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代冠礼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网络整理 2019-05-05 最新信息

冠礼,又叫“士冠礼”。士是最基础的贵族,所以冠礼在“士”这个阶层是必须的,但也没人说过平民百姓就不能行冠礼。

古代冠礼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冠礼大约在两汉时期普遍在民间实行。可为什么叫冠礼呢,戴顶帽子有什么大意义吗?还真是,古人非常注重“冠”,也就是帽子。“冠虽弊,必加于顶;履虽新,必践与地。”意思是,再破的帽子也是戴头上的,代表尊严;再新的鞋也是踩在脚下的,无关紧要。所以用戴帽子的方式来代表一个人的成年,他有了自己的尊严,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随意打骂或侮辱他了。

行冠礼的地点通常是宗庙或祖宗祠堂,因为要敬告祖宗,以示隆重。整个冠礼是个仪式感极强,每一步都有讲究。

古人迷信,遇到大点的事儿都要占卜吉日,冠礼当然也不例外。日子挑好了,就要遍告亲朋。这事儿不能让人代,不然太不尊重,必须是加冠者的父兄之类亲自来。通知方法也有讲究,主人要去亲朋家登门邀请,亲朋要有辞谢过程,意思是我不够格,主人再请,亲朋答应,主人需要再拜感谢,亲朋回拜。

古代冠礼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然后要选“宾”。这个要慎重,宾有两位,一位是“正宾”,必须德高望重,他是仪式的关键人物。通常主人会说:我的孩子年满二十,冠礼定于何时何地,请您去教导他。对方也是要辞让,然后答应,双方再反复拜谢。除了正宾还要有赞宾,就是正宾的副手。

冠礼通常要忙活一天,所以一般都是天刚亮就开始了。主人很早要到会场,然后到家庙门外迎接正宾等。双方礼让后进入会场,这个过程中每个站的位置、手持的东西、穿戴、言语动作等都有严格要求,一切按计划进行。

所有人先要“升”,就是站在庙堂的台阶上开始。先是“初加冠”,正宾为加冠人象征性地整理头发,然后加冠人要“降一阶”,就是下一层台阶,正宾为他戴上“缁布冠”(黑布帽子)。还有说辞,大意是今天是个好日子,谁谁谁成人了,我为你初加冠,希望你别贪玩了,修身养德,上天保佑吉祥安康之类。

继而是再加冠,重新洗手来过,收拾头发。加冠者这回“降两阶”,正宾为他戴上“皮弁”(皮帽子),相互行礼后也要致辞,意思差不多,我为你再加冠,你要注意仪容仪表,谨言慎行,上天保佑,福寿安康等等。

古代冠礼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还有三加冠,这回“降三阶”,戴的是“爵弁”,也叫雀弁,有点像冕,也有点像博士帽。一般的说辞是“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黄耉无疆,受天之庆”等等。翻译过来意思也大差不差。

三次加冠后,加冠者需要向祖宗告祭,然后拜谢正宾,再拜谢母亲。再之后,就要给加冠者取“字”了。古人有名有字,字是表述一个人的德行,冠礼上取字的意思包含了对这个年轻人的期望、勉励,当然也有可能是告诫他,你成年了,要负责任了,成为对他的一种警示。取字是正宾的事,照例也要有一大段说辞,先是勉励他成年,然后说清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字,祝愿你如何怎样,你切记要怎样如何等等。

这些事儿都忙完了,冠礼进入尾声。主人将向祖宗献祭的食物送给正宾,这是答谢,当然也还要送点别的什么,比如绸缎、皮革等等。然后将正宾及观礼的亲朋送走,整个仪式才算完成。

古代冠礼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我这是精简版的精简版,老实说,整个过程不光行礼的累,观礼的也累,关键是举手投足位置朝向都有规矩。但古人非常重视仪式的完整和细节,这代表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尊严,是不能怠慢的。

本文作者:吴先生讲故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46041536387534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不完美妈妈   汉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