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网络整理 2019-05-30 最新信息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导言:

南下助战大唐剿灭安史叛军的回鹘帝国,在粟特人的帮助下,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文明转型。但文明的进步也给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回鹘帝国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以致帝国军队的战斗机动性直线下降、勇武战斗精神彻底丧失,最终被其他草原帝国击败而亡国。

亡国后,西迁的一支回鹘部落在中亚建立了一个超越于游牧和定居区域之上的二元帝国,并深刻影响了中亚的人口结构和文明进程,中亚地区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进程也由此展开。

从回鹘部落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我们能看到草原、中原与西域在东亚和中亚历史上的深刻联动关系。

节选自《枢纽》第三章“第二轮历史大循环:豪族社会”第三节“普遍帝国及其瓦解”。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757年,眼见哥舒翰的失利,唐朝被迫转向已在蒙古高原上取代了突厥汗国的回纥汗国借兵,回纥军队在牟羽可汗的指挥下收复了东都洛阳。此时由粟特人带来的摩尼教正遭受大唐的打压,几个摩尼高僧便主动追随牟羽可汗去到漠北,没有多久,摩尼教就成为整个回纥帝国的国教。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大唐为借兵,与回纥和亲

这对粟特人与回纥人来说是各取所需,回纥人通过具有宏大宇宙论的摩尼教而确立起相对于中原的精神主体性粟特人则通过对回纥人的皈化而使后者变成自己坚定的支持者

再后来的草原霸主,虽然不再信奉摩尼教,却在佛教(明代中晚期以后又落实为藏传佛教)当中找到了主体性的根基,也是类似的一种历史逻辑。而正是由于以西域作为通道传来的这些宗教不似儒学一样有地理依赖性,才能够形成这样一个结果。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回纥文《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局部

两种(甚至更多的)精神主体性,在统一帝国内部共存,这样一种现象从大辽开始、在元清两代获得完整呈现,其必须有超越于诸种精神要素之上的信念,以为帝国的统一精神要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了一种寻找新的正统性叙事,构建统一的、具有超越性面向的历史记忆,以作为凝聚帝国之精神要素的运动。

元明清三个朝代对于宋辽金史如何编纂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对这样一个正统性叙事的寻找过程。这样一种历史编纂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帝国的自我定位问题——帝国究竟是中原本位或北族本位的,抑或它应该是超越于诸构成要素之上的普遍帝国? 伴随着答案向后者的逐渐偏移,“大一统”的意涵、儒家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于是才有我们在今天所看到的庞大中国。

帝国的自我定位这样一种问题在以前的朝代中也曾经存在过,但以如此尖锐深刻的方式获得呈现,其最初的动因实可追溯至安史之乱后的各种变乱,尤其是这段历史对草原方面的精神自主性的深刻影响。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又遭藩镇割据,国道中落,几欲覆亡,回纥/回鹘汗国成了大唐的保护者,在藩镇对大唐构成威胁的时候还会出兵助阵,目的是维持一个可供不断榨取保护费的对象。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为“明教”

图为摩尼教经书残卷

粟特人遂帮助回鹘汗国出谋划策,如何从大唐更有效率地榨取保护费;回鹘汗国投桃报李,要求大唐在多个重要城市修建摩尼教寺院“大云光明寺”,帮助摩尼教再逆袭回大唐。回鹘汗国又从粟特人那里借来了字母,发明了回鹘文字以取代不敷使用的古突厥字母(直到今天,蒙文、满文应用的还是这种源自粟特文的字母),回鹘汗国走上了一条迅速文明化的道路。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它从大唐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需要找到地方存放,于是回鹘成为蒙古高原上历代游牧帝国当中,唯一建筑城郭的汗国。

文明的进展,意味着武勇的消退;城郭的建设,则是游牧帝国的一个大忌,因为这样一来,游牧帝国赖以形成令人生畏的战斗力的高度机动性,将被无法移动的城郭所绑定,游牧者兵民一体、生产-生活-战争密切结合的组织特征也将分化掉,游牧帝国人口不足的劣势便立时呈现出来,遇到危险时难以自保。这些都使得回鹘汗国在840年遭遇黠戛斯人的攻击时几无还手之力,迅即亡国。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黠戛斯追击漠北回鹘路线

亡国的回鹘人分为几支四散逃亡,向南逃入中原地区的逐渐被同化掉了;向东逃入契丹地区的,后来有一支述律氏改为萧姓,世为大辽国的后族,深度影响着大辽国政,塑造着中国历史;但是对于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的,当为向西逃亡的回鹘人。

西迁回鹘又分成了三支,一支西奔进入七河流域,征服了游牧于当地的葛逻禄部落,建立了喀喇汗王朝;一支投奔“安西”,在今天的哈密、吐鲁番一带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后又称西州回鹘);还有一支投奔当时尚未亡国的吐蕃,在甘肃、青海一带建立了甘州回鹘王国。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回鹘西迁对后世的首要影响是,它改变了中亚的人口结构,使得中亚原本由粟特人所主导的定居区域也开始突厥化了,中亚的历史就此也进入了一种新的节奏。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高昌回鹘王国遗址

高昌回鹘转作定居,居于大中亚的最东端,它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8、9世纪曾是摩尼教的世界中心,于此之外,则影响力不大。毕竟游牧民族一旦定居下来,其人口基数太小的劣势就完全显露出来,只能作为一个受制于人的小团体存在了。

建立了喀喇汗王朝的那一支回鹘力量有着更大的历史意义。它的统治中心就在七河流域这片中亚的王者之地,逐渐征服了除高昌回鹘之外的差不多整个大中亚范围。它在999年击败了当时统治中亚的东伊朗系的萨曼王朝,巴托尔德曾就此评论道:“当时谁也未必理解到这一永远终结了土著的雅利安人统治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喀喇汗王朝又称为“黑汗”,葱岭西回鹘

与匈奴、突厥或是中原王朝对于中亚的间接统治不同的是,喀喇汗王朝对中亚进行了直接统治,它本身就是个中亚王国。这个王朝的北部仍然游牧,有足够强的力量,足以自保以防漠北蒙古高原对中亚的征服;而早年在粟特人的帮助下,回鹘人在漠北的时代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懂得对中亚的定居文明该如何治理,从而有能力统治河中和天山南路的定居地区。

于是以喀喇汗王朝为载体,中亚进入一种较为完整的自治状态,不为外界所制。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以往中亚总是处在某个外部的游牧帝国或轴心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喀喇汗王朝的建立,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这样一支高度组织化的突厥力量,近乎以帝国中心整体转移的方式入主中亚,并且它的势力范围仅及中亚;此前的突厥游牧帝国对中亚的控制,则从来不是一种组织性的帝国中心的转移。

正是这样一种原因,使得回鹘的西迁,有能力令中亚的定居地区也开始突厥化;其他时候的游牧帝国迁徙,则从来不会对中亚的定居地区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当然,所谓中亚的突厥化,也是个中亚的土著雅利安种粟特人与北亚来的蒙古人种回鹘突厥人互相渗透的过程,他们的生活习惯相互影响逐渐趋同,种族间的混血逐渐使得相貌也趋同。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还有一点是信仰的趋同。

在回鹘西迁之前,经过阿拉伯帝国以及萨曼王朝等的多年统治,中亚地区已经伊斯兰化了,但是在伊斯兰教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突厥人,此时虽在中亚来来往往,却仍未信奉伊斯兰教。喀喇汗王朝则开始了突厥人的伊斯兰化进程。喀喇汗王朝的先祖原本是被粟特人皈化为摩尼教徒,到了粟特人的老家又一次被其皈化为穆斯林。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喀喇汗王朝伊斯兰风格建筑遗址

就回鹘突厥人来说,在漠北的第一次皈化可能首先是出于对外“索取”文明的需求。

在中亚的第二次皈化,则应该首先是出于统治的需求,以便获得治下臣民的正当性认可。

虽则回鹘在漠北的时候已经走上了文明化的道路,但毕竟时间太短,作为一个总体秩序而言,也不那么系统,到了中亚,看到当地伊朗语系人群所传承的高度发达的治理秩序与文明成果,心向往之,则是很自然的事;伊斯兰教本身呈现着较强的秩序性特征,相对容易被回鹘突厥人一并接受下来。

在喀喇汗王朝之后、清朝和俄罗斯之前,入主中亚的主要王朝,一个是统治不足百年的西辽,一个是蒙古帝国留下的察合台汗国,以及从察合台汗国衍生出的诸多后续汗国,除了西辽,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应该也是类似的逻辑。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5月31日,20:00~21:30,施展老师将在“得到讲座”驻场答疑,在线回答你最关心的问题。这是“得到讲座”的首场在线答疑,只对讲座的报名用户开放。从中国到欧洲,从历史到现实,从地缘政治到全球大势,你想知道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互动交流区@施展 老师将实时与你互动,为你解答。

游牧帝国选择定居,自己给自己挖坑?

戳此“阅读原文”直击“得到讲座”现场

本文作者:施展世界(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4197454548833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摩尼教   唐朝   历史   辽朝   中国历史   明朝   元朝   王国   甘肃   体育   丝绸之路   哥舒翰   摩尼   政治   儒家   柯尔克孜族   青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