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网络整理 2019-06-30 最新信息

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经过唐朝和五代的几百年演变,在宋朝基本成为完善的科举制度。从出身上讲,宋朝官员分为两种:一是通过科举当官的,即“有出身”;另一种则是所谓的“杂出身”。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通过科举当官的“有出身”官员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对于宋朝所谓的“杂出身”官员就不是那么清楚了。那么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官员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呢?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实际上是“无出身”、余人的合称,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恩荫补官者(门荫补官者)”。根据宋朝的制度,皇亲国戚与中高级官员的子弟亲属乃至门客仆役都可被授予官职。根据史料统计,这种直接靠关系当官的人在宋朝基层文官占据多数。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二是“通过诸科考试合格者”。与明清不同的是,宋朝科举考试科目数量很多,其中“九经”地位最为尊贵,被视为正经的科举出身。而通过其他科目考试当官的人就被称为“杂出身”。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三是“流外入仕者”。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宋朝流内官员与流外吏员之间存在几乎难以逾越的鸿沟。不过宋朝规定也可以授予某些吏员官员身份,这就是“流外入仕者”。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但吏员成为“流外入仕者”的难度极高,不仅要立下很大的功劳,还要一辈子不犯任何错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流外入仕”的官员品级和影响都很低,与获得的难度不成正比。

来路不正:宋朝官场上的“杂出身”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官员?

四是“摄官转正者”。当时宋朝有些地区教育水平比较低,当地人很难通过正规科举当官。于是宋朝便在这些“高考荒漠”专门设立“摄官考试”,考上摄官的人在下层几年后有机会转正。

五是“进纳补官者”,也就是花钱买官。科举制完善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科举选拔的官员不够用 ,这就为买官提供了土壤。之后的元朝和明朝都有合法买官的制度,清朝更是将其发展至顶峰。

本文作者:鬼说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659549536141364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宋朝   隋朝   唐朝   明朝   我在宫里做厨师   元朝   水浒传   十三经   高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