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朱棣迁都是哪一年)

网络整理 2022-04-29 最新信息

朱元璋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回老家招兵买马,老朱这一次抽卡,一下就抽到了一张SSR——未来的兵马大元帅徐达,这一年老朱二十五岁。经过十数年的南征北战,老朱终于在四十岁统一了天下,定都南京。然而,仅仅三十五年之后,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就在靖难夺位之后决心迁都北京。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徐达,不仅是老朱的元帅,同时也是老朱的老乡

南京古称金陵,吴、晋、宋、齐、梁、陈六朝皆定都于此,时人一直认为“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再加上经济发达,作为大明首都并非下策。小朱同志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到北京呢?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

朱元璋与定都迁都的二三事

我们地理学上讲人口迁移这部分,一定会讲“区位条件”,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区位条件,对人口流动形成推力或者拉力。简单的以上海为例,上海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由此形成了拉力。同时,上海竞争压力大,环境消费高,由此形成了推力。拉力大推力小,则人口迁入,反之人口迁出。

在分析明朝首都问题,也可以借用这个地理思维去考量。朱元璋时期定都南京,此时南京对于成为首都的推力和拉力分别是什么?北京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明朝时期的南京十分繁华

其实,当大明走向统一的时候,大致上可以选择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四地作为首都。但此时的北京,显然是推力大于拉力。当时北元势力刚刚被驱逐进北方草原,尚有反扑之余力,同时也有反扑之决心,大明作为一个草创之国,并不适合在这种外患强烈的地方定都。

何况,北方也并非朱元璋的基本盘,可以说,一旦选择了北京定都,朱元璋就会面临内忧外患两大问题。而定都北京带来的便利,譬如利于对抗北元残余势力,利于整治北方地区等等。这些便利与困难显然不成正比,因此北京在朱元璋时期并不适合成为首都。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著名的北京天坛,是永乐时期修建的

西安更不合适,从唐朝开始,曾经作为建都热门的西安一次都没做过首都,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中土地虽然肥沃,但面积不足,难以供养国家首都。唐朝后期时不时的迁都洛阳,就是因为西安粮食短缺。而且,洛阳与西安两地,由于北方常年的战乱,其实已经颇为凋敝,明朝初期甚至不得不迁南方之民往北方垦荒。

因此,在朱元璋时期,南京是唯一合适的首都选择。作为著名的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更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风水足够。况且,朱元璋经营多年,南京正是他最稳固的大后方。朝中的大臣们也不愿意放弃繁荣的南京,迁往当时还十分荒凉的北方。于是,在明朝初建的时候,朱元璋经过慎重思考,最终选择了南京作为首都。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但朱元璋很快就发现了南京作为首都的弊病所在。最关键的就是地处东南,不便处理西北军务,同时也不便朱元璋治理北方的广大地区。为了解决问题,朱元璋先是搞了一个两京制出来,在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就下过一道诏书“其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守。”

但是这么搞比较不太方便,因此朱元璋考虑迁都长安,在1391年,派遣太子朱标巡抚关中,顺便考察关中地形,朱标回来后献上了关中地图。但随即病死,朱元璋悲痛万分,再也没提过迁都的事。

朱棣与迁都

那么,在朱棣时期,北京和南京的区位条件,是否发生了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

等到朱棣时代,由于朱棣本人封地就在北方,经略多年,整条北方防线已经堪称稳固,对北元残余势力形成了几乎压倒性的优势。北元势力的反扑,已经从明朝初年的心腹之患,转为癣疥之疾。而明朝在朱元璋时代的治理下,整体国力稳步提升,迁往北京,不仅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应对北方势力的威胁,还能更好的统治到广大的北方地区。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平番得胜图中的明代骑兵

朱棣这个人,我们现在叫永乐大帝,说好听点,他是雄才伟略野心勃勃,说不好听点,他就是好大喜功。总而言之,他决心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决心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而想要建立一个“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的帝国,待在东南一隅的,是很难做到的。这也是朱棣最终选择迁都的原因之一。

对于朱棣本人而言,南京的推力是很大的。朱允炆在南方经营日久,在南方是比较得民心的。而朱棣本身也并非正统,得位多少有点不正之嫌。靖难靖难,说白了就是叔叔造自己侄子的反,朱棣对此心知肚明,为了巩固地位,朱棣对建文朝的臣子进行了比较残酷的屠杀。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方孝孺石像

譬如硬气的方孝孺,硬是被诛了十族,对于建文朝的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朱棣恨不得一网打尽,搞一个“瓜蔓抄”出来,把范围扩大到了这些人的朋友门生,同时对靖难的功臣大奖特奖。这两手下来,确实震慑了南方士族,但同时也失去了南方士族的支持。

因此,在南京的日子里,朱棣始终感觉腹背受敌,他迫切的渴望回到熟悉的北方,那里也是他的大本营,对他来说,那里都是“自己人”。况且,朱棣是个十足的战争爱好者,早在永乐四年,朱棣就派手下大将朱能出征过安南(越南)地区。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明成祖朱棣

随后分别在永乐八年、永乐十二年、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五次出征漠北。在他在位的时期,可以说是北方势力最难过的日子,对大明北方的百姓而言,反而是最好的日子,不用担心北方势力的劫掠,真正做到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因此,这么多军事行动,如果是在南京进行指挥,那就太不方便了,朱棣迁都北京,就是为了更方便的威慑北元势力。况且朱棣十分热衷于御驾亲征,他要是从南京御驾亲征,那得多麻烦,从北京出发反倒方便点。

迁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抑制南方势力,平衡南北。

从宋朝开始,经济重心就转移到了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更加富裕,也就更容易供养子弟读书。在明初时期,政坛基本上被南方人所牢牢把持,江左和江右两派轮番上台,就像普京和梅德梅杰夫一样。

朱棣从南京迁到北京,难道真的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吗?

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市井生活

如果国都也定到南方来,那北方势力就可以说是毫无翻身之力了。对于一个广袤的帝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精兵猛士,良马险关,朱棣所热爱的都在北方。

还有一个比较玄学的理由,就是当时的南京发生了地陷,形成了北高南低的地形,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这种风水十分不佳,隔断了龙气。朱棣本就想着迁都,听到大臣这么说,自然是就坡下驴,顺势迁都。

不过,对当时大明而言,皇城北京北依燕山,东靠华北平原,西方接山西盆地,又有运河可以大量获取南方物资,作为囯都来说倒也不错。

然而,时运所致,南京最终只能是大明的起点,北京最后成了大明的归宿。

Tags:明成祖   南京   朱元璋   明朝   唐朝   方孝孺   西安   朱标   建文帝   徐达   上海   经济   春秋战国   跟着地铁圆太原安家梦   美好   一直在身边   地理   天坛   开封   这就是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