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网络整理 2019-06-12 最新信息

二战初期,德国国防军兵不刃血就屯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打败了波兰,对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进攻可谓摧枯拉朽一般,强大如法国不到一个半月最终选择了举手投降,德军战斗力之旺盛,令全球军界非常吃惊,其强大的战斗力是促使希特勒启动“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原因之一。

倘若德军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攻击法国时受到重挫,估计希特勒都不一定会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国防军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作风,以及英雄善战的壮举,令希特勒似充了电一般兴奋和激动。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二战时期,德军在欧洲战场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与一战中德国战败签署了惩罚和削弱德国的《凡尔赛条约》令德国蒙羞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由于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本国领土被割走了12%以上,且要偿还巨额的战争陪款。

自希特勒上台以来,国民经济发展非常快,改善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政府和民众决心一雪前耻,德国开始走上扩军备战之路,军人都憋着一口气,要为德意志而战,军人的士气非常旺盛,是二战初期,欧洲战场上德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最主要原因,此其一。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其二,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当时德国的军事、工业、科研、教育等领域都非常强,成了在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存在,有充欲的军费、坚实的物质基础等,足一支撑起德国国防军所有的军事行动。

其三,1935年,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就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其充分的军事准备和计划的周详,是其他国家的军队所无法比拟的,英法军事斗争非旦准备不充分,还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将战火引向东方,让德国和苏联率先火并。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其四,德国战略上的高明,明知苏联和欧洲其他国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却依然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联袂共同瓜分了各自的死对头波兰;集中力量横扫了欧洲大陆,打得英法联军溃不成军,倘若不是英吉利海峡这道天然屏障,德军锋芒所指既便英国都不能幸免。

其五,拥有高素质的军事将领,在攻打法国时,只是德军A集团军群总参谋长的曼施坦因将军认为,法军将北翼主力调集至比利时,默兹河新构建的防线薄弱将是德军取胜的关键,倘若德军利用高机动性的装甲集群翻越阿登高地直插默兹河,让部队往西直奔英吉利海峡,那么将直接把比利时的英法主力后路隔断,进而迫使法国投降,正是希特勒力排众议,让陆军总部实施了曼施坦因镰刀收割方案,才令德军在对法战役中快速击溃了强大的英法联军。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其五,重视空军掩护下的装甲集群的运用,二战时前夕,尽管英法等强国都装备了坦克,但都将其当作步兵的掩护装备,分散装备到团营级作战单位,都是将坦克分散运用的;而德军却将数量有限的坦克包括自行火炮集中使用,组建了装甲集群,一个装甲集群包括一个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混编师,二个摩托化步兵师,在空中战机掩护下,组成拳头突击部队,坦克和自行火炮打头阵,摩托化步兵即刻跟进,进攻速度非常快,就是外界所称的“闪电战”,以此横扫了欧洲大陆。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其六,德国国防军官兵素质较高,战前德国军队训练有素,个人技战术性能优异,受纳粹德国宣传所蛊惑,都认为自身是德意志民族的精英,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战场上能常打胜仗,即便在不利的态势下也能转败为胜。

其七,德军武器装备的优良,武器对于战争的胜负是不言而喻的,仅从步兵的枪械就能看出来,毛瑟98k步枪、G-43半自动步枪、MP-40冲锋枪、MP-44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等,大都是二战时期的著名枪械,武器装备的精良,加上军人个人技战术高超,以及旺盛的士气,是德军战胜欧洲许多国家军队的有力保障。

二战初期德军横扫欧洲大陆原因探析

当然,关于德军在二战初期,战胜了欧洲许多国家军队的原因,限于个人的学识和眼界,能够分析的也就这些个内容,文中肯定还有许多未及之处,毕竟不是学术论文,得花时间寻找许多参考资料,并在文章结束以后得注释出处。

本文顶多在个别譬如曼施坦因进攻法国的方案中,搜索了网上的相关内容,其他都是一气呵成的,毕竟许多内容都在脑瓜中,码字时自然而然地都蹦出来了,不喜欢本文希望喷的火力不要太猛烈。

本文作者:国平军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08949113156455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   欧洲   法国   阿道夫·希特勒   苏联   坦克   自行火炮   波兰   武器   比利时   默兹河   英国   空军   捷克   一战   绥靖政策   冲锋枪   斯洛伐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