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下西洋的起锚地是)

网络整理 2022-06-05 最新信息

明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第二个皇帝是朱允炆,第三位皇帝是朱棣,但是这里要说的是第四位皇帝和第五位皇帝的事儿。

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位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虽然这两位皇帝一起总共也就执政了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先来说说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虽然朱高炽喜静厌动,在文学和政治上天然的洞察敏锐力,但是作为朱棣的儿子,也不会太差,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在最后一次远征蒙古之役后回朝时去世,这标志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结束和一个内部改造的时代的开始。这些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继位的朱高炽之治制度化了。虽然他在位不到一年,他的儒家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以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朱高炽登基后,采纳夏元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他重新命夏元吉和另一名被贬的官员吴中分别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朱高炽以这些行动开始取消或调整他父亲的行政政策。

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朱高炽死后,他的儿子顺理成章的继位,这位儿子也是朱高炽能成为太子的最主要原因,朱棣太喜欢这个孙子了,在定下朱高炽为太子的时候直接把这位孙子定为了皇太孙,所以也没人敢和他抢帝位。

朱高炽的儿子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虽然和他父亲很多地方很相似,但是比他父亲在武功上要强很多,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当时朱高炽死的很突然离奇,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还有一种阴谋论,说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炽传位,谋杀了他,朱高炽的非自然死亡、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从容即位是历史留下的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

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但是这位明宣宗和他父亲一样,因患病而意外死去,终年38岁。他在位只有10年。但是朱瞻基的统治是明史中一个了不起的时期,那时没有压倒一切的外来的或内部的危机,没有党派之争,也没有国家政策方面的重大争论。政府有效地进行工作,尽管宦官日益参与了决策过程。及时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国家行使职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两者是贤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后世把宣德之治作为明代的黄金时代来怀念,这是不足为奇的。

朱瞻基在位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谷应泰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明宣帝和他父亲不同的一点有必要说下,就是明宣帝,或许并不如他表现的那般,他在武功上颇有建树,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曾亲率三千精锐骑兵迎战万余蒙古铁骑,朱瞻基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两翼飞失如云,敌人不敢前进。继而,朱瞻基又命连续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朱瞻基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朱瞻基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

可见明宣帝隐藏在内心深处,是渴望战斗的。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宣德五年(1431年1月),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朱瞻基登基后不久,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

明朝文治巅峰时期,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万国来朝,大明盛世

将这两条联系起来,或许郑和的最后一次下西洋,并不简单,而郑和之死或许也不是因为劳累过度去世,很有可能是外出掳掠,顺者昌逆者亡,率领数万精锐大军,足以将那些中小型国家灭国,而郑和之所以死,可能也是死于一场战争。

Tags:朱瞻基   朱棣   朱高炽   建文帝   明宣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