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他是第一个改编中国戏剧的法国作家 死后被挖出心脏 是罚还是奖?(秦腔赵氏孤儿剧情介绍)

网络整理 2022-05-13 最新信息

(说历史的女人——第1180期)

我国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元朝时期,元杂剧就已经十分盛行,期间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等,也涌现出许多著名作品如《窦娥冤》、《西厢记》等,这些作品后来成为诸多剧种如京剧、评剧、黄梅戏甚至二人转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故事基础而流传至今。

元杂剧不仅在我国历史悠久,甚至远传至欧洲,并经欧洲的剧作家们加以改编,成为饱含中国元素的外国艺术作品。

最早被外国人改编的元杂剧是脍炙人口的《赵氏孤儿》,改编后的剧目叫《中国孤儿》,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根据中国题材改编的戏剧,演出后在当时的欧洲反响强烈、盛况空前,改编它的法国作家伏尔泰也因此享誉欧洲。

但是奇怪的是,伏尔泰死后却被人挖去心脏,下葬时竟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心人”,这到底是一种惩罚还是褒奖?本回分解。

他是第一个改编中国戏剧的法国作家 死后被挖出心脏 是罚还是奖?

(一)重温《赵氏孤儿》剧情

在我们解开谜底之前,先回顾一下《赵氏孤儿》的原作剧情,再对比伏尔泰改编的有何不同。

《赵氏孤儿》是根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的一个历史故事创作的,作者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纪君祥,讲述了这样一个悲剧性的复仇故事:

春秋晋灵公时期,权臣屠岸贾当道,丞相赵朔专横,二人争权夺利、形同水火。后来屠岸贾利用晋灵公的偏狭和昏庸将赵氏灭族,史称“下宫之难”。

就在赵氏被灭族的当天, 三个男孩降世:屠岸贾的夫人生了个男婴, 民间郎中程婴的夫人生了儿子,赵朔夫人庄姬公主也生下了一个男孩。

庄姬生下儿子就被困于宫中,屠岸贾欲斩草除根,程婴在关键时刻,冒死救下了赵氏孤儿赵武,并献出了自己的孩子替赵氏孤儿而死。程婴带着妻儿(换下来的赵武)栖身于屠岸府,忍辱负重培养赵武。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自家满门被杀的冤情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元杂剧《赵氏孤儿》在元代就已经异常火爆,到了清代更是家喻户晓。清雍正九年,也就是1731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将《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于1735年发表在耶稣会杜阿尔德主编的《中华帝国志》第三卷上,伏尔泰从中得到灵感而创作了《中国孤儿》,下面就请各位看看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化悲剧为喜剧的《中国孤儿》

对于伏尔泰,很多中国读者并不十分熟悉,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他改编的作品之后,再介绍其本人。

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也讲述了一个用自己的孩子顶替王子的故事,但把时代改成了蒙古灭宋时期,地点改在了北京,剧情也做了颠覆性的变化,由悲剧改成了喜剧,剧情是这样的:

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攻克北京,宋朝皇帝托孤给大臣尚德,为了保住王室血脉,尚德把自己的儿子替换王子交给了蒙古人,同时委托他人将王子秘密送往高丽。

尚德的妻子伊氏不同意将亲生儿子交出,指责尚德有违人伦父道,并向成吉思汗说明他所抓到的是她的孩子而不是王子。

真王子出逃未果被抓,成吉思汗爱慕伊氏,便以赦免其一家人,包括王子也能赦免为条件向其求婚,遭到伊氏拒绝。成吉思汗大怒,随即下令处死她们一家三口还有被抓回的王子。

尚德劝告伊氏牺牲个人节操嫁给成吉思汗以拯救王子。伊氏独自搭救王子不成,最后选择与丈夫和儿子一同赴死,她要求临刑前再见尚德一面,请求丈夫先将她和儿子杀死之后自杀。

成吉思汗暗中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被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不屈的气节所感动,便释放了包括王子在内的所有人,还拜尚德为官,请他用汉文化教化蒙古人,并委托伊氏照顾宋朝真王子。

在伏尔泰笔下,他把一场悲剧化成皆大欢喜的喜剧,把血腥的复仇化作“宽容、博爱与谅解”,在当时处于皇室和教会双重压迫下的欧洲社会赢得广泛共鸣,伏尔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但在他死后,却被挖去了心脏,这又是为什么呢?请观下文。

(三)他拥有一颗“欧洲的良心”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笔名伏尔泰,18世纪法国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是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亦被欧洲人尊为“欧洲的良心”。

他是第一个改编中国戏剧的法国作家 死后被挖出心脏 是罚还是奖?

启蒙运动是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独裁、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批判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以尖锐的笔锋和辛辣的文字,无情地抨击和讥讽法国皇室的腐败统治,深受法国皇室和教会的嫉恨,先后两次被捕并关押巴士底狱,被迫流亡国外。

伏尔泰改编创作的《中国孤儿》就是试图用古老东方孔子的“儒家思想”宣扬道德仁义,用他塑造的成吉思汗的“宽容与博爱”形象,来对照法国皇帝的“专治与残暴”,为唤醒法国人民,掀起法国大革命奏响了进攻的前奏。

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法国皇室和教会不准将他葬在巴黎,人们便把他的遗体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秘密埋葬,并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中,安放在一座大理石墓里,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直至法国大革命胜利后,人民才把他的遗体运回巴黎,葬在先贤祠中。而那个装着伏尔泰心脏的盒子,也被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盒子上写着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他是第一个改编中国戏剧的法国作家 死后被挖出心脏 是罚还是奖?

​伏尔泰的那颗心脏已不是他自己的,是属于整个“欧洲的良心”,他的心脏就这样被挖出并保存下来,以表达欧洲人民对伏尔泰无上的赞美和怀念,让这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和欧洲人民一起跳动。

(文/说历史的女人·九妹)

参考资料:《浅析伏尔泰《中国孤儿》对《赵氏孤儿》的改造及原因》、《中国孤儿与赵氏孤儿比较》等。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Tags:法国   戏剧   伏尔泰   屠岸贾   赵氏孤儿   杂剧   赵武   成吉思汗   元朝   欧洲   我在宫里做厨师   程婴   春秋战国   晋灵公   西厢记   艺术   司马迁   孔子   清朝   赵庄姬   宋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