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这是北京城现存唯一“老坊”!

网络整理 2019-05-18 最新信息

现如今北京行政区域的划分,大体都是解放初期完成的,近年来,虽然历经合区等改革,但是总体变化不大,其实这种区域划分,是在旧北京的街巷坊制的基础上完成的。提到坊制,不由得想起北京现存唯一一个“老坊”——白纸坊。

北京的坊制,可以追溯到元朝,都说元朝定都北京后,将北京城划分成五十个坊,就是所谓的“元大都五十坊”,后来明朝迁都北京后,同样实行了坊制,到了清朝,制度和名称基本得到沿用了。不过说起白纸坊,不管是在元代官修的地理总志《元一统志》,还是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述北京地区的志书《析津志》(因元大都旧称为析津)中,均未记载“白纸坊”为大都五十坊之一。不过在元代,“白纸坊”已经出现,但是不是地名儿,是官署名,属礼部,是掌制造诏、旨、宣、敕等纸札的部门。

这是北京城现存唯一“老坊”!

白纸坊作为坊名见于《宸垣识略》,这是由清朝乾隆年间学者吴长元,根据《日下旧闻》和《日下旧闻考》两书增删重写的一部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的书。书中提到,北京分为皇城六坊,内城二十坊和外城八坊。外城八坊为: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正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还有就是白纸坊。

这是北京城现存唯一“老坊”!

白纸坊不是一条街道或者胡同,而是方圆十几里的一片区域,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西南部,南护城河以里,与丰台区接壤。如今的白纸坊地区人口相对集中,有汉、满、回、蒙、苗、藏、彝、白、维、壮等18个民族人民聚居于此,区域内道路纵横,高楼林立,居民区毗邻,遍布机关、学校,还是很繁华热闹的,与当年的景象大不一样。

这是北京城现存唯一“老坊”!

解放前,这里还是南城比较偏僻的地区,有许多坟地和臭水坑,还留有很多的菜园子,你别小看这些菜地,那是清朝时期为皇家种菜的基地,白纸坊地区“南菜园”的地名就与此有关。另外,清代的火药局也设立于此,是为国家制造火药的基地。晚清至民国时期,大致在1908年前后,火药局改为印制局,这可不是制作普通印刷品的地方,印的是人人都喜爱的东西——钱,这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官办印钞厂,现在还在,如今的北京印钞厂已经是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国现代化的印钞基地之一。

这是北京城现存唯一“老坊”!

而白纸坊名称的由来,并不是因为印钞厂,而是因为这里真的有许多白纸作坊。从打明朝开始,这里就有造纸作坊,规模都不算大,历经清朝、民国,直至解放前,这里的作坊从未间断过,最多的时候,方圆十几里的地方,竟然聚集了数十家,有的规模比较可观,但是大多数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当年流传的顺口溜:“公公抄,儿媳晒,大了伯子跑外卖”就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大多数作坊规模有限,工艺也简单,原料也大多是价格低廉的蒲棒儿,甚至是回收的废纸再加工,所以制作的基本上都是质地粗糙的生活用纸,俗称“草纸”或“豆纸”。

这是北京城现存唯一“老坊”!

据说当初由于纸作坊密集,这一带泡纸浆用的“麻井”,排废水用的“麻坑”,以及晒纸用的“晒纸墙”比比皆是,晒纸墙之间的空地一般用作菜地或坟地。大家都知道,过去各行各业都要供奉祖师爷,造纸业当然也不例外,据说当年各个作坊除了要在自家建神龛之外,还在白纸坊地区建有一座祖师庙,以求神灵保佑!这座祖师庙在老北京数不胜数的庙宇中属于名不见经传,但是里面供奉的祖师爷却是鼎鼎大名,相信大家猜也能猜到,没错儿,就是四大发明创始人之一:蔡伦!

历经多年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如今的白纸坊地区,菜园子平了,水坑填了,一个挨一个的白纸作坊也早就不见踪迹了,而白纸坊的地名儿却留了下来,成为明清时期北京城众多“老坊”中唯一留下地名儿的地区!

本文作者:小眼儿看社会(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22101836880334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清朝   元朝   明朝   造纸   张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