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于禁是谁的守护灵)

网络整理 2022-05-19 最新信息

襄樊之战,曹操派于禁和庞德率军去支援曹仁,结果遇到洪水,被关羽军围困,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则率军向关羽投降了。因为这事,于禁倍受诟病。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后,叹息说:“我和于禁相识三十年,怎料在危难时刻,于禁反而不如庞德!”

东吴军占据荆州后,于禁得以释放,与孙权乘马并行。虞翻举鞭大骂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家主公并马而行!”随后,孙权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乐曲伤心流泪,虞翻又公然指责于禁是装可怜,演戏给人看。

黄初二年,于禁回到曹魏,再度遭受无穷无尽的嘲笑和极大的舆论压力,愁苦得连胡须和头发都变白了。但曹丕仍然不想放过他,表面上曹丕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于禁为安远将军,却在于禁去拜谒曹操陵墓时,提前命人在陵墓边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图。

于禁见到曹丕用来羞辱自己的图画,羞愤难当,一病不起,黯然逝去。但曹丕连死人也不放过,在于禁去世后,又赐于禁谥号“厉侯”。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在古代,“厉”是一个很不好的谥号。谥法云:“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于禁死后被赐谥号厉侯,可见曹丕对于禁的评价极差。

裴松之注《三国志》,谈到于禁被赐谥号厉侯的原因时说:“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这段话,裴松之提到了于禁杀昌豨的往事。

建安十一年,昌豨反叛,曹操派于禁与夏侯渊征讨之。夏侯渊攻下昌豨的十余座据点,迫使昌豨只能举手投降。按理说,昌豨应该向夏侯渊投降,但他却选择向于禁投降,因为他与于禁是旧交。

昌豨如此选择,显然是希望于禁能看在旧交的情分上绕他一命。而于禁却不念旧情,把昌豨杀了。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于禁准备杀昌豨时,曹军诸将都认为,昌豨已降,应该将他囚禁起来送曹操处置。于禁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命令吗!在被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是不能赦免的。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是我的旧友,但我岂可因此而失节!”于禁最终还是没有听从诸将的意见,挥泪斩昌豨。

杀昌豨这段往事,被裴松之认为是于禁“杀戮无辜”和“暴虐无亲”的罪状,成为了于禁被赐谥号厉侯的原因之一。

于禁被赐谥号厉侯,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治军太过严苛,导致许多士兵都不喜欢他。

《三国志·于禁传》说:“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意思是,于禁治军严谨,但凡有缴获财物,从不中饱私囊,对将士的赏赐都很公平。然而,于禁喜欢以法规来统御部下,因此不太得将士之心。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率部攻打参与劫掠的青州兵,是于禁以法规统御部下,治军太过严苛的一个典型例子。

建安二年,张绣复叛,向曹军发起突然袭击。曹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丢下军队狼狈逃走。

在被曹操丢下的军队中有一部分是青州兵。青州兵的主要成分其实是黄巾军,当初曹操在青州打败黄巾军,收编十万人,组建青州兵。这些青州兵,平时有人约束,还能循规蹈矩,但在曹操自己都亡命逃走的情况,青州兵贼心又起,马上干起了他们的老本行,一路逃命一路劫掠。

曹军大乱之际,于禁率数百部下且战且退,途中遇到青州兵劫掠,大怒,率军向青州兵发动攻击,并严厉惩罚了参与劫掠的部分青州兵。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待曹操收拢军队后,青州兵将士向曹操控告于禁。有人劝于禁说,人家青州兵已向主公告你的状了,你应该赶快去向主公说明情况。

于禁却认为,曹军眼下最急迫的事是做好准备抵御张绣的追兵,向曹操辩白并非是当务之急。就这样,于禁一直等到指挥完曹军立好营垒,做好防御准备之后,才去见曹操,向曹操说明情况。

总之,正因为于禁喜欢以法规来统御部下,不近人情,所以才会被认为“杀戮无辜;暴虐无亲;愎狠无礼”。加之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向关羽投降,构成了“扶邪违正”。所以在于禁死后,才会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一丑遮百俊:三国名将于禁死后为何被曹丕赐谥号“厉侯”?

民间有一句俗话,叫“一俊遮百丑”,但到于禁这里,却变成了“一丑遮百俊”。

我们上面提到的于禁杀昌豨,曹操当时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只是叹息说,昌豨为什么不来向我投降啊,而去找于禁投降。对于禁率部攻打青州兵之事,曹操不仅没有批评,反而给予了于禁极高的评价,表扬于禁临危不乱,胸怀坦荡,有古代名将之风。曹操当时的原话是:“将军(指于禁)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由此可见,无论是于禁杀昌豨,还是于禁率部攻打青州兵,这些在后来曹丕看来都是问题的问题,在当时的曹操看来其实都不是问题。若往好处说,于禁甚至还能因此获得公正无私、治军严谨、有古代名将之风等等好名声。

真正让于禁由“一俊遮百丑”变成“一丑遮百俊”的,是他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

于禁向关羽投降,曹操无法理解,曹丕更无法容忍。在曹丕看来,不管于禁之前为曹魏出生入死立下了多少汗马战功,只要向关羽投降了,就是不忠不义,就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即便于禁羞愤而死,曹丕也要冠以“厉侯”的谥号,让他遗臭万年,为后人所唾弃。

Tags:曹操   三国志   于禁   青州兵   厉侯   曹丕   三国志·于禁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