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网络整理 2019-05-27 最新信息

公元前607年,晋国中军将(国君以下最大官职)赵盾对外宣布,由于国君猜忌自己且多次欲加害,他放弃晋国执政的权力,并立即返回封地。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此举颇有点高风亮节的意味,晋国上下真以为他为了保命放弃权力,一时间晋灵公放松了警惕,公卿百姓也为赵盾牺牲自己保全国家的做法口口相传。

赵盾这一招叫做“以退为进”,他离开绛都之日,也是晋灵公死亡倒计时开始之日。

赵氏有个重要人物叫赵穿,娶了先君(晋襄公)的公主为妻,他是晋灵公的舅舅。

赵盾一走,赵穿立即进宫。他先命身穿晋军军服的赵家军包围宫殿,再率领两百勇士杀入宫廷之内。赵穿也是聪明人,他也想借刀杀人,借晋军之手杀国君。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晋灵公,这位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好为游戏的国君,终于被臣子弑杀。

晋灵公一死,赵盾立即返回绛都,伏于灵公之尸旁,“痛哭”一场,哀声闻于园外,为晋灵公演了最后一场戏。

当时天下称这一事件为赵穿弑君,但是晋国太史(职责之一是记录历史)董狐在竹简上刻道:“秋七月乙丑,赵盾于桃园,弑其君。”

时间、地点、人物,说得清清楚楚,言简意赅。

春秋时期的文人,我们不得不向他们致敬,宁可牺牲生命,也绝不歪曲事实,这太史董狐,记录真实历史,不卑不亢,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赵盾终于发现这一卷竹简,令人请来太史董狐,恭恭敬敬地问道:“太史误矣!吾已出奔河东,离绛城二百余里,怎知弑君之事?而太史归罪于吾,不亦诬乎?”

岂料太史董狐刚正不阿,正色道:“大人虽离开绛都,却未离晋,返回绛都又不讨弑君之贼,此事若不是大人主谋,谁能信乎?”

赵盾见董狐正气凛然,语气软了下来,问道:“太史,竹简还能改吗?”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董狐冷哼一声道:“吾头可断,此简不可改也!”

赵盾无奈,他不能处罚太史,因为他还要取信于晋人,历史真相得以保留下来。

没过多久,齐国也发生大夫崔杼弑杀齐国国君的事情,齐国的史官也直接写道:“崔杼弑其君。”大夫崔杼连杀两个史官,第三个还是坚定地写上:“崔杼弑其君。”

用性命保存真实历史,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特质,决不是个别现象。庸史记事,良史诛意。宁断吾头,敢以笔媚?卓哉董狐,是非可畏!

春秋时期赵盾和崔杼弑君,太史为何敢写下来?

弑君这个事情真的太敏感,不管谁做了,都难逃灭族之祸,赵氏和崔氏后来都被灭族。在《冰与火之歌》中,御林铁卫詹姆弑疯王,也背了一世的骂名。

本文作者:地图帝(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98251184963635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赵盾   春秋时期   崔杼   晋灵公   历史   晋襄公   史记   冰与火之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