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网络整理 2019-05-14 最新信息

摘要:曹操本人似乎也是这么想的:“华佗这个小人拖延我的病情,想以此来自抬身价。”(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曹操的逻辑把华佗往坏处想。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引言

华佗,字元华,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约生于汉冲帝永嘉元年(145年),卒于汉献帝13年(208年),华佗被誉为神医,后世多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他精通各科,尤其熟悉养生、方药、针灸和外科手术,其利用麻沸散所作的外科手术,比外国早了1600年,因而又被誉为“麻醉先师”、“外科鼻祖”。

一、典籍中的华佗

关于华佗生平的介绍,最早见于《华佗别传》(已散佚)、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的《华佗传》,以及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华佗传》。历史记载中的华佗,是乱世中的名医。如《三国志》、《后汉书》通过华佗行医事件的客观陈述以及当世之人的赞扬评价,强调了华佗具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妙手绝技,是医学领域的翘楚,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曹操患有头风病,多年求医无果,华佗用针灸法为曹操医治效果显著。后华佗托故归家一去不返,曹操几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推托,曹操查明真相后恼羞成怒,不荀彧劝阻“遂考竟佗”。因资料有限,华佗不为曹操医治的主观动机扑朔迷离。《三国志·魏书·华佗传》称华佗虽医术精湛,但“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虽然曹操屡次相催,但“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后汉书》对华佗的评价基本相同:“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肯至。”

寥寥数语,展现了华佗任性而为的性格和耻于从医的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以医为业的民间医人视为唯利是图之人:“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在古代,医生属于工巧之类,社会地位低微,东汉末年更是如此。《三国志·华佗传》记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原来作为儒家的读书人,但是却凭借行医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思想上自己常常感到很懊悔。华佗在懊悔什么呢?是不是后悔没有进入仕途呢?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近年来有专家说华佗是官迷,受流俗影响,把入仕做官当作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业余爱好”,在为曹操治病中,华佗恃能而骄,企图以医术换取功名,是“无良神医”。曹操本人似乎也是这么想的:“华佗这个小人拖延我的病情,想以此来自抬身价。”(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曹操的逻辑把华佗往坏处想。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华佗心向自由,“恃能厌食事”表明他不愿专事权贵,是一个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士人。因史料缺乏详实佐证,对华佗的评价后世学者一直存有争议。

河南虞城县令沈俨在《华公庙碑记》推测了华佗的死因在于其“不为党恶孤洁之性”,曹操志在篡汉,华佗在为曹操医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不轨之心,“有不堪于心者”,所以才托故不返,以示其志。研究证明,华佗一直有尊汉的正统思想,曹操杀华佗有政见不同的原因。作为游学之士,华佗之所以敢于以“道”抗“势”,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采取不合作态度,内心所凭借的就是儒家的价值信念,华佗宁愿被杀也不愿专事“志在篡汉”的曹操,显示了不与乱臣合作的政治情操,因此华佗之死,是带有一定寓意的悲剧事件。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二、华佗也粗心

这里说华佗不够细心,并不是说他在技术层面上做得不够好,而是指他在对待患者方面不够细心,在《三国志·华佗传》中有两个医案体现了这一点。第一个。广陵太守陈登因为吃了没有做熟的肉类导致身体内部产生了寄生虫,于是请华佗来治疗,手到病除。可是华佗告诉陈登,他这个病无法完全治愈,三年后还会复发。果然三年后,陈登的病再次发作,到此为止,华佗的表现堪称完美,医术高超,预测精准。

但是接下来的行为就不能令人称道了,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时佗不在”,包含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个“不在”,有两种理解,一个是不在广陵,一个是不在家,这个好理解,华佗喜欢四处云游,不可能老在广陵和家里呆着,《三国志·华佗传》记载的医案中涉及的地名众多,除广陵外,有甘陵、盐渎、东阳、彭城等,分别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清、江苏盐城、安徽天长、江苏徐州等处,这表明华佗云游的范围还是挺大的。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因此,陈登在那个通讯落后的时代是不大可能找到华佗的。华佗三年前治好过陈登的病,并且知道他的病三年后还要复发,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陈登作为广陵的地方官是不大可能离开的,华佗为什么不能再跑一趟广陵呢?最大的可能性是华佗一时粗心,把这事给忘了。可能我们对于华佗过于求全责备了,他治疗的病人何止千万,不可能记住每个病人的病情,但陈登毕竟是因为他的一时疏忽而在39岁时英年早逝了。

曹操杀华佗,是讳疾忌医,还是目光如炬?


再看第二个。军官李成患了咳嗽不停并且时吐脓血的病症,经华佗诊治,认为是肠痈之症,华佗对症下药,李成的病情很快就好转了。华佗告诉李成他的病十八年后还要复发一次,接着又给了他同样剂量的药物。不料想,几年后李成的亲戚患了和他一样的病,向李成求药,李成心善就把药给了亲戚。之后李成去华佗家里再向华佗求药,却正好遇见华佗被曹操派去的人逮捕。结果因为李成没有求到药而死于非命。在这个故事中看似华佗的表现无可挑剔,但仔细一想发现他还是存在着粗心的地方,那就是没有考虑到李成的病情是否存在着家族遗传的可能,否则也不会仅仅只留下一人份的药物。我们现在去看病,医生基本上都会反复的询问是否有家族病史,作为名医的华佗疏忽了这一点,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范晔.后汉书》

《司马迁.史记》

《太仓稊米集》

《华佗著》

本文作者:秋姨讲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11084012683315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曹操   华佗   陈登   后汉书   史记   李成   西晋   儒家   汉献帝   三国志   历史   司马迁   山东   盐城   河南   针灸   江苏   安徽   荀彧   陈寿   天长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