人的思考方式依旧是传统的欧洲式外交,对美国式的集体安全构想不感兴趣。此外,斯大林非常担心此类国际组织会凌驾于苏联的国家利益之上,因此苏联更关注否决权的事宜;同时,为了抗衡美国盟国数量更多这个问题,斯大林也要求将苏联16个加盟国加入进来,等于可以给苏联增加16张票。此后经过商谈,斯大林同意只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国加入进来。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斯大林得到了丘吉尔的支持,因为英国在加拿大、印度等当时还从属于大英帝国的国家的地位问题上和苏联有着共同利益。最终,斯大林决定向罗斯福让步,因为斯大林更关心的问题还在后边。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苏联加入对日本作战的问题。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和日本始终处于和平状态,甚至日本还一度希望通过苏联调停与美国的战争。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以牺牲东亚利益为代价请求斯大林在打败德国之后加入对日本的战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个疑点:罗斯福为什么愿意牺牲东亚的利益来请求苏联参战?普遍的认识是当时美国担心击败日本需要登陆日本本土作战才行,这就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有人认为,当美国研制出原子弹之后就后悔了;在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轰炸之后,原本不紧不慢的斯大林也下令尽快出兵以抢在日本投降之前参战,瓜分胜利果实。但是,罗斯福这么迫切的请求的背后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因为到了1945年日本的战败是迟早的事,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考虑到罗斯福对太平洋的重视,完全有理由相信,罗斯福希望通过一份明确的协议来提前限定苏联可获得的胜利果实的范围,更何况东亚的利益在美国看来完全是可以牺牲的。

细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博弈与冷战的开始

在上述两个问题上,美国获得了他所希望的。但是真正的问题却在下边。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对德国的处置方案。1944年的魁北克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接受一个分裂的且非工业化的德国处置方案。斯大林对德国问题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联合国和日本的重视,因此斯大林非常希望能在雅尔塔得到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是英美两国还没有也不想就欧洲的问题给出明确的答复,因此斯大林提议由各国外长进行协商。此外,丘吉尔提出邀请法国加入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丘吉尔的思路是很明确的,法国是英国的盟友,有法国的支持,英国可以更有力的压制德国和对抗苏联。实际上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设置问题上,丘吉尔也是这么想的。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德国的战后赔款。苏联提出德国要向盟国赔偿200亿美元的赔款,其中一半归苏联所有。支付的方式是战后先赔偿一半,另一半在十年内偿清。但是遭到了英美两国的反对。在这个问题上,“凡尔赛和约”的教训依旧历历在目。如果没有德国,西欧的经济很难得到恢复。而苏联要求的那种苛刻的赔偿只会造成德国经济的崩溃。英美有理由相信,斯大林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此搞乱西欧经济。

第四个问题是波兰。波兰问题是斯大林心里的头等大事。如果苏联要控制战后的德国的一部分,那么苏联就必须控制波兰。二战早期,波兰被德国和苏联两国瓜分,到了雅尔塔会议召开时,苏联军队也已经控制了大半个波兰。因此,波兰的东部边界很容易确定,即寇松线,这也是三巨头在“德黑兰会议”上确认了的。但是西部边界却悬而未决。斯大林要求波兰的西部边界从奥得河延伸到西尼斯河,但是英美希望是东尼斯河。斯大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波兰争取更多的土地,可以造成更大的德波矛盾,迫使波兰更加依赖苏联的支持;二是这样可以造成几百万德国难民,破坏西欧的稳定。另一个问题是未来波兰政府的组成,英美希望波兰组成一个多元化的政府并接受监督,丘吉尔和罗斯福在这个问题上受到来自国内的巨大压力。斯大林原则上同意了。但是,苏联已经在华沙成立了临时政府,而且如果英美要想对其进行监督就必须先设立大使馆,这就需要先承认这个政府,也就意味着要断绝与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在波兰问题上,苏联拥有巨大的优势。英美更像是在乞求施舍。

细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博弈与冷战的开始

通过上述对雅尔塔会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此次会议上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但是雅尔塔会议已经勾勒出了战后新世界的雏形: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以德国问题和波兰问题为代表,实际上已经预示了战后欧洲的分裂前景;对日作战问题又将战后矛盾扩展到东亚。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回到国内,在向国会兜售这些成果时故意拔高了雅尔塔的意义。此情此景让很多人想起1938年的慕尼黑。2月21日,丘吉尔告诉战时内阁,所有的问题都要看苏联是否遵守波兰的协定。但是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波兰在苏联的支持下,驱逐了英美观察家,并大肆迫害竞争者。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得到解释——斯大林为什么突然转变撕毁对波兰问题的承诺,换一种问法就是,英美为什么相信斯大林一定会遵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在于西方对苏联的不了解。就如同1938年在慕尼黑,张伯伦对希特勒的不了解一样,丘吉尔和罗斯福也误认为斯大林是一个理性的谈判者。但是,他们对“理性”的理解是遵守承诺的收益大于毁约;而斯大林的“理性”在于实力可以决定一切,在波兰和整个东欧,苏联的实力就是绝对的。另一个原因还必须考虑英美苏的整体战略构想:罗斯福愿意做出牺牲换取苏联加入战后体系,这也是罗斯福为什么那么重视联合国的原因。美国充分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只有将各主要大国都加入进来,才能确保集体安全理念的成功,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丘吉尔的思维是传统欧洲式外交思维,这体现在著名的“百分比协定”上,他希望通过承认苏联在东欧的优势,获得苏联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希腊)英国地位的承认。此外,英国也希望避免凡尔赛和约的错误,确保对德国的有效占领。因此,他们要想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除了相信斯大林会遵守之外也别无选择。但是,斯大林的原则很简单:只有将苏联控制的边界不断地向前推才能确保安全,而只有军队可以将边界向前推,协议不能。

细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的博弈与冷战的开始

乔治·凯南漫画。凯南因遏制战略并誉为美国冷战战略之父

实际上,对于苏联和斯大林的认识,西方不是没有敢说不同意见的人。例如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不过更著名的当属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早在雅尔塔会议之前,凯南就提到:美国应该承认苏联在中东欧已经取得的优势,但在政治和道义上要坚决反对,实际上就等同于在欧洲划分势力范围。但是凯南的主张与罗斯福的基于大国合作的集体安全理念完全不相符,自然不会被采纳。不过在波兰问题发生之后,再加上文章开头提到的斯大林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宣言等等事件,让美英政府逐渐认识到苏联的不可信任,也认识到欧洲事实上的分裂,只是嘴上不承认罢了。在此背景下,凯南的主张得到了支持——即著名的“遏制”战略——斯大林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必须将西方视为敌对的。苏联“对理性逻辑麻木不仁,却懂得武力逻辑”,因而美国必须证明自己有充足的武力并且随时准备使用它。如此一来苏联的扩张就会被抑制,时间长了,苏联自身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在这样的主导思想下,美国先后推出了干涉希腊内战、“马歇尔计划”、成立联邦德国、最终成立北约。而苏联也对应的推出了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政变、“经互会”、封锁柏林,最终成立华约。冷战格局就此形成。

通过对上述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冷战的形成不是某一个单独事件,而是一个完整的、建立在东西方博弈之上的动态过程。它的关键在于美国、苏联和英国对战后新世界完全不同的认识。不论是罗斯福“集体安全”的伟大理想,还是丘吉尔对凡尔赛和约失败教训的深刻记忆,最终都回归到务实和理性,但也更加残酷的现实——立足苏联的内在缺陷——遏制。虽然冷战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但是它的教训依旧如此深刻:理想虽然美好,但是外交还是要靠理性和务实。

Tags:集体安全   丘吉尔   雅尔塔会议   苏联   波兰   斯大林   罗斯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