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吴三桂简介_吴三桂的后人儿子死因_吴三桂大刀与陈圆圆)

网络整理 2022-06-01 最新信息

1681年,“三藩之乱”终于结束,中国内地终于安定。此后的百年时间里,内地再无大规模的战争,“康乾盛世”就此出现,康熙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黄金时期。在吴三桂起兵后,三藩一度占据内地半壁江山,几乎是天下群雄响应,就连蒙古部落都出现了反叛现象,对清朝的统治一度造成巨大的威胁。那为何“三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呢?

一,“三藩”横征暴敛,不得民心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揭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这时候,距离清朝入关已经30年,距离南明灭亡已经10多年。天下稍定,百姓厌战。入关30年来,清朝皇帝励精图治,致力于经济恢复,整顿吏治,减免赋税,使得百姓逐渐接受了清朝。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起兵,就是逆天而行。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康熙初期的局势

当时许多明朝遗民尚在,民族矛盾也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中。吴三桂试图再次以民族矛盾作为反清的武器,宣称“反清复明”,意图号召天下汉人响应。然而,汉人早已对明末的苛政和战乱厌倦,谁还想回到明朝那个时代呢?加上吴三桂本人就是反明的重要的人物,他如何能得到遗老的支持?

吴三桂镇守云南的10年时间里,也并未争取到云南百姓的心。他在云南擅自增加赋税,大搞圈地,把昆明三百里之地作为自己的私家牧场。他私自增加云南的赋税,使得民不胜苦。吴三桂还垄断云南的矿产资源,进行走私贸易,对商人征收重税。尚可喜、耿精忠也同样在封地强征豪敛,早已失去民心。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吴三桂

吴三桂的封地是云贵,尚可喜的封地是广东,耿精忠的封地是福建。这些地区面积原本就不大,土地贫瘠,而且经过了长期的战乱,经济还未恢复。要用这些残破贫瘠的土地来养一支数量庞大的部队,那是不可能的。

在叛乱发生之前,清朝会在财政上大力支持“三藩”,例如1660年清朝给“三藩”支援了2000万两白银,其中吴三桂就占据了900万两,而清朝当年全国军饷也不过是1700万两。全国一半的军费都被“三藩”花了。起兵之后,粮饷断绝,吴三桂只能变本加厉搜刮人民,横征暴敛,导致云贵地区米价飞涨。

吴三桂进入湖南后,由于缺乏粮饷,就大加掠夺勒索,强迫百姓参军。当清军最终进入云南的时候,当地的少数民族纷纷下山,给清军提供粮草,甚至直接加入了清军阵营。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三藩”民心尽失,自然就无法成功。


二,派系林立,各自为战

清朝建立了,推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其政府的运转效率是经过一次次战争的考验的。在“三藩之乱”之前,康熙已经擒拿了鳌拜,结束了四辅臣时期的党争,使得朝廷出现了新的气象。在“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皇帝又主动揽下全责,不怪罪任何大臣,使得朝廷内部能够团结起来,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平叛。

“三藩”原本割据一方,矛盾重重,同床异梦,各怀鬼胎。吴三桂起兵,其目的不是为了推翻清朝,而是为了通过武力逼迫康熙妥协,撤回“撤藩令”。耿精忠和吴三桂的想法相似,因此在配合吴三桂作战。而尚可喜主动提出撤藩,坚持不参与反叛。后来在吴军和耿军的威胁下,其子尚之信被迫反叛,但也暗中联系清朝,给自己留了后路。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1674年:三藩发展到了顶峰

广西的孙延龄、傅弘烈为了避吴军锋芒而反,暗中也是联系清军,给自己留下后路。至于陕西的王辅臣,他是在平叛的过程中对绿营地位低下的情况不满而反,和吴三桂的性质还不同。后来,康熙重用汉将,提高了绿营的地位,使得西北的局势改变,王辅臣也不得不投降。

至于台湾的郑经,他不想给“三藩”卖命,只是想在大陆扩展自己的地盘,因此他在广东拿下一部分土地后就对耿精忠开战,抢夺福建土地,加速了清军平定江西、福建、浙江的速度。

因此,吴三桂起兵造成的“天下群雄响应”只是一个表象罢了,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不太支持吴三桂的行动。“三藩之乱”名为“三藩”,实际上是吴三桂和耿精忠二藩,而吴三桂是全局谋划者,因此称为“吴三桂之乱”更加合适。

康熙也深知平叛的要害,在一开始就发布了诏令,停止对耿精忠、尚可喜的废藩,不追究其他反叛官员的罪过,只要投降就可以。这样,就将矛头直接对准吴三桂。在平叛的过程中,清军对其他参与者是“剿抚并用”,使得大量的反叛官员投降清军。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1676年:左右两翼平定

在“三藩之乱”爆发的第三年,也就是1676年,西北、东南战场的战争就结束了,清军已经平定了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对吴三桂形成了“大包围”的态势。吴三桂眼见大势已去,也就匆匆在衡阳称帝,过一过当皇帝的瘾了。


三,吴三桂在战略上被康熙压制

吴三桂起兵后,很快就拿下了湖南。当时,吴军兵强马壮,士气旺盛,而清军仓促应战,行动迟缓。如果吴三桂趁胜拿下湖北,就可以北上中原,东下江南。然而,吴三桂认为自己反叛一定会失败,所以只是逼迫康熙妥协,“事纵不成,可画长江而国”。

实际上,吴三桂的考虑也不无道理。当时的吴军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只能适应在南方的山区作战,一旦到了北方,遇到机动性更强的满洲、蒙古八旗,吴军的优势就是失去,最终成为猎物。因此,吴三桂只能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发展,不敢北上中原。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康熙也看准了吴军的问题,于是调集重兵驻扎在湖北。湖北,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守住了湖北,那么南方的形势就能够被控制。镇守湖北,使得吴军主力不敢出湖南。一旦吴军主力出湖南,清军就会从湖北蜂拥而入湖南,随即进攻云南大后方,三藩之乱自然平定。此后,吴三桂一直坐镇湖南,不敢和清军主力交战,也不敢东进江西或南下两广,可谓进退两难,成困兽之斗。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耿精忠起兵后,邀请吴三桂在江西会师。康熙则派遣重兵镇守江西和浙江,将耿精忠的势力限制在了福建一带。吴三桂也想和耿精忠会师,但是他不敢出湖南,于是派遣一支偏师进攻江西吉安。康熙见吴三桂出兵江西,就命令湖北的清军对岳阳发动进攻,吴三桂担心湖南不保,又立即将江西的军队撤回。因此,整个“三藩之乱”期间,吴军和耿军始终未能会师,只能各自为战。

当王辅臣在西北起兵时,吴三桂只是给了王辅臣一个空头名号,并未给王辅臣提供实质上的帮助。坐镇四川的王之茂、王屏藩也只是吴军的偏师,兵力有限,只能对西北进行一些骚扰,无法对清朝形成实质上的威胁。在吴三桂死守湖南,进退两难的时候,康熙将重点放在西北,平定了王辅臣之乱,打通了从西北进攻四川的大通道。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吴三桂称帝的形象

平定王辅臣之乱后,康熙又调兵平定福建,随后两广望风而降,吴三桂成孤家寡人。此后,清军从两广、江西、湖北、陕西几个方面同时对吴三桂发动进攻,吴军顾此失彼,节节败退。在吴三桂称帝的时候,湖南许多城池已经沦陷,岳阳被包围,可以说败局已定。

综上所述,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方面都不占据优势,加上自己又没有必胜的雄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匹夫之勇在清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候抢占城池。一旦清朝的战争机器完全运作起来,吴三桂也就只能困守湖南,坐以待毙了。

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康熙让他知道什么叫大战略

Tags:吴三桂   清朝   中国历史   尚可喜   明朝   耿精忠   康熙   我在宫里做厨师   福建   蒙古   打卡佛山网红地标   云南   浙江省   郑经   鳌拜   陕西   广西   尚之信   湖南   经济   甘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